登录/注册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1《孟子》二章课件 新人教版.ppt
2023-09-18,文件大小: 484.00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第六单元 情操与志趣21 《孟子》二章1.字音正读quǎn yuè ɡé ɡuàn xī hénɡ zēnɡ bì


2.节奏划分(1)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3)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词语理解莫非  行冠礼 怎么,哪里 教育、训诲 同“汝”,“你”


兴起,指被任用 同“增” 奋起,指有所作为 动词,被任用 动词,流露 动词,告诫形容词,谨慎


助动词,能够 动词,实现 介词,从 介词,给 介词,在 5.常识概要孟子(约前372-前289),名 ,邹(现在山东邹城东南)人, 时期 。他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被尊为“ ”,后世常以“ ”并称。他主张实行“ ”,反对诸侯的武力兼并,反对暴政害民。他的“ ”的民本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轲战国思想家、教育家亚圣孔孟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一、积累运用1.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往之女家B.曾益其所不能C.衡于虑D.人恒过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B.必先/苦其/心志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DD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男子其次人称代词,你


选拔,任用用这些方法指在国外


好处。D.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使人生存进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C
6.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B.行拂乱其所为——所行不顺,使他做事不顺。C.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所不能得到的


。(1)富贵不能淫, , 。
此之谓大丈夫。(2)困
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 国恒
亡。(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
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 。(《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4)人恒过,然
后作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后能改; , , 。 (5)《生于心衡于虑而
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好处的句子是: . 。(6)《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白导致亡国的缘由的句子是: ,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困
7.默写


课内阅读(一)阅
读《富贵不能淫》,回答问题。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真
正,确实 转变,动
摇 9.将下面句子译
成现代汉语。得志,与民
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译
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
文: .10.孟子
认为大丈夫应该有 . 骨气,要坚守
义仁、和礼 。的时志得 
二、


文中孟子提出什么样的主张,请简析。
提出的是“大丈夫”的标准问题。②要在“仁”“礼”“义”
上行动。③不因自己地位(条件)的变化而转变自己的追求,这才叫
作大丈夫。(意对即可)11.选
答案:①孟子


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各题。1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二)阅


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译
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
文: .(2)然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
样以后人们就会明白常处于忧愁祸害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于安逸快乐
文: . .内
中可以使人死亡。答案:论证了
文开头列举的六个事例有什么作用?
“逆境出人才”的道理,从而间接地证明白本文“生于忧患”这
个论点。14.本
13.翻译下面的句子。(1)困


学大多处于“顺境”之中,在这样的“顺境”中怎样才能避开“
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生不行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磨难有时会不期而至。所以
生活在“顺境”中的我们要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
中不断地磨炼自己,让自己的性情变得坚韧起来,自立自强,勤奋进取
。15.当代中同
答案:(示例)人的一


课外迁移(2017昆明)阅
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各题。(12分)
三、




反 了
解、明白 大
腿 喜爱,格
外爱好 B



汉语翻译【甲】文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19.【甲】文采纳层层推
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注意)改正。18.用现代
例生
理的方法,开头先A ,接着提出了担当治国重任的人
于忧患,死
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B . 的中心
于安乐先
抚恤百姓(心存百姓)
论点。【乙】文太宗认
为“为君之道”首先要C 。(3分)列举事
答案:一


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
同?请结合选文内容简略分析。(3分)
国需贤臣辅佐这一内因。【甲】文强调朝廷要有
严格执法、直言敢谏的贤士;【乙】文强调贤臣如同君主的耳目,要用心操劳
国事。异:【甲】文还强调外因也能导致亡国的观点,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
外国侵犯的危险,国家就会灭亡。而【乙】文没有涉及外因。20.【甲】【乙】两文
答案:(示例)同:都强调了治


实词的含义考查
形式: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填空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选
择题)。思
路点拨:1.联系上下文,作语法分析。即看该实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确
定其词性,以此来推断其意义。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
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供应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
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2.联系上
下句,作结构推断。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
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
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如何推断文言


想教材。中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
找到落脚点。如果平常熟读课文,并能够记住大量包含“常见实词”的例句,阅
读和考试时依据课文中类似的例句来解释有关实词的含义,找到正确答案
的可能性也就格外大。4.结合
语境,纵横联系。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
全采纳逐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行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
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3.联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上传者
可乐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