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同步练习.doc
2023-10-22,文件大小: 21.00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汉姓 B.改
穿汉族服装C.学
习汉语 D.与汉人
通婚6.下
图是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出现鲜卑贵族穿着汉服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少数民族
内迁 B.穿
汉服显示贵族身份C.北魏
统一黄河流域 D.孝文帝
推行汉化政策7.下列
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交
往 B.中外交往 C.国家
统一 D.经济发展8.我们现
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大交融的产物。极
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交融的是(  )A.人
口大量南迁 B.孝文帝改革C.张骞
通西域 D.江
南的开发第
1 页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选择题1.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被载入军事史册,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战役的双方是(  )A.晋文公——楚庄王B.曹操——孙刘联军C.曹操——袁绍D.东晋——前秦2.下列哪些成语反映的是淝水之战时的情况(  )①破釜沉舟 ②投鞭断流 ③草木皆兵 ④揭竿而起 ⑤风声鹤唳 ⑥斩木为兵A.①②③        B.②③④C.④⑤⑥ D.②③⑤3.385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重建代国,次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这个政权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氐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匈奴族4.和下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段)相关联的是(  )小明:“众爱卿,鲜卑语为北语,汉语乃为正道。今日始,朝廷一律废北语,一从正音,违者降爵罢官。”小华:“陛下英明!臣等谨遵圣旨!”A.商鞅变法 B.张骞出使西域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八王之乱”5.史书记载:“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材料表明北魏孝文帝下令鲜卑贵族和官员(  )A.采用


、非选择题9.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魏主
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
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材料
二 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
治通鉴》(1)两
则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2)材料一
中的“魏主”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
为“魏主”迁都的原因是什么?(4)材料
二中的“北语”“正音”各指什么?(5)两
则材料反映的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1.D [解析] 本
题考查学生对淝水之战的识记。A项是春秋时期的城濮之战,B项是赤壁
之战,C项是官渡之战,D项是淝水之战,所以正确的选项是D。2.D [解析]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反映的是淝水之战的情况
;破釜沉舟反映的是
项羽和秦军大战的情况;揭竿而起、斩木为兵反映的是陈胜、吴广起义的情况。3.B [解析] 本
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4.C 5.C6.D [解析] 本
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图中这个鲜卑贵族穿着汉族服装
的主要原因是孝文帝改革中要求以汉服代替鲜卑服。7.A8.B [解析] 本
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题干中“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交融”是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
用。9.[答案] (1)迁都;
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北魏孝文帝。 洛阳
。(3)为了加
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4)“北语”:鲜卑语
;“正音”:汉语。(5)促进
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解析] 本
题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这一知识的识记能力
。第(1)问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概括,材料一是阐述迁都原因,材料二是规定“断北语,一从正音”,意
思是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第(2)(3)(4)(5)问结合教材识记作答即可。 第
2 页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