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季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训练卷.docx
2023-10-21,文件大小: 21.18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示臣民,其功甚巨”,遗诏允其配享太庙,从而成为清代唯一获此殊荣的汉官。张廷玉获此殊荣的原因是,他A.
文笔谋划严格,秉承皇帝意旨B.
因满人官员职权下降而掌大权C. 在
僵化的体制下认真监察百官D.
处理军机处事务决策得当【答案】A5.17世纪40年代明朝
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有学者认为这是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一一世界
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 政权
发生更替B. 社
会发生转型C. 国力对比
变化D.
文化途径迥异第 1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1.明初规定“凡内外官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须从卑回避”,吏部选任官员“南北更调,定为常例”;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加重其职权。后又设六科给事中,使之成为另一套独立的监察体系。由此可见明代监察制度A. 防止了官员的腐败 B. 开始形成独立体系C. 利于政治风清气正 D. 推动人才选拔公正【答案】C2.乾隆帝认为:“乾纲在上,不致朝廷有名臣、奸臣,亦社稷之福耳。”并标榜,“前代所以亡国者,曰强藩, 曰外患, 曰权臣, 曰外戚, 曰女谒, 曰宦寺, 曰奸臣, 曰佞幸,今皆无一仿佛者”。上述材料表明,乾隆帝时期A. 政治统治比较清明 B. 官员管理比较严格C. 注重对官员的控制 D. 善于提高官员品德【答案】C3.据史书记载:“至嘉靖间,始委政内阁,而居首揆者责任尤专。凡一时政治得失,皆视其人为轻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明朝内阁开始有了独立决策权B. 明朝政治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C. 明朝内阁影响机密事务的决策D. 明朝内阁开始威胁皇权专制【答案】C4.清军机大臣张廷玉被雍正帝评价为“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
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朱元璋此语意在说明明初A. 加强中
央集权的紧迫性B.
废除丞相制度的合理性C. 设立内阁制度的有
效性D. 中
央官职制衡的必要性【答案】B 7.明朝官修史书《
太祖实录》曾三次修订。初修始于建文元年,靖难之役后,于永乐初重修,此为二修;但由于“成于
急促,未及精详”,永乐九年第三次修纂。这说明A. 重修实录有利于记载的
准确B.
历史编修受政治因素的影响C.
古代官修史书力求精益求精D. 实录修
订随时代发展而完善【答案】B8.清代
行政区划一般采取省、府、县三级制。此外部分地区设州和厅,前者地位同于府,后者同于县,蒙古地区全
被征服后,清室因其部落故俗,分其地为若干蒙旗,以理其政,并赋予高度的治权。对西南地区的外族首先沿用
明朝的土司制度,后大多改土归流。材料说明清朝A.
废除了元朝行省制B.
地方行政制度因地制宜C.
沿用明朝地方制度D.
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自治【答案】B9.史
学界研究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
谨的研究作为依据。这说明A.
历史研究的角度影响了历史研究的结论B. 君主
集权走向顶峰的过程艰难C.
历史研究不会形成统一的结论D. 军机
处的设置具有随意性【答案】A10.据记载,乾隆以前军机
章京(军机处的办事人员)只有在内阁、中枢等官员中选调,乾隆时扩大到各部院衙门,
几乎涉及中央所有的要害部门。此变化有利于A. 提高中
央行政效率第 2

【答案】B6.《皇明祖训》记载:“


现中枢权力制衡C. 确
保国家政治清明D.
削弱宰相职权范围【答案】A二
、非选择题1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18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处理国家军政要务。嬴政统一全国后,设置“三公”。其中御史大
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人。材料
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
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材料三
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
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来源:ZXXK]材料
四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请
回答:——黄
佐《南雍志》明太祖语(1)
据材料一,“三公”的出现有何实质意义?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2)
据材料二,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3)
材料三中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元代实行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什么时候废除了丞相?(4)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答案】
(1)“三公”的出现是对世袭制的否定。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2)
态度:应设宰相筹划大事,以弥补君主的不足。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
;同时相权三分,有利于加强皇权。(3)宋
代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而且还削掉了宰相
的用人权和司法权。元朝实行行省制,中书省长官就是宰相。明朝废除丞相。(4)
趋势:相权渐趋衰落,皇权日益强化,虽然有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但也阻碍了新思想和新经济
因素的产生和发展。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初在
地方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互不隶属,虽是强化中央集权之举,但事权不一,不利于
弹压地方。于是相继出现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牵制、扯皮、效率
迟缓之弊。有明一代,地方上先后设立巡抚30余处,总督1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
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摘
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 3

B. 实


二 在清政府致力于实行立宪政体之后,它处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行政制度的改革。在义和团事件之后不久,政
府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整饬吏治和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但是这种努力遇到了很多困难。造成许多官员
贪污腐化和官僚制度落后过时的原因被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存在着“捐纳”制度,特别是卖官鬻爵。以前当
政府需要额外收入时,它就临时求助于卖官鬻爵的办法,但是自从太平军战争以后,这个制度就成了一项长期措施
。结果官场中有很多人是以金钱或军功获得他们的官职的。人们认为这种作法造成了大量的贪污腐化。此外,有
很多官署几乎没有职守。在中国,子女们被认为应遵循由父母规定的成例行事,因此,由历代皇帝设立的衙署即
使在时移世易和需要改组时,仍然被保持了下来。——摘
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原因及其特点。(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行政制度改革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目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
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答案】
(1)原因:明初三司事权不一、互不隶属;存在政出多门效率低下的问题;保证地方行政长官既拥有相对
集中的权力,又不违背中央集权原则。特
点:注重调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因地制宜设置地方行政长官的辖区。(2)相同
: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提高行政效率。不
同:明代是加强中央集权,清末是着眼于新政改革的需要。原因
:清政府“捐纳”制度长期存在,贪污腐化严重;官僚制度落后过时;政府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第 4

材料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