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人教版语文(河南)八年级上册教案:1消息二则.doc
2023-10-22,文件大小: 35.50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提出8条21款,限蒋介石在20日前表态。20日南
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
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
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21日清
晨,人民解放军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
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
。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覆灭。1.快速默
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消息报道了什么内容。《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在芜湖、安庆线南渡长江,直取对岸,突破
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的情形。《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
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2.再
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
的六要素也是消息的要素)《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第 1 页
1 消息二则知识与能力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阅读课文,把握消息的特点、结构。2.能根据消息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重点1.掌握消息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消息的能力。2.品味两则消息的话语,体会消息的特点。难点理清两则消息的思想,体会两则消息的内在意蕴,尝试消息的写作。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2.合作探究、比较法。1.毛泽东画像。2.解放军横渡长江的照片。2课时毛泽东曾写过这样一首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诗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就是著名的渡江战役。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亲自撰写的这两则报道渡江战役的消息。毛泽东(1893—1976年),湖南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是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7年秋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


物: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时间
:1949年4月20日午夜起至4月21日地点
:安庆、芜湖之间事件
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
过与结果:二十日夜,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安庆、芜湖线,二十一日三十
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广大地区。《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
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事件
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
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
军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
部,经过整天激战,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
江、无锡段铁路线。(一)《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标题
有何特点?标题
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报道了消息的主要事实。2.找出
文中的电头,说说其作用。“新
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是电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真实
可信,消息及时。3.找出
消息的导语部分,说说导语的作用。“英
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是导语部分,交代了消息发生的时间、地点
及消息的主要事实。4.主体
部分报道人民解放军“英雄式”战斗,是怎么报道的?有正
面描写。如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有
侧面烘托。如国民党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标题
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我们可以得出消息具有什么特点?“百万”是
实数,其中中路军30万,西路军、东路军各35万。看来,“真实性”是消息的生命。2.导语前
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电头
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3.找出本
文的导语,并具体说说它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导语是
开头两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一导语
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4.本
文主体部分分哪几个层次?这几个层次是怎样紧密衔接在一起的?主体
部分分三个层次:(1)从“二
十日夜起”至“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为第一层,写中路军渡江情
况;(2)从“二
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至“不起丝毫作用”为第二层,写西路军渡江情况;(3)从“汤恩伯认为
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到最后为第三层,写东路军渡江情第 2 页



。衔接
方式(1)时间
上的衔接:二十日夜——二十一日下午五时——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2)渡江
部队的衔接: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3)内容
上的衔接:第二层有“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与第一层衔接;第三层有“与
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与第二层衔接;第三层有“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与
第二层的“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衔接。5.主体
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首
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
较为顽强,所以中、西路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
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
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6.三
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中
路军写得较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
可转入下文。西路
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如“至发电时止,该路
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
了战役的前景。东
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一是较
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三
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7.请
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在
叙述中路军后,很自然地转入对西路军渡江战况的报道,其中插入简要议论,精辟地
说明了人心向背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这是将军事行动放到当时的政治背景中分析得出
的结论,具有极大说服力。同
学们,当你们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新闻联播时,当你们打开报纸阅读一篇篇文章时,是
否想到这些内容都是由一种文体构成的?对了,它们被称为“新闻”。新闻这种文体,包
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本课就是两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消息有三个要求:(1)让事实说
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消息包含标题(有时有
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消息
多采用记叙手法,因此写消息应注意记叙的六要素。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一课。1.学生进一
步品读课文,体会消息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为例)(1)语言的准确、
概括。①例
如“九江(不含)”一词,准确表明当时九江尚未解放的状况,避免了歧义。又如“我东
路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精确到日、时。②再如“所有
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准确地表现了我军指挥部运筹帷幄,指战员胸有
成竹的状况。③还
有全文最后,就分别用了“歼灭”及“击溃”(不是笼统地说“消灭”或“打垮”),“占
领”并“控制”(后者比前者又进了一步,江阴要塞已为我所用),对长江是“封锁”(不准
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则用“切断”(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这些动
词用得非常准确,既有助于“真实”地反映战况,又能恰当确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第 3 页



表现了战斗过程(“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