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2019-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docx
2023-01-27,文件大小: 1.21M,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2019-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单选题1.(2021·北京平谷·高一期末)下列描述与地图中三国时期相符合的是A.①曹操(魏)②刘备(蜀)③孙权(吴)B.①曹丕(魏)②刘备(蜀)③孙权(吴)C.①刘备(蜀)②孙权(吴)③曹丕(魏)D.①刘备(蜀)②孙权(吴)③曹操(魏)2.(2020·北京昌平·高一期末)图片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下面两幅图共同反映的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是A.国家统一B.政权并立C.民族交融D.江南开发3.(2020·北京平谷·高一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部分内迁少数民族建立了十六国,它们都采取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有利于促进A.人口增长B.区域扩大C.民族融合D.互相敌视4.(2019·北京怀柔·高一期末)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年代尺的空白处应填写A.三国鼎立B.西晋统一C.东晋建立D.前秦统一北方5.(2020·北京平谷·高一期末)下列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途径的有①民族迁徙 ②友好往来 1 / 7


济发展的原因之一是A.江南社会相
对稳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北方人口大
量南迁D.南方政权重视10.(农业2021·北京东城·高一期末)东晋建立之
初,琅琊王氏当权。此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
等家族相继掌权。上述材料反映了东晋A.地方出现
众多割据政权B.士族专权C.宗
室诸王争夺中央权力D.国力强盛11.(2021·北京丰
台·高一期末)下图为1981年宁夏固原北魏墓出土的木棺上的漆画(局部)。经考证,漆画绘制于太
和9477-49(,孝文帝年号)年间,中心内容是中原地区的历史故事。画中人物的服饰除汉服外,大多穿着典型的
鲜卑服;下方装饰连珠纹的团花图案,显示出波斯文化的重要特征。作为实物史料,该画可以证明当2 时 / 7
③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 ④士族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2020·北京西城·高一期末)下列改革中,为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的是A.商鞅变法B.王莽改制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7.(2020·北京西城·高一期末)地图包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必备工具。如图反映的社会状况出现于A.西汉B.西晋C.唐朝D.北宋8.(2021·北京海淀·高一期末)《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 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材料中“魏主”是指A.任用李悝变法的魏文侯B.顺应民族交融的北魏孝文帝C.敢于进谏唐太宗的魏征D.发兵灭蜀的曹魏权臣司马昭9.(2020·北京房山·高一期末)如图反映了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经


化占据了统治地位B.鲜卑贵族阻挠孝文帝改革C.与西
亚建立了直接的.联系D不同民族间存在文化21交融.(2021·北京西城·高一期末)
对下图所示迁都的影响,理解准确的是A.促进了黄
河流域的统一B.促进了民族间的大交融C.利于
削弱士族门阀特权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1移3.(2021·北京朝
阳·高一期末)北魏孝文帝下诏:“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这一措施A.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B.
恢复了北方农业生产C.
加速了北方人民南迁D.实现了北方再次.(14统一2021·北京怀柔·高一期末)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A.中
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
繁荣与开放.(15的社会2020·北京石
景山·高一期末)观察如图,判断最终结束这一长达数百年分裂局面的是北
齐、北周、陈对峙形势图(572年)A.隋朝B.唐朝C.北宋D.元朝16.(2021·北京东城·高一期末)《魏
书》载:“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
,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材料说明孝文帝A.
认同汉族文化B.注重学以致用 3 / 7
A.中原文


锐意改革旧俗D.潜心文学创1作7.(2020·北京朝
阳·高一期末)三国时期,鱼豢著《魏略》记述“(氐族)衣服尚青绛,俗能织布,善田种,畜养豕牛
马驴骡,由与中国错居故也。”这一现象表明,氐人当时A.
已经完全以农耕生活.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为主B和文化C.
生产以耕织和饲养相结合D.深受北魏孝文帝改革的81影响.(2020·北京房山·高一期末)《三国
志》卷三○《魏书》称:“魏兴,西域虽不能尽,至其大国龟兹、于阗、康居
、乌孙、疏勒、月氏、鄯善、车师之属,无岁不奉朝贡,略如汉氏故事。”据此可知A.国家分
裂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B.曹魏政权中断了与西域的联系C.西域
诸国与中原的交往仍很频繁D.西域依然是东西方交往的桥梁二
、材料分析219.(20题1·北京怀柔·高一期末)中
华文明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夏
商周三族的起源、兴起、所在地域等皆不相同,但是夏商两族却认为他们的祖先的起源与兴起和所在的地域都是
在大禹所奠定的疆域内,赞奉大禹所开拓的“禹绩”。此外,“中国”之称,最早见于周初武王和成王之时,
按照《说文》的解释,“夏,中国之人也”,是指认同为夏人和继承夏文化的人。这样,“夏”到西周已经发展为民族的
名称。在西周,原属不同来源、不同部落集团的祖神,已纳入同出黄帝的谱系之中,这便是民族认同的重要内
容之一。在经济、文化方面,夏商周本来比较接近,都以农业为主,其先民都以粟、黍为主要农作物。青铜技术
在夏代开始发达,商周达于鼎盛。文化方面殷墟甲骨文字与周原甲骨文字及商、周铸在铜器上的铭文同属一文字体
系,都是汉字构字六种方法齐备的成熟文字,呈现同一民族共同体的又一重要特征。——摘
编自白至德《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上古时代·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材料
二 匈奴、鲜卑、羯、氏、羌等草原游牧民族打破了“与中国壤断土隔”的文化生态环境的疆域线,进入了以汉文
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于是,胡文化自然而然的转化为一种低势能文化……以此反观照,汉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高
势能文化,并充分展现出其优越性。胡、汉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产生了胡、汉文化质的不相容性……文化
冲突中的对立诸面不可避免地在文化冲突中改变自身原有文化心理结构,从对方吸收于己有用的文化质,从而在调整
、适应的过程中趋于一体化。——摘
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1)依
据材料一,概括夏商周三族交融的表现。(2)依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参
考答案1.C【详
解】根据所
学知识可知,曹魏位于黄河流域,曹丕建立;刘备建立的蜀汉位于成都平原;孙权建立的孙吴位于长江中下游
地区。因此①是蜀汉,②是孙吴,③是曹魏,C项正确,排项A、B除D、。故选C项2。.C【详
解】从
材料图片可以看出,鲜卑人的服装明显汉化,胡床也是少数民族的产物被汉族士大夫使用,体现的是民族融合的趋
势,C正确;ABD与材料无关,未涉3C。及。故选.C【详
解】“采取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说明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政权积极学习汉民族的文化 ,这4 / 7
C.


行为有利于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融合,故选C;学习汉民族文化不一定有利于人口增长、区域扩大,排除AB;学习统一文
化便更不可能互相敌视,排CD。故选除。4.B【详
解】依
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年曹丕元220称帝,三国时代正式开始,公年西晋280元完成统一,公3元17年东晋建立,公
元382年前秦统一北方,公年北魏统一北方。4元91由此可知,年代尺的空白处应填写西晋统一,故 B正确
,ACD错误。5.A【详
解】依
据所学可知,民族大融合途径有民族迁徙、联合斗争、友好往来以及少数民族首领的改革等,①②③符合题意;魏晋时期
门阀士族发展属于汉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变化,与民族融合没有关系,排除④,选正择A确;B、C和D项
错误。6.C【详
解】根据所
学知识可知,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及隋唐盛世打下基础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C选项正确;商鞅变法为秦朝统一
创造了条件,王莽改制是一次失败的改革,王安石变法没有改变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7.B【详
解】根据所
学知识可知,与北方的匈奴、鲜卑、羯、狄、羌等少数民族并存的朝代是西晋,B选项符合题意;西汉时期只
有匈奴雄踞北方,A选项错误;唐朝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有突厥、回纥和靺鞨等,北宋时期北方主要分布的少数民族是
契丹、女真和蒙古,CD两项不符合题意。8.B【详
解】北魏政权
将汉族先祖黄帝视为自己的祖先,这体现了北魏政权顺应民族交融,而改汉姓是孝文帝的改革内容,B项正
确;材料内容与战国的魏文侯、魏征、司马昭无关,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