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2012-2021北京高三(上)期末历史汇编: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docx
2023-01-16,文件大小: 522.35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第等级。(杜佑《选举通典·典》)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孟郊《登科6后》).(2021·北京
昌平·高三期末)初唐时,宰相薛元超认为“平生有三恨”,第一为“不以进士及第”。中唐时,礼部
员外郎沈既济说:“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十二日)而周闻天下。”这反映出A.
科举制度中的进士科受时人推崇B.才能是唐朝官吏选拔的唯一标准C.魏
晋以来的门第观念已消失.唐朝士人殆尽D都是通过科举考试做官7.(2019·北京石景山·高三期末)有学
者认为:“任何一项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1 配 / 6
2012-2021北京高三(上)期末历史汇编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单选题1.(2016·北京西城·高三期末)汉武帝选拔严助、主父偃等人,加授他们为侍中,使他们出入皇宫,接受皇帝垂询,参与大政。汉武帝这样做的结果是A.解决了王国问题B.削弱了丞相权力C.确立了察举制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2.(2012·北京西城·高三期末)唐朝某中央机构的职能为:“凡百官奏钞(文书),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该机构是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御史台3.(2015·北京丰台·高三期末)在唐代,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的一切政府法律,必须事先由政事堂(宰相集体开会的场所)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中书门下之印”下发。这主要反映了唐代A.宰相掌控了决策权B.君权相权相互制约C.皇权的不断加强D.相权的分割牵制4.(2019·北京丰台·高三期末)如图为某同学在学习三省六部制时制作的知识结构图,其中②处应为A.尚书省B.门下省C.中书省D.皇帝5.(2012·北京石景山·高三期末)它“有一定程度的平等竞争性,有益于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有益于文化的编制和普及”。下列现象与材料所述制度直接相关的是A.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魏源《默觚下·治篇九》)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班固《汉书·董仲舒》)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


,形成一整套。”下列选项中符合此观点的是 ①分
封制与井田 制 ②三省六部制与科举制③均田 制与租调制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A.
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8.(④2021·北京
通州·高三期末)读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表,该表反应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是时期选官制度选
择标准选择方式西
卿世禄制血缘世袭战
周世
国—汉初军功爵制度军功立
军功汉武帝以后察举制德
才地方举荐魏
期才能门第并重后期
晋南北九朝品初中正制官评定隋唐以
重门第品评
来科举制考试成绩或才学考试①选拔
标准:由血缘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②选拔
方式:由世袭军功地方举荐到考试选拔③选拔
原则:由客观公正逐渐向主观随意发展④选官
基础:官员队伍逐渐扩大素质不断提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29.(③④017·北京石景山·高三期末)隋
炀帝时,有官员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
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这段材料中 以反映出①官吏选拔制度的变化可 ②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③中央和地
方④相互制约 宰相权力的不断扩大A.
①②.B.①③C①④D.①②④10.(2017·北京西城·高三期末)《唐六
典》规定中书、门下两省长官“佐天子而统大政”。以下评述正确的是A.唐朝中书省上
承天子,下统六部B.门下省负责诏令的起草以及执行C.以皇帝和中书、门下
两省为核心D.皇权至上,完全不受相权的制约二
、材料分析11.(题2020·北京
东城·高三期末)谱学或称谱牒学,是专门研究家谱、族谱的一门学问。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谱学盛极一时。“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胄,卑寒士……于时有司选举,必稽谱籍
,而考其真伪……贾氏、王氏谱学出焉”。到了唐代后期,士、庶界限逐渐淡漠,谱学衰落了。——摘
编自仓修良《试论谱学的发展及其文献价值》(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谱学在魏晋盛极一时而唐代后期衰落的原因。材料
年 1917二 的《邗江王氏五修族谱》罗列了所有邗江王氏后裔,在此基础上,《邗江王氏六修族谱年修成》于9951
,但只刊印了王夫之一脉的繁衍、发展情况。《六修族谱》共分为两部分:一是附录,包括家规家训、人物传记
等内容,主要是对王夫之的轶事记载和传诵,以体现族谱特殊的分量和价值。二是世系表,其中包括王夫之祖下各
房齿录的子嗣繁衍、配偶、生卒等情况,时间跨度年达375。——摘
编自刘嫱等《》 2 / 6



中国的族谱有一个大毛病,就是“源远流长”的迷信……没有一个姓张的不是黄帝第五子之后,没有一个姓李
的不是伯阳(指老子)之后,家家都是古代帝王和古代名人之后,不知古代那些小百姓的后代都到哪里去了?——胡适
《绩溪旺川曹氏族谱序》(2)
依据材料二、三,简析族谱的史料价值12。.(2013·北京西城·高三期末)中国
古代史上,中央政权与地方力量的互动,影响着历史进程的发展。(1)
指出两图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制度的影响。历史上,关于
科举取士的原则有两种观点。有人主张“逐路(地方行政区划)取人”,有人主张“惟才是择”。明
代的科举制划分了“南榜”“北榜”“中榜(安徽及西南诸省)”,分别占录取总额5的5%、35010;和10%府政
还明文规定各地的录取名额,各州县均有一定的配额,即使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县,也会有人才被录取。(2)
根据材料,说明明朝科举取士所体现的原则,并分析其目13.(的。2021·北京
东城·高三期末)古代赋役材料一 (董仲舒
说)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供);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至秦则不然……除井田
,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又颛(专)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
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食货志——。《汉书·
上》材料
二 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几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人无丁以中,
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幸。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
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唐会要·租
税上》(1)依据
材料一,概述秦代农民赋役状况。(2)依据
材料二,说明唐中期赋役制度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3 / 6
材料三


考答案1.B【详
解】试
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君主专制加强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材料与地方王国问题无关,故A错误。材料也并没有体现选官制度和儒
家思想的相关内容,故C和D排除。因为他们接受皇帝的垂询实际上是在牵制宰相,限制相权,故而加强皇权,故
本题选B。【
考点】汉
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C【详
解】试
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三省六部制。从材料“侍中审定,则先读而审署之,以驳正违失”中可知,这个机构具
有封驳审议的职能,根据所学知识,这机构是门下省。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
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3.B【详
解】试
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宰相当然没有掌控决策权,不能选A,“皇帝”诏书名义颁布的一切政府法律“事先”由政事堂(“宰相”集体开会的场所)开会议决
足以证明本题材料的主旨是在强调“相权对皇权的制约”,而不是CD的
两个选项,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古
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君权相权的相互制约4.C【详
解】结
合所学可知,三省六部制下,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起草政令正确C的是中书省,;尚书省负责执行
,排除A;门下省负责审议,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对皇帝负责,。D排除5.D【详
解】根
据题干中信息可以判断这一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其有助于社会阶层流动和文化普及,《登科后》描述的正是科考中举后的场景,选
项D正确;选项A中贵贱世袭,是世官制,排除;汉武帝时期实行察举制,排除B;选项C“中正铨
第等级”可知,这是九品中正制,排除。6.A【详
解】根
据材料“不以进士及第”“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不浃辰(十二日)而周闻天下”,可知材料体现了从初唐到中唐读书人
对进士及第的推崇,甚至将其列为人生的遗憾,A项正确;唐朝的选官制度中除了科举制以外还存在恩荫
等其他选官方式,才能并非是唯一的选官标准,排除B项;门第观念在中国古代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