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0螳螂捕蝉_苏教版.docx
2023-10-22,文件大小: 16.62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0螳螂捕蝉苏教版(2019)一、“重组”课文,构建板块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笔者以为,落实这一点的关键是对教材的重组。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或大胆取舍,或切换段落,或从课外补充……在课文基础上设计简明流畅的教学流程,使学生能主动、充分、自由而有创意地学习。而不是一概从头到尾,每篇课文都细细给学生“梳理一回”。《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这时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老师教《螳螂捕蝉》并没有“循规蹈矩”逐段教学,而是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特点,大胆地重组教学内容,一节课就那么几个教学环节,十分简洁,却又“针针见血”,把教学重难点—一第 1 页


好能用上默写的几组词语;③)完整地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恍然大悟”的意思,学生质疑后讨论一个问题:那个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
下对吴王讲这个故事?由此感悟到少年是智劝;(3)课文表演,先练读对
话,再每个人就当时情境写台词,两位学生上台做“吴王”和“少年”,其他人
做导演。整个课堂教学环节安排新颖独特,虽然改变了课文的“序”,但以发
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科学合理地安排了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实践活动,特别是
匠心独具地把朗读、感悟、想像、复述等整合成几个生动活
泼的综合的板块,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
展,真正地达到了以简驭繁、以一当十、事半功倍的效果。二
、训练思维,培育智慧重
视思维训练,现在的语文教学有一个问题就是“让学生记忆知识,而忽第 2 页
落实解决:(1)默写四组词语(分别是:①蝉悠闲自由自在;②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③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④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瞄准),然后听老师讲“螳螂捕蝉”的故事并进行复述,最


了让学生运用知识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忽视了学生质疑问题的探究精神的培养
,问号的消失标志着智慧火花的熄灭”。的确,不但是语文教学,现在的中小
学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智慧培育的问题。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一个人
可能学富五车,但他不一定是智慧之人,因为他完全可能千万次地重复人家的思想,自
己却不善思考,不去探究,更不会发明创造。在今天的背景下谈发展
学生思维的问题,首先要考虑让谁提问,这牵涉到谁是教学的主体,第二考虑
的是问题的多少和价值。问题过多,对时间固定的课来说,就意味着学生疲于
应付,就意味着学生仍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如果一堂课就只有那么几个问题
,而且都有思考价值,我们认为,即使由教师提出,也完全可以使学生活跃
起来。在上《螳螂捕蝉》时,不是简
单地读、读、读,不是机械地记课文语言,而是
非常注意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整节课,老师只提了一个
半问题。一个问题是在学生创造性地复述“螳螂捕蝉”的故事,接着又熟
读课文后,老师问:故事的结尾说吴王恍然大悟,这“恍然大悟”怎么理解?第 3 页



然,这个问题需回顾全文、整体把握方能解决。只
有读书,没有问题,这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当中暴露出的一大问题。矫枉
难免过正,凡事过了头就会走向反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早有
告诫:“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让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的最美好的事物。”三
、发展语言,注重创造在阅读教学中
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读熟是前提,离开这个,勿谈语言的发
展。所以薛老师是很重视学生把课文读熟、读好的。读熟还只是学习语言的第一
层次,准确来讲还不到位。一是依据课本的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课文
无非是个例子”,当然也是学习语言的例子。完全跳开书本去学习语言,往往
是低效的,“螳螂捕蝉”是一个经典故事,很有文化含量,因此让学生在自然而然
间能复述这个故事,借此发展学生语言,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只不过老师
做得了无痕迹,铺设的台阶很适合学生走上去,而且还能别出新意,有所创
造。先通过默写四组词语,“暗暗”帮助学生记“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梗第 4 页



联系这四组词语,教师边示范讲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要
求学生边听边记。学生再根据四组词语和挂图复述故事,最后才是指名复述故事。实践
证明,几位学生的复述不但准确、流畅,而且有创新,如把“蝉高高
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说成了“蝉趴在高高的枝干上,悠闲地
唱着歌,自由自在地吮吸着甘露”,显得更为生动。二
是让学生创造性地弥补课文空白。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
疏可走马,“疏可走马”处自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语境动动笔。比如课文写这位少年为了劝说吴王,拿着弹弓一
连在王宫花园里转了三个早晨才觅得机会
,碰到吴王。花园里此时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老师就让学生以写台词的形式
补一补,在学生表演时做旁白用,结果学生写有目的,十分成功。这里不妨抄录
一位学生的练笔:清晨,朝霞映红了吴王花园。郁郁葱葱的树木、五颜六色
的鲜花都被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几只黄雀躲在树丛里欢快地鸣叫着。这时,一位
手拿弹弓的少年,正在花园的小路上徘徊。他不时地朝吴王的寝宫东张西望
,似乎在等什么人,却又装出一副专心打鸟的样子。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第 5 页
概,然后


也浑然不知。这时……(学生开始上场表演。)四、用语活
泼,充满欢乐教师的课
堂用语非常重要,它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效果等都紧密联系
。在共性之外,教师在课堂用语上又有个性,老师的教学用语轻松幽默,语文课充
满笑声。在学生默写
完四组词语后,老师说:“同学们听写得很认真,老师奖励大家
一组词。”此时,学生都开心地笑了。其实第五组词语:“不堪设想、隐伏着
祸患、恍然大悟”本来也要默写,只是老师这么一强调,学生紧张的情绪马上得以
缓解。本该默写,现在成了“奖励”,奖励是虚的,实是体现老师的育人
之道:“听写得认真”,才有奖励,才能多默写一些。在学生复述“螳螂捕蝉”的故事时,老师
表扬那位用上了“唱歌、吮吸甘露
”的学生,说:“看来,你很有文学细胞。”多么形象有活力的评价!多么有
激励作用的评价!当第二位学生发生口误“黄雀伸长脖子……却不知道有个侍奉吴王的少年正
站在它身后……”时,老师没有否定和生硬批评,而是以第 6 页



站在黄雀背后的是超人”这样儿童化的语言巧妙地启迪学生。在学生
成功表演后,老师又真诚地说:“看了你们的表演,我想中国电影拿
奥斯卡金奖的日子真的不远了!”既是在肯定学生正确理解了课文,准确地把
握了人物形象,又饱含真情,寄予厚望,颇为“煽情”,轻松的话语,实在又
很深刻!精
彩的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在于教师讲授无数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
的为什么;不在于教师运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
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设计的课堂有无其基础型、拓展型或研究型
之分,而在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
欲;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在于
他们是否展开想像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在于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
的自信。 第 7 页
“能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