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配套课件 第十二章 第三节 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pptx
2023-01-13,文件大小: 1.38M,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第三节 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


必备知识—基础落实关键能力—考点突破


·最新考纲·1.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2.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考向预测·考情分析: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是高中数学的重要推理方法,它们仍是高考的考点,题型将是选择或填空题.学科素养:通过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的应用考查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必备知识—基础落实


一、必记3个知识点1.直接证明内容综合法分析法定义从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推理,最后达到待证结论的方法,是一种从____推导到____的思维方法从待证结论出发,一步一步寻求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最后达到题设的已知条件或已被证明的事实的方法,是一种从____追溯到产生这一结果的____的思维方法特点从“____”看“____”,逐步推向“未知”,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要寻找它的____条件从“____”看“____”,逐步靠拢“____”,其逐步推理,实际上是要寻找它的____条件原因结果结果原因已知可知必要未知需知已知充分


2.间接证明——反证法要证明某一结论Q是正确的,但不直接证明,而是先去____________(即Q的反面非Q是正确的),经过正确的推理,最后得出________,因此说明非Q是______的,从而断定结论Q是________的,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3.数学归纳法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归纳奠基)证明当n取___________ (n0∈N*)时命题成立.(2)(归纳递推)假设n=k(k≥n0,k∈N*)时命题成立,证明当________时命题也成立.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就可以断定命题对____________________都成立,上述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假设Q不成立矛盾错误正确第一个值n0n=k+1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二、必明2个常用结论1.分析法与综合法的应用特点:对较复杂的问题,常常先从结论进行分析,寻求结论与条件的关系,找到解题思路,再运用综合法证明;或两种方法交叉使用.2.利用反证法证明的特点:要假设结论错误,并用假设的命题进行推理,如果没有用假设命题推理而推出矛盾结果,其推理过程是错误的.


三、必练2类基础题(一)判断正误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1)综合法是直接证明,分析法是间接证明.(  )(2)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  )(3)反证法是指将结论和条件同时否定,推出矛盾.(  )×××


(二)教材改编2.[选修1-2·P42练习T2改编]若P=,Q=(a≥0),则P,Q的大小关系是(  ) A.P>Q B.P=QC.P<Q D.不能确定 答案:A解析:假设P>Q,只需P2>Q2,即2a+13+2>2a+13+2,只需a2+13a+42>a2+13a+40.因为42>40成立,所以P>Q成立. 


3.[选修1-2·P52T2改编]-2与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2> 解析:假设-2>,由分析法可得,要证-2>,只需证>+2,即证13+2>13+4,即>2.因为42>40,所以-2>成立. 


关键能力—考点突破


考点一 综合法的应用 [综合性] [例1] 设a,b,c均为正数,且a+b+c=1,证明:(1)ab+bc+ca≤;(2)≥1. 


一题多变 (变问题)若例1条件不变,证明:a2+b2+c2≥. 证明:因为a+b+c=1,所以1=(a+b+c)2=a2+b2+c2+2ab+2bc+2ac.因为2ab≤a2+b2,2bc≤b2+c2,2ac≤a2+c2,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所以2ab+2bc+2ac≤2(a2+b2+c2),所以1≤a2+b2+c2+2(a2+b2+c2),即a2+b2+c2≥. 


反思感悟 综合法证题的思路与方法


边分别ba,为,c,已知sin A sin B+sin B sin C+cos 2B=1.(1)求证:a,b,c成等
差(2)若C=,求证:数列;5a=3b. 证明:(1)由已知得sin A sin B+sin B sin C=2sin2B,因为sinB≠0,所以sin A+sin C=2sin B,由正
弦,有a+c=2b定理,即a,b,c成等
差(2)由C=,c数列.=2b-a及余弦
定理得(2b-a)2=a2+b2+ab,即有5ab-3b2=0,所以=,即5a=3b. 
【对点训练】在△ABC中,角A,B,C的对


故需证(+2)2≥(只a+)2,即a2++4+4≥a2+2++2(a+)+2,从而只需证2(a+),即证4(a2+)≥2(a2+2+),即证a2+≥2,而上述不等
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 
考点二 分析法的应用 [综合性] [例2] 已知a>0,证明:≥a+-2. 证明:要证 ≥a+-2,只需证 +2≥a+.因为a>0,


果索”因,即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或本
身已经成立的定理、性质经已或证明成立的结论等.通常
采用“欲的—只需证—已知证”格式,在表达中要注意叙述形式
的规范.
反思感悟 分析法的证题思路分析法的证题思路是“执


于x≥1,y≥1,所以要证明x+y++xy,只要证明xy(x+y)+1≤y+x+(xy)2,只要证明(xy)2-1+(x+y)-xy(x+y)≥0,只要证明(xy-1)(xy+1-x-y)≥0,只要证明(xy-1)(x-1)(y-1)≥0.由
于x≥1,y≥1,上式显然成立,所以原命题成立. 
【对点训练】设x≥1,y≥1,证明:x+y++xy. 证明:由


零b数a,实,c构成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求证:不可能成等
差数列. 证明:假设成等
差ab列,则=,所以2ac=bc+数,①又a,b,c成等
差数列且bd≠0,所以2公差=a+c,②所以
把②代入①,得2ac=b(a+c)=b·2b,所以b2=ac,③由②平
方,得4b2=(a+c)2,④把③代入④,得4ac=(a+c)2,所以(a-c)2=0,所以a=c.代入②,得b=a,
故a=b=c,所以数列a,b,c的
公差已0,这与为知矛盾,所以不可能成等
差数列. 
考点三 反证法的应用 [综合性] [例3] 已知非


真;(2)归
谬——把“反设”作推条件,经过一系列正确的为理,得出矛盾;(3)存真——由矛盾结果断定反设错误,从而
肯原结论成立.应用反证法时,当定原命题的结论的反面有多种情
况时,要对结论的反面的
每一种情况都进行讨,从而论达到否定结论的目的.
反思感悟 反证法证明问题的一般步骤(1)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原结论的反面为


式及ab=1,有a+b≥2=2,即a+b≥2.(2)假设a2+a<2与b2+b<2同时成立,则由a2+a<2及a>0,得0<a<1;同理,0<b<1,从而ab<1,这与ab=1矛盾.故a2+a<2与b2+b<2不可能同时成立. 
【对点训练】设a>0,b>0,且a+b=,证明:(1)a+b≥2;(2)a2+a<2与b2+b<2不可能同时成立. 证明:由a+b==,a>0,b>0,得ab=1.(1)由基本不等


四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 综合性] 角
度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例4]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式1++…++n(n∈N*). 
考点


式的适用范围及关键(1)适
用范围:当遇等与正整数n有到的不关式证明时,若用其他方法不
易证,则可考虑.数学归纳法应用(2)关键:由n=k时命题成立证n=k+1时命题也成立,在归纳假设使用后可运用
比法法、综合较、分析法、放缩法等来加以证明,充分应用基本不等
式、不等式的性质等巧放缩技,使问题得以简化.
反思感悟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


度2 归纳——猜想——证明[例5] 设
函)f(x数=ln (1+x),g(x)=xf′(x),x≥0,其中f′(x)是f(x)的导
函g.(1)令数1(x)=g(x),gn+1(x)=g(gn(x)),n∈N*,求gn(x)的
表达式;



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若f(x)≥ag(x)恒


—证明问题的一般步骤第一步:
计算数列前几项或特殊情况,观察规猜律测数列的通项或一般结论;第二步:
验一般结论对第一个值n0证(n0∈N*)成立;第三步:假设当n=k(k≥n0,k∈N*)时结论成立,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成立;第
四步:下结论,由上可知结论对n意n≥任0,n∈N*成立.
反思感悟 归纳—猜想


切大的于1自然数,不等((1+)式1+)·…·(1+)>均成立. 
【对点训练】1.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一


项n列{a数}中,对于一切n∈N*均有≤a的n-an+1成立.(1)证明:数列{an}中的
任意一项都小1; 于证明:(1)由≤an-an+1,得.因为在数列{an}中,an>0,所以an+1>0,所以>0,所以0<an<1.故
的列{an}中数任意一项都小于1. 
2.已知正


你知结论. 证明:(2)由(1)的0<a1<1=,那么
=-(a1-)2+<,由此
猜想an<.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2,且n∈N*时
猜想n①当正确.=2时已证;②假设当n=k(k≥2,且k∈N*)时,有ak<成立,
那么=-(ak-)2+<-()2+==<=,所以当n=k+1时,
猜想正确.综上所述,对
于一n∈N*切,都有an<. 
(2)探究an与的大小关系,并证明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