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三角形内角和 西师大版.docx
2023-10-23,文件大小: 19.34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想--验证,符合数学思维的逻辑顺序,也能通过图文
并茂的展示,让学生在富有兴趣的对话中产生思考。2. 探究三角板的内角和。师:请大
家拿出自己的两个三角尺,在小组内说说每一个三角尺上三个角的度数,并求出这两个
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们能
够很快求出每块三角尺的3个角的和都是180°。师:180°很熟悉
,在我们学过的关于角的知识中,还有什么是180°呢?(平角)第 1 页
4.3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内容知识点: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材第37~39页,例4,课堂活动2,练习十4,5,6,7,思考题。教学提示例5是在操作中去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强调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不要求每位学生都要用到每一种方式),如用量角器分别量出三角形3个内角的大小,再加起来;或者将三角形的3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观察或量出这个角有多少度。以不同方式来证明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的3个内角和都是180°。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情感与态度: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这一规律的过程,并归纳总结出规律。难点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应用。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若干各类三角形。 学生准备:练习本;草稿本。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认识三角形内角师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三角形,谁能说出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请看屏幕(课件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分别闪烁三个角及弧线),我们把三角形里面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知识。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有效地避免了新知识的横空出现。(二)探究新知:1. 师:有两个三角形为了一件事正在争论,我们来帮帮他们。师:同学们,请你们给评评理:是这样吗?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有的同学认为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还有部分同学认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度数都是一样的。那么到底谁说得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设计意图:数学知识就是从发现--猜


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设计意图:通过说三角
尺的内角度数,复习关于角的知识;求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渗透学生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方法;提出
猜想,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最后迁移知识到平角,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铺垫。3.探索各种类
型三角形的内角和。师:请同学们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的各种三角形的内角和呢?(量角器)师:如
果我们没有量角器的话,那么又该如何验证呢?(
引导)师:“180°”是我们学过的平角的度数,请同学们用你们会思考的脑袋想一想,还能
否用别的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呢?师:请各小
组拿出老师准备好的三角形,首先想好自己的小组要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验证,
然后开始验证。4.汇报展
示。测
量角:汇报的测量结果,在黑板上展示,有的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有的三角形内角和不是18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
况?(强调测量时存在误差)师:在实际
测量时会产生一些误差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往往取近似值作为结果。拼平角:
刚才这种剪拼的方法可以不用再一个角一个角来量,就能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你们
觉得这种方法好不好?那我们把掌声送给刚才这个小组。折
平角:师:
老师这里面也有一种验证方法,请这位同学们注意观察,发现的同学可以举手。(投影仪
展示) 锐
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折了几次?(3次)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让我们来看看直
角三角形折了几次?(课件展示:直角三角形折的过程)师:
折了几次?想想为什么直角三角形可以只折两次就能证明。师:说得
真清楚。动手
尝试:请同学们拿起自己手中的三角形尝试折一折。5.小结
回顾、升华知识。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用量、剪、拼、折等方法证明了无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0,(板书:是180°)现在让我们用自
豪的、肯定的语气读出我们的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设计意图:让学生
带着问题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通过操作、剪拼、验证,让学生去探索、去实验、去发现,从
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
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三)
巩固新知:教材第38页,课堂活动2。答案
有若干组,只要两个角相加的度数是100°。(
四)达标反馈习题:1.教材第39页,第4题。 2.教材第39页,思考题。答案
:1.小
兔27°;小羊60°;小熊115°。2.3;4,180°×4。(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
哪些知识?是怎样获取这些知识的?你感觉学得怎么样?设计意图:引
导学生回顾与反思学习过程,进一步梳理知识,优化认知,感悟学习方法,从学会
走向会学,带着收获的喜悦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六)布置作业第3课
时:1.教材第39页,第5题。2.教材第39页,第6题。3.教材第39页,第7题。答案
:第 2 页
师:


直角;(2)锐角;(3)钝角。板书设计三角形内角和90° + 60° + 30° = 180° 90° + 45° + 45° = 180°猜
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验证:量一量、拼一拼、
画一画、折一折各种三角形的3个内角
相加都是(180°)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学
反思一
直以来,我都在尝试用数学学科的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对数学课充满期待。我在新课导入
上喜欢设疑激趣,构造认知矛盾。这样导入新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在认识上、情感
上、意志上给予高度观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
讲“三角形的内角和”时,首先通过让学生计算两种不同的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他们发现这两种
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时,他们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不同的三角形内角和会一样?是不是
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一样?这也正是我本节课要与学生共同研究的问题。这
时学生想说为什么又不知怎么说,又因不知道怎么说而感情特别激动。处于
这种状态的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学习兴趣异常高涨,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于是我让他们将课
前准备好的三角形拿出来进行研究,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当学生通过拼一拼、量一量、
画一画之后找到自己的验证方法时,他们体验了成功,也学会了学习。在这节课中我们
共同找到了几种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方法。学生们拿着他们手中的三角形,在
讲台上讲述自己的验证方法,虽然有的方法很不成熟,但也可以看出这个过程中,渗透了他们发现的
乐趣。最后我提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
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孩子们求知的欲望再一次被激发,专注的研究着。这节课下课后我自
己都有一点兴奋,因为我的孩子给了我意外的惊喜。教学
资料包资料链接九连环九连环
是一种流传于山西省的汉族民间的智力玩具。它用九个圆环相连成串,以解开为
胜。据明代杨慎《丹铅总录》记载,曾以玉石为材料制成两个互贯的圆环,“两环互相贯
为一,得其关捩,解之为二,又合而为一”。后来,以铜或铁代替玉石,成为妇女儿童的
玩具。它在中国差不多有二千年的历史,卓文君在给司马相如的信中有“九连环从中折断
”的句子。清代,《红楼梦》中也有林黛玉巧解九连环的记载。周邦彦也留下关于九连环
的名句“纵妙手、能解连环。”西汉才女
,辞赋家司马相如之妻卓文君曾提及九连环:……,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怀念,万般无奈把郎怨。……卓文君
生于西汉,诸葛亮生于东汉末年,其时汉室江山已分崩离析。二人相差几百年。也
就是说,在诸葛亮之前几百年的西汉,九连环已经存在。故“九连环由诸葛亮发明”之说并不正
确,可能系后世误传。也有人认为卓文君作词的故事似元朝杜撰,因为词风明显不是
汉朝时所有。2003年3月8日
,中国甘肃省嘉峪关市的王仲斌以3分57秒成功解出九连环,进入吉尼斯世界纪
录大全。2012年10月25日CCTV新
闻频道报道,江西理工大学学生杨咸阳创造最快拆解九连环
的记录,时间为161秒(蒙眼)。第 3 页
1.110°;85°;62°。2.(1)B;(2)B。3.(1)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