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期末测试.doc
2023-10-22,文件大小: 410.50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下列图示的地表形态中,容易形成聚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2.如果某聚落所在区域广泛分布着上述四种地表形态,则制约该聚落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 B.地形 C.热量 D.水资源1.B2.D【解析】试题分析:1.在聚落形成过程中,地表形态影响着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如干旱地区的山前洪积扇有利于聚落的发育。2.上述四种地表形态广泛分布的地区,类似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比较缺乏。考点:本题考查聚落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 3.近百年来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既危害自然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生存,其中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气候变化归结于A.城市的热岛效应 B.地质天文原因C.地区现代战争 D.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3.D【解析】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温室效应的结果。第 1 页


长的时间内
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
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由于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周期极为漫长
,在人类历史时期几乎不能再生,因而对于这类自然资源,应尽可能综合利用,注意节约,
避免浪费和破坏.故
选:B5、
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构成是由天然气、石油、煤、水能、核能组成。我国目前能源利用比重最大的是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水电 5、A【解析】我
们现在最常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称为化石能源.水能和地热能、
核能和潮汐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所占比例不大,但都是朝阳产业。现在我们使用较广泛的能源有煤炭、
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仍占我国目前利用的能源的80%以上,其中煤炭比重最大,
故选A6、
太阳活动是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星现象。有关我国目前太阳活动对
地球影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影响地球气候B.使地球上
各处均能看到极光C.产生
“磁暴”D.干
扰地球大气电离层第 2 页
4、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存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过程。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A.森林B.煤炭C.草场D.荒漠【解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无论蓝色的海洋,还是浩瀚的沙漠,无论绵延的山区,还是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


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导致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与太阳活动成有相关性;太阳
活动会影响地球上的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的磁场,导致
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太阳活动产生“极光”,且夏季在北极地区看到的极光比冬季
的多,不是地球各处均能看到极光。7、
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河流冲积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农业生产的先
进地区,其自然原因是A.
肥沃的土壤,丰沛的水源B.暖
湿的气候,密集的人口C.
丰富的矿产,先进的技术D.
便捷的交通,悠久的历史7:A【解析】:河
流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 8、生物与
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
圈的范围是指地球上所有动植物 B.
绿色植物可以直接把太阳能转变为热能C.生物的
出现,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D.
环境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指示作用8、C【解析】本题考查生物与
环境相互关系.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
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
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
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其中岩石圈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不是仅指全部生物
总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大气中的氧含量提高,其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的湿度,所以生物可以影响
环境,不能直接把太阳能变为热能(通过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分解作用等)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的就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有害的一面,而“大树底下
好乘凉”说的就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有利的一面;“植物是环境的一面镜子”,可明显
的指示环境,而环境则不能明显的指示植物(没有能动性);至生物的出现,改造了大气
圈、水圈和岩石圈。故选:C第 3 页
6、B【解析】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是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与概况,它体现地理学科特点的
内容之一。其中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①陆
地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渗透②陆
地环境各要素虽然构成一个整体,但是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
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④各
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9、D【解析】本题考查地
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某一要素的变化,会
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故选:D10 、中国非
常重视河流上、中游的植被的恢复、保护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这是因为 A.某一要素的变化,不
仅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
的影响。B.水土
流失给河流中上游带来的危害最大C.因为河
流中上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D.河
流中上游一般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危害严重10、A【解析】本题考查地
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某一要素的变化,会
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故选:A11、(宝鸡渭滨
区11-12学年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联考试卷高一地理...)大气对太阳辐射具
有削弱和保温作用,读下列四幅图,昼夜温差最小的是11、D【解析】试题分析:海洋与
陆地相比,海洋比热大(热容量大)受同样的热量升温慢(降温也慢),第 4 页
9、


度变化小,陆地与海洋相比陆地昼夜温差大;睛天白天无云大气削弱作用小,升温快温度高
,晚上无云,大气保温作用小,降温快,温差大。所以温差最大的是陆地晴天,A对。考点:本题考查海地热
力性质差异、大气保温作用与削弱作用。12、地质
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有外力作用形成的是12、 C【解析】:由图可
知,A为褶皱;B为断层;A和B都属于地壳运动的作用结果,而地壳运动
是内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D为火山喷发,是岩浆活动的结果,而岩浆活动也是内力作
用的一种表现形式。C图河道中的江心洲为河流的沉积作用,属于外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
式。13、
许多古诗内含地理知识,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A 90°W 89°N B 80°E 40°S C 10°E1°S D 180°E 15°N13、C.【解析】:“坐
地日行八万里”,就是说你在地球赤道上的某个点上不动,你与地球一起自转
一周,那么走过的轨迹的长度,就是地球的周长,时间就是一天,准确为23小时56分4秒
。赤道周长 40075.7Km,差不多8万里。而10度E,1度S这个点就差不多在赤道上,
满足题意要求。 14、自然地
理环境的差异性无处不在,并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诗句“人间四月芳菲
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 A.纬
度地带性B.经
度地带性C.垂
直地带性D.非地
带性14、C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山
体的垂直地带性知识。15、区
时是把某一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时间。北京时间属于区时,那么北京
时间是指:①北
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②东经120°经线的地方时第 5 页



京所在东8区的地方时 ④北京所在东8区的区时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5、B
【解析】: 北
京所在东8区东经120°经线的地方的区时。16、下面四
幅图中表示冷锋天气的是16、C
【解析】:冷
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为冷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冷气团被迫后退为暖
锋。不管是冷锋还是暖锋,暖气团都应该在冷气团的上面,所以排除A、B,很显然D连锋
面都没有形成,更不是冷锋。17、由于
黄赤交角的存在能产生四季和五带,当北半球昼变长且昼长夜短
的时间为A
、3.21—6.22 B、6.22—9.23 C、9.23—12.22 D、12.22—3.2117、A 【解析】:如图,是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图。图中A为春分日,3月21日。B为夏至日,6.22. C为
秋分日,9.23. D为冬至日,3.21—6.22,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此时,北半球所有的地
方昼长夜短,而且直射点在逐渐向北移动,所以北半球所有地方的昼在逐渐的变长
。18、由于地球
��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