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物理沪科板八九年级全部复习.doc
2023-09-20,文件大小: 49.00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
之一。 4、应用及现象: ① 激
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④ 小孔成像。 5、光速:C=3×108m/s=3×105km/s。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
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


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
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
类: ⑴ 镜面
反射: 定义:射到物
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
:反射面 平滑. ⑵ 漫
反射: 定义:射到物
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
面凹凸不平。 4、
面镜: ⑴平面镜:成
像特点: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
、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
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实像
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
: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三、
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
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2、看不
见的光:红外线, 紫外线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一、光的
折射 1、定义:光
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
折射现象. 2、光的
折射定律: ⑴折
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
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 光
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
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
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二、
透镜 1、 名词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
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
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
(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
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三、
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
成像规律表: 物距 像
的性质 像距 应用 u>2f 倒
立 缩小 实像 f〈v〈2f 照相机 f2f 幻灯机 uu 放大镜 四、
眼睛和眼镜 近
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
显微镜和望远镜 第四章《物
态变化》复习提纲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


温度 1、 定义: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单
位: ① 国际单
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
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
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例如北京的气温—3℃,读
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
关系T=t + 273K 3、 测
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
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
类及比较: 分
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
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
值 1℃, 1℃, 0.1℃ 。所 用
液 体 水 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
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
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
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
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
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
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
态变化 填
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
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
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
、各种金属② 凝
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2、
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
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
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
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
: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
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 液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 降
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3、
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
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
脑、钨。
一、


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第五章 《
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一、
电流 1、形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
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
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
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4、
电流的三种效应. (1) 、
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磁效应.(3)、电流的化学效应。 5、
单位:(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mA 、μA (3)、
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6、
测量: (1)、
仪器:电流表, (2)、方法: ① 电流表
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 电流
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
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④ 绝
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
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
导电的物体。 常
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 碱 盐溶液 导
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
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
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
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
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
体也可变为导体。 四、
电路 1、 组成: ①电
源②用电器 ③开关④导线 2、三种
电路: ①通路:接通
的电路. ②开路
:断开的电路。 ③短
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3、
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
连接方式: 串联 并联 定义 把
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 电路
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
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
关 作用 控制
整个电路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
图 实例 装饰
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 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上传者
可乐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