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庐山的云雾》教学实录.doc
2023-10-24,文件大小: 25.50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庐山的云雾》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师:请同学们看老师写两个字。(板书:庐山)认识吗? 生:(齐声读)庐山。师:你们听说过庐山没有?有人去过吗? 生:我没有去过,但我爸爸去过,他跟我说过。生:我看电视时,知道有一个(座)山,叫庐山。生:我是看地图时知道庐山的。师:同学们背诵过很多古诗,有没有人是在诗中了解庐山的? 生:《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评:教学要有的放矢。摸清学生对庐山的了解为介绍庐山作准备。】师:同学们,庐山在我国江西省的北部,紧靠长江边。毛主席写的“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写的就是庐山。庐山是世界文化名山,将来有机会你们都要去看一看。现在,我在“庐山”的后面加三个字。(师板书:的云雾)加了这三个字,课文的题目就是“庐山的云雾”。【评:这种“聚焦”式的出示课题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读这个题目,你看课文会重点写什么? 生:这篇课文会重点写庐山上的云雾。(师在“云雾”的下面加上点。) 师:读题目要动脑筋,好多文章的题目会告诉我们要写什么。读了这个题目,我们看出作者重点要写它的云雾。现在你脑袋瓜里面还会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要写庐山的云雾?(师板书:?) 生: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稀奇的? 生: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的?(师板书:?) 师:这两个问题,于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到书里找答案? 生:在书里找答案。师:有的同学可能想要老师直接告诉答案。——有没有这样想的? 生:(齐声)没有。【评:简单的是最有效的。于老师只卖了一个“关子”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简洁!】师:好。打开书,拿起笔,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加上拼音,把不懂的词语作个记号,同时想一想刚才提的两个问题。第 1 页


思我也懂,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们,你们是希望我现在告诉你们,还是希
望自己读书,联系课文去理解? 生:我
愿意联系课文理解。师:你们是学习的主人。——大
家同意吗? 生:(齐声)同意。师:请同学
朗读课文,第一,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能读出感情来最好。同时,一边读一边
思考你们刚才提的两个问题和黑板上词语的意思。这些词语的意思一读书就懂,不要老师
讲。学生自由读书,读得很认真。教师巡视指导,不断的给予以鼓励。) 【评:学生读书时,于老师不
断地在学生中间走动,或表扬,或点拨,或纠正错读。使每个学生都
感到老师在关注着他。】师:读了
几遍了? 生:我读了三
遍。生:我读了两
遍。师:读
得很仔细。于老师最担心的是同学们书读不好,谁愿意读第一段?(请一位同学读,读
得很流利。) 师:这两
句话里面有5个生字,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学生自由读第一段。) 师:读
得真好。5个生字认识了吗?(生齐声:认识。)记住它们。请你接着往下读。(学生接着
读书。) 师:读
得真好,正确、流利而且有感情。注意看,这一段有一个词。(师板书:尤其)“尤其
”这个词,可以换一个什么词? 生:可
以换成“特别”。师:“
特别是庐山的云雾”。既然可以换成“特别”,那么“尤其”后面的话应该怎样读才有
味道?前面的话应该怎样读?(师在“尤其”的前后加上“……”号。)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师:
谁愿意读一读?(请一位同学读。) 生:(读)“庐山的
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那变幻无常的云雾,
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师:好不好? 生:(齐声)好。第 2 页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相机板书:幽谷、变化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千姿百态、弥漫、瞬息万变、一泻千里) 师:这些词语的意


谁愿意再练一练?(请一位同学读,读得很投入。) 师:一听就很
神秘。他强调的是后面的“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他的语气读得很重,提
醒人们注意这一点。一齐读一读,体会一下。(学生齐读。)【评:
抓住重点词“尤其”指导读书,既解释了词义,又揭示了句子之间的内
在联系。设计精巧!】师:大
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说“尤其是庐山的瀑布,更是雄伟壮观”呢? 生:
因为课题是“庐山的云雾”,主要写的应是云雾,而不是瀑布。师:
噢,明白了,因为课题是“庐山的云雾”,所以他要特别强调云雾。谢谢你。刚才有好
几个同学划出的不理解词是“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请你们读这两句话“在山上游览……
”想站的就站,想坐的就坐,可以做一些动作。通过你们读课文的动作、表情、语气,我可
以知道是不是理解了这两个词的意思。(学生读这两
句话。有的站着,有的坐着。读到那两个词语,有些学生做起了动作。) 师:我请三
位做动作的同学到庐山来游览。(三位学生上来)(师指着黑板前说)这是庐山的小
道,你们到这里来高兴不高兴?(三人齐声说:“高兴。”)那请你们笑一笑。(三人嘿嘿笑
了几声。学生和听课教师见状哄堂大笑)这笑声怎么有点哭的声音,再笑一笑。(三人又嘿嘿
地笑了几声)【评:相机让学生放松,方法巧妙。只有放松情绪,才能把学生的才能发挥
出来。这方面,于老师是高手。这也是于老师挖掘学生潜能的奥妙所在。】看下面的老师,都在山下,我们在山上。
游览就是放松的,散步就要随便走走,不要紧张。注意,山上山下到
处是云雾。其他同学读书,请他们三位做动作。生:(齐声)在山上
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三人伸手向空中摸去)漫步山道,(三人
慢慢地走,边走边看)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三人伸开双臂,上下
摆动作飞行状)(听课教师中发出一阵笑声) 师:
做得好。我看你马上就要变成神仙了。“腾云驾雾”还可以怎么做? 生:我
觉得还可以像孙悟空那样。(说着模仿孙悟空打眼罩远眺的动作)(师生哈哈大笑) 师:你刚才
怎么没有做出来?大家再读书,让她做一做这个动作。(学生读书,
女生做动作,逗得大家大笑。) 师:我
也跟着成为神仙了。她这样一做,我就想起《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他腾云驾雾。(说
着,于老师单腿直立,手掌翻遮在额前,作孙悟空远眺状。)(师生哈哈大笑)在你们心里不是出现了
孙悟空的形象?(齐声:是的。)这样就读懂了“腾云驾雾”。“飘飘欲仙”懂了吗?(齐声:懂了。)马
上就要成为神仙了。看了他们表演的动作,加上自己的想像,大家第 3 页
师:


读书,就会读得更漂亮。“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要读得美一点。【评:还概括的抽象
的词义为生动具体的动作,生动、形象,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这才是“阅读课”!】(学生齐读第一
段。) 师:
谁来读第二段? 生:(读)“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师
插话:千姿百态,划这个词的同学请注意,下面的话就是解
释千姿百态的。)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
山的云雾,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
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师:“千姿百态”懂了吗?(齐声:懂了。)注
意,我们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中写的
景象。请大家一齐读二三两句,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看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也
就是要“过电影”。(学生齐读二三句,教师板画四座山峰。) 师:你们脑
海里出现没出现画面?(齐声:出现了。)我请四个同学,谁脑海里出现了“像是戴
在山顶的白色绒帽”的形象?(请两位同学)谁脑海里出现了“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的形象?(请两位同学)请你们在山峰上画出你想像出的形象,其他同学仔细看,看是不是
和你想的一样。(四位同学画,其他同学看。) 【评:板
画是于老师的“绝活”。这次,他让学生参与画,在画中理解了词义。真是“一画胜
百言”。阅读就是“还原”,在于老师的课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师:懂了,
从你们的画中,我看出你们读懂了,只是,你们的画画技巧还有待提高。再一齐读下面的两
句。(学生齐读)这两句话的画面书上有。(边说边出示投影)(指着画面说)这就是云
海,云雾弥漫整个的山谷像天边的大海;云雾遮挡了山峰,又像巨大的天幕。好不好看?(齐声:好看。)通
过想像,通过观察,这一小节一定会读得更漂亮。读。(学生齐读这一
节,读得很投入,很精彩。)【评:这叫以画促读,以想象促读。】师:放下书,
谁愿意把这一节读给大家听? (请一
位同学读。) 师:听了你的
朗读,我好象来到庐山,见到了庐山的云雾。第
二课时师:上
节课,同学们一、二两段读得都很好,比我读得好。我在备课时感到最难读得是第三
段。我一连读了七、八遍都没读好,最后我又认真地读了三、五遍。我读了十来遍才读好的。同学们,你们
觉得第三段难不难读?(生齐声:不难。)唉,怪了,我怎么觉得难读?既然
这样的话,我就请你们跟我比赛。敢吗?(生齐声:敢!)请你们先练习一下,然后和我第 4 页



。【评:这就是“
蹲下来看学生。”于老师“降”下自己的水平,目的是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