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精品教学教案.doc
2023-10-22,文件大小: 38.00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涉及内容比较低多
,二则有诸多哲学知识,所以通过“儒学的自救运动”的这一教学立意,化
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进行引导和讲解。教学目
标1.知识与
能力:识记儒学家的思想主张;理解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
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过来又影响社会存在。2.过程
与方法:问题探究、史料教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引导学生了解儒学在魏晋南北朝遭遇的危机,和儒学家
面对危机时的自救运动,感受中国儒家思想蕴含的积极入世、不断进取的精神 重
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难
点: 如何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教学立意:宋明理学是儒学的自救运动。教学过程第
1 页
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 宋明理学 银川九中 朱 维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第3课,课题为宋明理学。教材原来分为三个子目: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笔者从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出发,将教学立意定位为“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的一场自救运动”。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史上,有过两次危机,第一次危机是秦朝初建,始皇帝重用法家,为加强思想统治,焚书坑儒,直到西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才重现大放异彩,甚至一跃成为官方倡导的正统的思想,可以说,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儒家的第一次自救运动。儒学的第二次危机,当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佛教和道教思想盛行,这给儒家思想以极大的冲击,儒家如何应对这次危机?自唐初韩愈提出“三教合归儒”,到北宋五子、二程兄弟、朱熹集理学之大成,同时心学经由陆九渊提出到王阳明总结和“世俗化”,终于使得儒学重新回归官方和民间的主流地位。 纵观历史,宋明理学可谓儒家思想的第二次自我救赎运动,而这次救赎,可谓承前启后,对儒学思想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深远,可谓“成也理学、败也理学”。本课围绕“儒学自救”的主题,引导学生梳理宋明理学的产生的背景、救赎历程、内容、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宋明理学的概念和影响。学习者特征分析高二文科班学生,已经学过必修三第一单元前两课的内容,《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运用材料,分析问题能力。但这节课对学生来说仍然比较难于理解,一则


入: 偶成 (
南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
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设
问: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设计
意图】这首诗的最后一句为学生所熟悉,从学生熟识的诗句开始设问,激
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
教师归纳】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
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已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
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暗指孔门,因此所谓“寻芳”实为“寻访”圣
人之道。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
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歌。 回归朱熹这
首诗歌,儒学在达到“万紫千红”的盛世美景之前,却经历了“百
花凋零”的乱世残景。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宋明理学——儒学的自救运动。一、危机设
问:儒家思想为什么会遭遇危机?出示如下材料 材料一 公
元405年,后秦天王姚兴尊西域僧鸠摩罗什为国师,译佛经300余卷
,郡县化之,事佛者十室而九。材料二 公
元424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尊道教领袖寇谦之为 “国师”,次年宣布
道教为国教,地位在佛教以上。——柏杨
《中国历史年表》【设计
意图】通过典型的历史材料,展示当时官方和民间礼佛、尊道的状况,得出结
论:儒学的正统地位遭遇来自佛教、道教的冲击。【探究
一】为什么魏晋以来,佛、道盛行,而儒门零落?【设计
意图】在已有结论“魏晋以来,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两家的冲击”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其根源,从对儒、佛、道三教思想的比较上,得出儒家思想自
身的缺陷,为其自救运动指明方向。《易经》有言:“穷在变、变则通
、通则久”,可以说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儒学危机,是宋明理学产生的根源,没
有来自外界的冲击,就没有来自儒学自身的内省和发展。【
教师归纳】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来自佛道两家的冲击。究其原因,既有来自
外界的佛教、道教对其正统地位的冲击,又有其自身的缺陷,首先,儒家思想过于
关注此岸,儒家创始人孔子“未知生,焉知死”的论调,奠定了儒家不关注彼岸
世界的基调,而这导致了儒家在乱世缺乏一定的人文关怀。其次,儒家思想
虽然有民本思想,但实质上自董仲舒以来,已经成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
工具。再者,儒学自身逻辑不严密,在和充满思辨的佛教思想碰撞时,自
身的弱势顿显,以至于有儒学者感叹:“儒门淡泊,收拾不住人心”。加上儒家思想内容
庞杂,缺乏系统性,甚至缺乏传承的谱系。如此看来,儒学丧失
官方和民间的正统地位就不难理解了。二、自救【设
问】如果你是隋唐时期的文人,会如何挽救儒学的危机?自救
途经一1.韩愈:定
谱系,应佛老 材料一 韩愈的一
篇奏章特别有名,叫《谏迎佛骨表》,其中非常清楚地讲第
2 页



他反佛的理由。其中讲到,佛陀是异族的,本来跟我们文化不一样,又不尊重人
伦,又不尊重我们中原文化固有传统,又不从事生产。当时有一节佛骨舍
利要迎到宫里,他极力反对,他说历史上,因为宠信佛教而亡国的例子很
多,最典型的如梁武帝。他举了很多这样的例子,当时他因此而被贬。 ——杨
立华《宋明理学十五讲》材料二 师
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
师说》材料三 韩愈
所谓“道”,则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传孔子,孔子传之
孟子,孟子之后而不得其传焉的道。韩愈所指,乃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之“人文道”,而
非印度东来的佛教出世道。 ——钱穆
《宋明理学概论》【设计
意图】钱穆先生认为,“治宋学当何自始?曰:必始于唐,而以昌黎韩
氏为之率。” ①因此学习宋明理学,必须从韩愈的开始讲起。通过对韩愈上书
反对迎佛骨的介绍,加深学生印象。同时,从学生语文课上学过的《师说》
切入,对文中的“道”进行解释说明,既是对所学知识的补充,又体现了学科之间的
联系。【
教师归纳】韩愈为复兴儒学,功不可没,他既为儒学发展编排了传承的谱系
,又不顾个人安危,向当时的唐宪宗上书反对佛教和道教。然而纵观唐朝历史,韩愈的
呼吁虽然有柳宗元、刘禹锡这样的同道之人,但儒学在唐朝终究未
能复兴。儒学的这场自救运动可谓历时长久、道阻且艰。接下来是哪些人
继承了韩愈的衣钵,继续复兴儒学呢?2.程
颢程颐:创天理,主格物材料一
天理云者,这一个道理,更有甚穷己?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河南程氏遗书》材料二 出
示如下图片分
别为“窗前杂草”、“昂然驴鸣”、“盆中小鱼”、“出壳雏鸡”材料三 静
观万物皆自得。 材料
四 凡眼前皆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
子间,皆是理。 ——《
河南程氏遗书》【设计
意图】宋明理学的自救过程,实际上是儒学的哲学化过程。在理学的形成过程中,儒学家
们开始对宇宙本体论、方法论和人伦秩序进行重新思考。此
处选择的前三则材料,实则回答了宇宙本体论、方法论,此为儒学哲学化的必经之
路,但儒学归根到底是要服务于政治的,因此二程将三纲五常、君臣父
子等人伦秩序和其天理联系起来。【
教师归纳】程颢、程颐兄弟创造性的提出了“天理”的概念,认为宇宙万物的
起源是天理,并且对《礼记》里的“格物致知”进行自己的阐释,程颢认为“静
观万物皆自得”,即“观物理以察己”。图中所示,就是当时的理学家们喜欢
的“物理”:周敦颐的窗前杂草不除,认为“自家意思一般”;张载喜闻驴鸣,可
体会通悟自己的品性;程颢观察盆中小鱼悠然自得,想到自己心气自得时的意
味,他再看刚刚出壳的小鸡,想到自身生命的生动活泼。宋明理学家普遍喜欢
生机勃勃的物象,这也正如儒家一向积极入世的哲学一样,昂望向上,豁
然贯通,令人向往。二程认为“性即是理也”,即万物的本性即是天理。同时,
他们将三纲五常、君臣父子之义也上升到天理的高度,认为其不容破坏。第
3 页



认可奠定了基础。但是,二程时期,儒学思想
尚未成为官方思想,这和他们思想体系未能得到总结有一定
关系。钱穆先生有言“他们都不注重在著作上,程颢只留些语录
和短文,颐稍扩充,又颇侧重到‘致知’一面去,他著有一部《易传》,这��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