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模拟题精选: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oc
2023-10-22,文件大小: 19.50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设逐步展开时C.1958年大
跃进开始时D.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时5.1978年3月
,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把“双百”方针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国家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这一法律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十
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B.邓小平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C.总结
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D.建国以来的“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
正6.1980年,中
断17年的电影“百花奖”恢复举办。选票是随《大众电影》杂第
1 页
1.著名美术学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做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这说明了“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 )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B.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C.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D.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2.抗战期间,有电影人认为,中国影片自产生以来,其制作的对象,都是都会市民。而今天抗战电影最大多数的观众,是农民、小城市市民与农民士兵,我们必须制作以农村观众为对象的“农村影片”。这主张意在( )A.激发沦陷区民族意识B.以文化宣传增强抗战力量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实现电影创作重心的转移3.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周恩来的谈话(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4.毛泽东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在( )A.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B.1956年社会主义建


发出的,每本只有一张选票,不少工厂、学校、机关团体一两千人中只有一两份《
大众电影》。评选结果是,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得票21万
张,美术片《哪吒闹海》得票42万张。这种情况反映了( )A.“百花
奖”促进了《大众电影》的销售B.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C.人们
相对更喜欢美术片D.电影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7.1963年
和1964年毛泽东对文学艺术的“两个批示”认为:“中国文联及其所
属的各协会,“十五年来,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执行党的政策,做官当老爷
,不去接近工农兵,不去反映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这一观点( )A.说明新中国文
艺事业未取得成效B.揭示了阶级斗争异常激烈的现状C.意在说明“双百”方针的正
确性D.错误估计了当时的阶级斗争程度8.1956年以
后,诗歌不再仅仅表现重大题材,讴歌爱情、友谊、山川景物的作
品开始增多,诗的主题也不断深化。一些诗人面对现实,大胆探索,对我们生
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给予揭示,对一些社会人生问题给予积极的思考。这段描述
说明( )A.新旧创作理
念存在冲突B.国家经济建设进人入高潮C.当
时艺术氛围相对自由D.社会上出现“左”倾思潮9. “为了建
设社会主义,除了必须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劳动外,还必须
依靠知识分子的积极劳动。我国知识分子的面貌在过去六年来发生了根本变
化,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以下对材料的解读正
确的是( )A.为提出“双百方针”
奠定了基础B.纠正了文革对待知识分子的错误C.有利于建国
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D.意在调动知识分子参与“三大改造”10.2019年10月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
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社会,”下列对莫言作品典型特征
的描述,最贴切的是( )A.借助
“怪诞”手法深刻表现现实B.以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C.重在对社会的写实
和对生活的再现D.以“魔幻”手法开辟小说创作蹊径11.20世纪90年
代,公众的文化消费特征越来越朝着娱乐型、多样化、可参与性方向发展,电
视剧走向通俗化,影视明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价值,纷纷提出
高片酬的要求或下海经商。这些现象反映了文艺事业( )第
2 页



现出多样化的局面 B.适应了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化C.呈
现出通俗化的趋势 D.体现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特征12.1949年毛泽东
充满激情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
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
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促进了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文化建
设高湖”出现的是( )A.“大
跃进运动”的发展B.“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
贯彻D.“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的提出13.1956年,周
谷城发表了一篇文章《形式逻辑与辩证法》,对从苏联引进在中国
占主流的一个哲学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1958的周谷城关于逻辑辩论的文章
汇集成册,准备出版,他写信给毛泽东请求作序。对此毛泽东回信表示:“问题
还在争论中,由我插入一手,似乎也不适宜。”婉拒了周谷城的请求。这
表明毛泽东( )A.放
弃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B.在学术讨论中坚持百家争鸣C.在
哲学发展上坚持百花齐放 D.文化政策受中苏关系的影响14.全
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
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
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B.前者
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C.前者
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D.前者
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15.王蒙回顾
说:“1956年‘双百’方针刚刚提出时便立见成效。那时候很快就出现了新的
各种各样的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我自己也是在‘双百’方针的
鼓舞下创作了《××部新来的年轻人》。”这反映了“双百”方针( )A.造
成新旧理念冲突B.推动了文艺的繁荣C.使学术问题政治化D.增强人民自主意识16.1956年,
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方针”的共同作用是( )A.调
动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B.促进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第
3 页
A.呈


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D.推动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完成17.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
驌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 ……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
驌承认错误。”
该谈话(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18.1959年文化部在
全国大城市中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新片展览月”,一共展出了35部
优秀影片,电影界将这一年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出现这种
盛况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激发了人民的创作
热情 B.社会主义具有优越性C.“双百”方针的提出
和贯彻 D.科技进步推动电影业发展19. “文化大
革命”时期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的局面,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文
艺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 )A.文
艺的繁荣有其自身规律,不会持久B.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C.文
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D.“文化大革命”对文艺有重大影响20.“它
是20世纪流行于中国的八个文艺作品,其产生和发展和中央文革小组的
领导和推动有直接关系,并对当时的文艺创作风格有很大影响。”这一文艺形式( )A.有利于“双百”方针的
落实B.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迅速发展C.是
当时中国民众的主要精神食粮D.被奉为文艺工作者占领舞台的典范21.材料
一 建国初期,受到苏联影响,妇女争当“英雄母亲”,1953年人口普查
全国有6亿多人。1956年周恩来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
》建议中提出,要在“生育方面要加以适当节制”,通过调查研究1957年经济
学家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指出,国民收入被人口吃掉了一大部分,只
剩下小部分用于积累,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受到影响,反对多子多福的思想,主张
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不让人口增殖拖科研的后腿。——摘编
自杨建业《马寅初传》材料
二 1958年马寅初被扣上了“经济学界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北京大学
校长和人大常委职务也被一撤到底,1979年光明日报发文认为“实践证明第
4 页
C.促


初先生当年他认为国民经济要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也是正确的”、过去“错批一人,误增
三亿”。1980年新《婚姻法》增加了马寅初二十多年前提出的“
晚婚晚育”,我国开始实行独生子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