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200527262.doc
2023-12-14,文件大小: 687.50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第3节 大气压强本节课通过生活现象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体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获得锻炼及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学习的快乐,体现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指导思想.本节内容是对固体、液体压强知识的补充,这部分通过大量的实验和事实让学生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让学生了解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方法,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物理学习,对这门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观察、实验、分析和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也亲身体验到了物理知识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对物理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但初中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实际教学中,在注重知识逻辑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心理特点,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的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举例说明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2.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记住标准大气压值.3.说出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的规律以及沸点跟气压的关系.认识测量大气压强的两种气压计.4.能应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用沸点跟气压的关系解释现象.过程与方法


件.课
前3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39-P43内容,并用双色笔标出本节课的
基本概念、定律和重点知识,物理课代表收集学生在
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准备在课堂上展示.一、导
入新课表演
一个“魔术”:出示一个瓶子和去壳的熟鸡蛋,鸡蛋放在瓶
口,无法进入到瓶中.点燃废纸条放进瓶中,然后将鸡蛋放在瓶
口处,发现鸡蛋被瓶子吞了进去.
1.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2.让学生通过学习,能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和积极探究的精神;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大气压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大小及产生原因.难点: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大气压强现象.1课时本节课用到的教学方法是:实验法、讲授法.熟鸡蛋、瓶子、火柴、废纸条、带塑料吸盘的挂钩、玻璃罩、真空泵、皮碗、杯子、硬纸片、气压计、多媒体课


你们想了解其中的奥妙吗?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大气压强的知识,
将帮你解开这个谜团.(设
计意图:通过“小魔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
、进行新课(一)大气压强的存在演示
实验一:覆杯实验将
杯中装满水,用硬纸片把杯口盖严,用手按住硬纸片倒置过来,观察现象;
然后将杯口慢慢地转到竖直位置,观察现象.实验现象:
放手后硬纸片没有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不会流出来,
将杯口慢慢地转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硬纸片也没有掉下来,杯子里的
水还是没有流出来.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积极思
考其中的道理.
教师:同学们,


提出问题:是什么神秘的力量托住硬纸片,让它不会掉下来
?学生积极思
考,小组讨论:(1)硬纸片受重力和
水向下的压力作用,没有下落,必然受向上
的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只能是空气,这就证明空气中存在大气压强.(2)杯
口慢慢地转到图示竖直位置过程中,硬纸片也没有掉下来,证明空气
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教师类
比:生活在水中的鱼受到水的压强,如果把笼罩着地球
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就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部,大气是
否对我们和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也产生压强呢? 学生
交流回答:空气和液体一样受重力作用,所以能产生压强,空气同
样也具有流动性,所以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教师利用多媒体课
件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1654年5月8日
,德国马德堡市的市民们看到了一件令人既惊奇又困惑
的事情:他们的市长,就是发明抽气机的奥托·格里克,把两个
直径三十多厘米的空心铜半球紧贴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
内的空气,然后用两队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半球,“连16匹马都
不能把它们拉开,当马用尽了全力把两个半球最后拉开的时候
,还发出了很大的响声,像放炮一样.”市民们惊奇地问:“是
什么力量把它们压合得这么紧呢?”“没有什么,是空气.”市长
这样回答.而如果把铜半球上的阀门拧开,空气经阀门
流进球里,用手一拉球就开了.这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教师
请两个同学到讲台上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教师


实验让学生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师出
示带塑料吸盘的挂钩,并将其贴在黑板上.教师
提问:什么力把塑料吸盘压在光滑的墙上?学生认真观察,
交流讨论并回答:大气压强产生的大气压力把塑料吸盘压在
光滑的墙上.演示
实验二:将塑料吸盘贴在玻璃罩的内壁,用真空泵抽气,会
看到什么实验现象?
模拟马德堡半球


当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一段时间后,塑料吸盘掉下.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思
考其产生的原因:吸盘外侧没有了空气,大气压强随
之消失,吸盘在重力作用下从玻璃壁上掉落.学生以小
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设
计意图:通过举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
对点训练】下
列现象中没有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  )A.把
药液注射进肌肉里B.用吸
管吸瓶中的饮料C.
茶壶上留有小孔D.利用
离心水泵抽水【答案】A(二)大气压的测量1.托里拆利实验马德堡半球
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表明大气压强是
很大的.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早
在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结合前人的经验,设计了一个实验,
比较精确地测出了大气压的值,这就是托里拆利实验.教师利用多媒体
播放托里拆利实验的视频资料.
实验现象:


将一根长约1m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灌满水银,将管口堵
住,将灌满水银的玻璃管倒立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这时
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后不再下降,水银处于静止,大气压强
等于管内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因此,只要测出管内外水银面
的高度之差,就可以得出大气压的数值.学生认真观
看视频,明白托利拆利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现象以及测得的大气压的
数值.教师利用多媒体出
示如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玻璃管倒转时,管
内水银面会下降?(2)为什么水银面降到一定程度后不继续下降?(3)哪
一段水银柱是由大气压强托住的?(4)如何计算大气压?小
组讨论相互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1)管
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于大气压强;(2)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等于大气压强;(3)管内外水银面之间的这段水银柱;(4)p大气=p水银=ρ水银gh=13.6×103 kg/m3×9.8 N/kg×0.76 m≈1.013×105Pa.
教师讲解:


共同归纳总结:(1)实验中玻璃
管内的水银面上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空气,大气压
支持管内的水银柱不会落下,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
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托里拆利通过实验测量出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
差为760 mm,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2)p0=ρgh=13.6×103 kg/m3×9.8 N/kg×0.76 m≈1.013×105 Pa,在
粗略计算中,标准大气压可以取为1×105 Pa.教师强调:(1)做
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倾斜,水银柱长度增大但
竖直高度差不变;(2)玻璃管的粗细不影响水银的高度;(3)若将
玻璃管上提或下压一些,管内外的水银柱的高度差不变;(4)若
玻璃管内混有少量空气,测量的结果比实际大气压小.2.大气压的测量
工具教师出
示两种气压计: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学生自主
阅读教材P41第一段,了解这两种气压计,并比较其
异同.3.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
数值是否总是不变的呢?
师生


实验三:取一个瓶子,装入适量带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
的细玻璃管,在它的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
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使瓶内空气压强大于大气压强,
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拿着它从楼下到楼上,观察玻璃
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情况.学生
描述实验现象:从楼下到楼上玻璃管内水柱变高.归纳
实验结论:随着高度的增大,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会逐渐升
高,表明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教师点
拨:(1)大气压不是一成不变的,离地面越高的位置大气压
越小,即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研究表明,在海拔3000 m以内,
每升高10 m,大气压大约减小100 Pa.(2)水
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100℃,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水
的沸点会降低.(3)大气压
还会随季节、气候、天气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
冬天的气压比夏天高,晴天的气压比阴天高.4.大气压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的例子.学生发
表观点:(1)用吸管可以把饮料吸到嘴里;(2)将钢笔插入
墨水瓶里,用力在管囊上捏几下,墨水被吸进笔里.教师指出:
我们在��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