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精品教学设计.doc
2023-10-22,文件大小: 88.00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高二历史《宋明理学》教学设计长丰县下塘中学 郑德霞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状况。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援引一些对宋明理学评价的材料,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宋明理学的精神取向及其现实启迪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也称新儒学。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在本课学习中,要第 1 页


教和道教的盛行,对儒学的冲击。(P12第一段)2、
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隋
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
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
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
战儒学的正统地位。3、儒学复兴运动的
掀起(1)
先声——韩愈(2)
掀起——北宋士大夫们二、程朱理学1、理学的
概念北宋时期,儒家学
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
释儒家的义理。他们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合作探究】2:宋代“理学”兴
起的社会条件:第 2 页
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入。【讲述内容】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独尊地位被动摇。【合作探究】1:儒学地位动摇的原因是什么?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佛


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倡导尊儒读经。2)宋代
农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理学对自然
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3)从魏晋
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2、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
颢、程颐、朱熹。3、程朱理学的
主要思想(1)二程理学(北宋)①“天理”是
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
核心思想(这是理学的
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②天理”和
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
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和
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体现,是不可改变的。认为天理是
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
性。③主张通
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所谓
“格物致知”原出于《礼记·大学》,《大学》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之道皆以“格物致知”为前提。所谓“格物”就是指“
即物穷理”。“格”字有二义,一是“来”的意思,格物也就是“
达于物”,或者“即于物”的意思;二是“穷至”、“极至”的第 3 页
1)宋代为


思,所谓格物也就是就物而穷理。对于“物”,可训为“事”或“理”。程、朱
主张就世间万事万物而体认天理。格物穷理,是教人从待人
接物的具体事情中去体认道学家所讲的天理。格物是致知的基
础,致知则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致”,有推致和穷尽两重意
义,这和“格”字的意义相近。致知是指通过格物达到对于天理的
真知。(2)朱
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生
平介绍:朱
熹,南宋儒家学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哲学家、经学家之一,宋代“理学”的
集大成者。朱熹24岁起走上理学的发展道路。在经过了长期的
刻苦研究之后,终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
哲学家、经学家。朱熹的学问渊博,于学无所不窥,他以继承二程“
洛学”为己任,广泛吸收了周敦颐、张载、邵雍等北宋理学家的思想
养分,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构建起一个规模庞杂而
又不失缜密精致的思想体系。他死后不久,地位开始日渐上升,最终
成为配享孔庙的“孔门十哲”之一,而其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
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官
方哲学,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远播海外
,如李朝时期的朝鲜、德川时代的日本,“朱子学”在政治领域和思想文化
领域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生相当大的影响。①天理与三
纲五常的紧密联系,提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第 4 页



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②“格
物格致”的深化:“物”的概念“物”,
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
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合作探究】3:【学思之
窗】请谈谈程颐和朱熹关于“格物
致知”的做法,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发?对
我们学习的启发是:首先在脚踏实地、认真学习每一个具体的知识,
然后才能融会贯通,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水平。程
颢、程颐朱熹(集大成者)理*天理是
宇宙万物的本原,源在于天理;“存
先理后物;“人天理,灭人欲”认
伦者,天理也”理之
识论学则在致知”,“道德之善,不求
“格物致穷理格物”,掌握天下之理,科学之真客
知”“进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
识明
观唯心主义4、程朱理学的在
当时产生的影响(1)
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2)《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3)学术思想
流传海外,在日韩形成“朱子学”。第 5 页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儒学士大
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
作)三、
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
陆九渊(南宋)王阳明(明朝)2、
陆九渊的“心学”主张①把
“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
;②强调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③认
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就得天理。过
渡:明初,为了强化思想统治,朱元璋和明成祖大力提倡程朱理学。从此,程朱理学成为
官方统治思想。明中叶,明朝的封建统
治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王阳明认为程朱理学崇尚空谈,不务实际,
遂继承与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以克服人们心中的“私欲”,挽救
封建社会的政治危机。心学蔚然形成一代学术思潮。3、王阳明的“心学”主张(1)王阳明 “心
外无物”、“心外无理”(2)“
致良知”“知行合一”王阳明的“心
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要强调道
德的自觉和主宰性。第 6 页
(4)


九渊王阳明心“心”是
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
即“理”“宇宙
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心
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反省内心良知”、“知行合一”主
识论认
就得天理“致
观唯心主义【合作探究】4:宋明理学的
特点:①儒学
进一步思辨化。与
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其所具有的哲学思辨性深深吸引了中国的知识分
子,也刺激了中国本土思想道家和儒家的发展。其中,道家借鉴
佛教的宗教内容和形式,反应更为敏捷而迅速。相对而言,儒学的
应变能力则要差得多。有唐一代,儒学中的有识之士如韩愈等,就
已经意识到儒学面临着外来佛教和本土道教(尤其是佛教)在文化
上的严重挑战。宋明的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
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例如被称为“
五经之首”的《周易》、《孟子》与《中庸》中关于“
性”与“天”的内容。利用这些外来的和传统的文明成果,在消化
吸收的同时,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第 7 页



系统的哲学论证,如周敦颐的“无极”、邵雍的“太极”、张载
的“太虚”、二程和朱子的“天理”、王荆公和二苏的“道”、王阳明的“心”
等。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
论体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
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②更
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家们标
榜自己的学说为“实学”、“实说”,批评佛老的学说
以及汉唐的章句之学和讲求诗词歌赋的词章之学为“虚学”、“
虚说”。虚实之别,就在于是否讲求义理。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
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它包括儒家所提倡的伦理道德理学家
所强调的义理,就其内容而言,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
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儒学相比,其对伦
理道德的阐述,更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