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语文八年级下册部编版教案-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doc
2023-09-24,文件大小: 1.13M,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1.把握文章阐述的事理,激发爱好科学、主动探索的精神。2.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3.体会本文逻辑性强、简明精练、幽默风趣、引人入胜的语言特点。2课时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第6课预习卡第1课时1.把握《恐龙无处不有》一文阐述的事理,激发爱好科学、主动探索的精神。2.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
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2)文章
中选用了哪些材料来印证所阐述的问题?(生自
由读课文,筛选信息,比较分析作答)预设 (1)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问题。(2)课文选用的材料:
①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
骨骼化石……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②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
生:恐龙。师:没错,这就是曾经的地球霸主——恐龙。恐龙曾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后来突然灭绝了,留下了很多谜团。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两篇短文都与恐龙的消失之谜有关但两篇短文选用的材料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是否都是恐龙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共同探讨。(板书文题)【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恐龙图片导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初读课文,自主归纳内容1.了解作者(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2.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3.速读课文,理清文章内容速读课文《恐龙无处不有》,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理清文章内容,回答下面的两个问题。(1)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下列哪个可以作为答案?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②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③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 ④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⑤南极洲恐龙化


石。③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动物的化石。④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
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⑤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
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
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⑥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
热带和温带环境内。⑦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
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⑧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
,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
相互分离。 ⑨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位
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
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一
边梳理内容,一边注意作者是如何扣住说明对象的特点来进行说明的。
帮助学生在整体感知筛选信息的基础上,提高信息筛选和归纳能力。三
、梳理关系,体会事理特点师:《恐龙无处不有》
开头就提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作为
全文的逻辑点,然后展开推理。请同学们根据梳理出来的材料,
再读课文,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自主理解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根据这些材料进行
推理的。《恐龙无处不有》一文
从某一现象出发,通过分析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再读课文,分析其思路。温馨
提示:1.可以把
前面梳理的材料排序,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安排顺序,分析其思路。2.可以
抓住文中关键句、设问句等句子(如文章里提到的两个时间点: “最后一次完整
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那时恐龙已经出现并且“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
方”;“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又开始分裂,并最终形成现在的样子),理清文章
思路。(学生读课文,
圈点批注,比较分析,交流作答后,全班讨论。)预设 示例
一:
发现有恐龙化


推理过程:恐龙的化
石在现存各个分离的大陆上都有发现。→这说明,恐龙曾经生活在
每一块大陆上。→但是,恐龙不可能是在
每块大陆上独立生存的。→所以,现在的各
块大陆在远古曾经是联结在一起的一整块大陆或者说“泛大陆”。→这
块“泛大陆”在恐龙出现之后逐渐分裂成为现在的各块大陆——大陆漂移了。示例
二: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恐龙
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
去的呢?找
出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
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
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又分裂出四部分——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
去。 得
出结论:“恐龙无处不有”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示例三
:第一
部分(第1段):用科学观点——“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 第二
部分(第2—14段):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有”,
再由“恐龙无处不有”这一发现推究原因。第三部分(第15段):以“南极洲恐龙化
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
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示例四
:科学发现
→观点产生→科学研究发现→印证观点。这是一种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
顺序。师
小结:通过自主探讨,我们发现本篇事理说明文的行文思路是逻辑推理的过程,通过
推理形成结论。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
解剖,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梳理文章
思路,逐步分析材料,然后根据对材料之间关系的不同解读,
获得对逻辑顺序的认识,学习逻辑顺序,理解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逻辑


、延伸阅读,拓展认知思维1.深
入探讨师:课文主要
写的是由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引起的思考,为地质学的“板块理论”提
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文章开篇的议论是作者通过对这一科学现象的说明而得出的一个道理,
也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点。这种将恐龙化石的发现与“板块理论”相联系,并进行科学探讨的
思维方式,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结合具体例子,我们深入认识这种思维方式(1)课文说明的对
象涉及哪两个学科?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2)以本文为
例,说说科学家们在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哪些创造性的思维。由科学家研究
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预设 (1)课文说明的对
象涉及生物学(恐龙)和地质学(板块理论)。我们可以明白
的是确如文章开头所说:“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2)第一问
示例:①联想、想象。由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联想到恐龙的迁移,由生物界的恐龙迁移
想象到地质界的板块漂移,使问题的研究一步步地深入。②科学假设、推理。发现问题后,
根据已有的理论进行大胆的设想(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然后进行科学的
推理(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称为“
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进而证实所提出的假设。③多
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南极为什么会出现恐龙化石,从生物学和地质学多方
面进行思考,把各学科丰富的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在开阔的视野中综合思考问题,进而
得到可信的科学研究成果。后一问是一个
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同学们联系自己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来谈。2.材料探
究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材料
中描述的现象与课文中的哪个理论是相联系的。深
海沟是在大陆与大洋之间靠大洋一侧的地方。地球上水深超过6000米的海沟共24处,其
中19处在太平洋中。全球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水深约11034米。海沟是板
块构造活动的杰作。一个板块向下俯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下时,一边下垂,一边上翘,



中间就形成了海沟。所以说海沟是板块构造俯冲带开始的地方,也是板块构造挤压活动的
场所。这里好像一个枢纽或传动带,一方面海洋板块的岩石俯冲下去,另一方面大陆板块
翘起来。预设 这是“板
块构造”理论的一个例证。《恐龙无处不有》一文中自第6段起阐述了这一理
论的主要内容。本题的材料,说明了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会在分界处相互作用,从而
形成海沟。3.补�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