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物种起源绪论》教学实践报告.doc
2023-10-14,文件大小: 200.50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四)问题:问观点。设置问题:《物种起源》一书
讨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作者对这个问题有哪些主要观点【明确答案】:物种起源的问题。主要观点:第一,
每一物种被独立创造的观点是错误的;第二,“我充
分相信”相关内容(或回答第5自然段:物种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第三,“自然选
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独一无二的手段。(五)问题:问内容。设置问题:《物种起源》一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请尝试为《物种起源》列一个目录。【明确答案】:目录绪论第一章 家
养状况下的变异第二章 自然
状况下的变异
《〈物种起源〉绪论》教学实践报告(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本文作者讲究选词,善于用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谨严的意思,这给学生理解文章带来难度,教学这篇文章需要化解这一难度。在教学设计上先让学生阅读,询问学生对《〈物种起源〉绪论》有哪些了解,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清晰的认识,特别要求学生列出《物种起源》的目录以后,可以让学生清晰了解本文一个主要内容,询问学生作者在《物种起源》这一本书里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可以有效使文章结构形成一个整体,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文章内容,教学的障碍就消除了。然后从整体到局部,让学生品味重点语句,体味本文的语言特点及作者学术品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一、实践过程(一)用“大家”对达尔文的评价导入新课。(二)问题:问时间。设置问题:1、《物种起源》是哪一年出版的?【明确答案】:1859年。2、为什么那一年发表?(即为什么《物种起源》要提前出版?)【明确答案】: 关键词:“因为”、“又因为”、“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3、是那一年的研究成果吗?(即《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是怎样的?)【明确答案】:不是。写作经过如下:“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打动”;“归国以后”:“想到”;“经过了五年的工作之后”:“写出若干简短笔记”;“1844年”:“扩大为结论的纲要”;“1859年工作已将近结束”:“发表”。(三)问题:问性质。设置问题:1、《物种起源》一书的性质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一个词回答? 【明确答案】:“摘要”(或“纲要”),词语在第1、2、3、7自然段都有出现。2、既然《物种起源》有这个性质,作者认为此书“完善”吗?【明确答案】:“不完善”3、作者又从哪几个方面论证《物种起源》的“不完善”?【明确答案】:第一:一些叙述未提出参考资料和证据;第二:注意证据的确凿但错误难免;第三:列举的是一般结论,说明只用了少数的事实。(


存斗争第
四章 自然选择:即最适者生存第五章
变异的法则第
六章 学说的难点第
七章 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种种异议第
八章 本能第
九章 杂种性质第
十章 论地质记录的不完全第
十一章 论生物在地质上的演替第
十二章 地理分布第
十三章 地理分布(续前)第
十四章 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形态学、胚胎学、残迹器官第
十五章 复述和结论(说明:此目录
依据《物种起源》(周建人、叶笃庄、方宗熙译,商务印书馆)原书目录
而立,除所列外,尚有索引等三目次,因无法与文章的内容对应,不予收录;另第六到第
十章的目录供参考)(
六)小结一个
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一部引起一场革命的名著,让我们敬仰,给我们科普,正我们
的态度,引我们的探究。(
七)板书《物种起源》五问:一问作者;二问时间;三问性质;
四问观点;五问内容。(
八)导入“绪论”。同
学们,我们的标题是:《物种起源》绪论,上一节我们五问《物种起源》,对《物种起源》的作者、成书时间、过程、性质、观点、
甚至目录都比较了解。我有一个疑问:问什么我们没
有阅读《物种起源》的原书,却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原来是读了《物种起源》的绪论这篇文章。那么
何为绪论?(1)绪论:学术论
著开头说明全书的主旨和内容等的部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1540页
)(2)绪论:
亦称导言,是指著作前的概述部分,用于说明作者撰写著作的目的、过程、资料来源,
并扼要地说明书中所阐述的观点或结论,使读者先得到一个总概念,帮助理解整部作品。(《教参》资料,2页
)(3)绪言:即“绪论”。指
著作前用于概述著作或说明作书经过和意图的文体样式。绪言
与绪言有所不同:绪言多用于概述著作,而序言既可以概述著作,也可以对单篇文章和作品作出
概说;绪言多用于理论著作,而序言也可以用于非理论文章和文学作品。(《中国文体学
辞典》,朱子南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155页)(
九)文章中重难点语句讲解。(学生提,老师问和点)例析
:(1)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
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第1段)【讲解要点】:
抽取主干,找结构。问:达尔文作为学者在南美考察时,是什么打动了达尔文,以
致后来写成《物种起源》?“被……所+动词”,
该结构用了“所”,动词不能再带其他成分。双音节动词前“
所”可省。该结构中的“被”可以改为“为”。(参见《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吕叔湘
,商务印书馆,1999年,68页)(2)如果认识到我
们极不了解生活在我们周围的许多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那么关
第三章 生


变种的起源至今还有许多不能解释这一点,就没有人会觉得奇怪了。(第9段)【讲解要点】:
转换句式。至今还
有许多关于物种和变种的起源不能解释,是因为我们极不了解生活在我们周围的
许多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认识到这一点,就没有人会觉得奇怪了。(3)
由于这种理由,我把“摘要”的第一章用来专门讨论“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第7段)【讲解要点】:上下
推敲,按图索骥。“这种理
由”是什么理由呢?或者问为什么达尔文选择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作为研究物种
变异呢?这里第7段的问题,需要在第6段找答案。参考:原因是如下:这是我一
开始就想到和采用的方法,是被结果证明能提供“最良好
的和最安全的指导”的研究方法,是“通常为自然学者们所忽略”的研究方法。(
十)抽查说明文的相关知识,结合文本分析。问题1:说明
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征。附
带2:(1)文章第1段作者交代《物种起源》的写作过程,第2段分析自己为何提前发表发表“摘要”,第3段解
释“摘要”不完善的原因分别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第3段“不完善”的第一个原因的表述是
否精当,怎样修改能让三层在句式上更统一,逻辑上更严密?【明确答案】:时间
顺序,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建议把“我期望读者对于我的正确性能
有所信任”改为“但我觉得自己的论述是正确的”(修改的句子参见《物种起源》中译本舒德
干等译,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2)文章第5段作者为了说明自然学者对
变异原因的归纳不合理时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明确答案】:举
例子。(3)说明文语言要求严密
准确,请同学们找出一些句子来揭示这一特征。(参见教材12页
文本研习第2题)例子如下:句1:1844年,我
把这些简短笔记扩大为结论的纲要,这些结论我当时认为是正确的。【要点】:
副词“当时”使用准确。“当时”与“现在”相对而言,用“当时”强调两层意思:这确实是当时的认识
水平,现在的认识又有所发展。句2:自然学者
们常常把变异的惟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外界条件,从某一
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我们以后会论述到。【要点】:“从
……上来说”去掉怎样?“狭隘”换成“广泛”怎样?句3:我经
常获得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的知识,虽然不完备,也能给研究提供最良好的和
最安全的指导。【要点】:作者为什么
连用两个“最”?“指导”为什么不说提供带规律性的结论之类?(
十一)小结这篇绪论
属于阐释性说明文,这要求我们要熟悉和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尤其是说明的
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语言的特征;这篇又是翻译的科普理论性质的文章,语言理解起来难度
较大,这提示我们要掌握语言分析的一些方法,如压缩找主干,句式相转化都是提
取信息的有益方法。(
十二)板书绪 论:主
旨,内容,概括。说明文:
顺序,方法,语言。(
十三)作业1、完成《中国
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练习题。
于物种和


预习《南州六月荔枝丹》。二、
收获与体会回
顾课堂教学,基本上达成了教学目标,因为我对这篇课文的内容是进行了深度阅读,读
懂了课文,理出了思路,把握了课文的重点,教起来心中有数,环节自然,也遵循渐进的原
则,按照文体特点设计教学思路。从学生的表现看,学生投入始终积极,不论个人解决
问题,还是同位讨论,都能以较佳的状态进行,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们在课堂上有充分展现自��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