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第22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oc
2023-11-16,文件大小: 2.94M,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理线索——归纳主要特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线索: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1)政治上,新中国成立,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初步建立起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2)经济上,通过土地革命和稳定物价,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对私有制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制度。(3)外交上,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标志我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与新中国的外交线索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新中国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共八大提出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1958年,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并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


港、澳门回归,两岸关
人民公社化运动。线索2:“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1)在曲折探索中,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逐步正常化,中日建交,外交关系取得重大突破,为即将到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条件。三、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线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1)经济领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对外领域,中国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提出引进来走出去的战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思想领域,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国家统一方面,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香


获得发展。第22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课程
标准核心概念词提示1.认识
巩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开国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2.概述
典、肃清反革命、土地改革、“银元之
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战”、“米棉之战”、抗美
。3.认识援朝、“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
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所作出的努力。4.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
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
深远影响。1.新中国的成立与
求同存异知识点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召开:1949年9月21日,
北平。(2)内
容: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
时宪法的作用。2.中
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1)时
间:1949年10月1日。(2)内
容: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中央人民政



成立。3.开国大
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在天安门广场举行。4.伟大
意义(1)结束了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
史。(2)人民
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3)为实现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4)中华民
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知识点
二 人民政权的巩固1.剿匪镇反(1)背景
: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2)措
施: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2.土地改革(1)经过:1950年
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
陆基本完成。(2)意
义: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3.稳定物价(1)目的:制
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从根本上稳定物价。(2)措
施(3)结果
: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1952年
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4.抗
美援朝(1)背景(2)概况
:1950年10月,中国决定入朝作战。1953年7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
签字。(3)意
义知识点
三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三大外交方
针(1)内
容:“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成就:取
消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迎来一次建交高潮。
府宣告


间:1954年4月。(2)主要议
题: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3)意
义: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这次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首
次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2)联合
倡议:1954年6月,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缅甸。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
际关系的准则。4.参加
亚非会议(1)时
间、地点: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亚万隆。(2)特
点: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3)成
果: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
进。(4)影响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知识点
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1.社会主义经济基
础的建立(1)措
施: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2)成就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1)颁布
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链接·选择性必修1·P18-19】(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
本政治制度)①确立:1954 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性质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③意
义: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
顺利进行。(3)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2.参加日内瓦会议(1)时


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完善改革开放后,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
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内
是执政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②各
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
容①中国共产党与共③人民政协
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链接·选择性必修1·P73-77】(4)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①1941年,“建立
蒙、回民族的自治区”;1947年5月1日,成立内蒙古自治区
。②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
族的区域自治”。③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④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族区域自治法》正式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⑤1990年,中共中
央提出“三个离不开”,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
血肉关系。⑥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
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
之一。⑦中共十
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1.规
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纲领性文件是《共同纲领》。(×)提
示 《共同纲领》规定的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1954年宪法首次规定国家的
性质是社会主义国家。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
性质。(√)3.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
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国家的土地
所有制。(×)提
示 土地改革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发展1956年,中共中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
的基本准则。(√)5.毛泽东
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
果。(√)1.1949年6月30日,
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科学
概念。(摘自必修教材P156)这一理论的提出有何意义?提
示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
础。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
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摘自必修教材P155)开国大
典的举行,有何历史意义?提
示 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3.它
是一场在世界历史上都绝无仅有的,空前规模的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运动,毛泽东
称之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继军事斗争以后的第二场决战”。(摘自必修教材P157)。“它”指什么?提
示 土地改��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上传者
如是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