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2023年春三年级语文下册 9 古诗三首【教案】.doc
2023-02-21,文件大小: 2.95M,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1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编了4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赵州桥》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描绘了《清明上河图》中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课时教学目标古诗三首31.会认37个生字,读准8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正确读写29个词语。2.能背诵、默写古诗。抄写指定课文段落。3.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做出解释。4.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纸的发明2赵州桥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综合性学习3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做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语文园地21.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2.能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7个生字。3.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4.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5.了解、积累“文


2


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字。2.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3.了解古诗大意,
知晓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4.培养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
难点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了解古诗大意。▶教学
策略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形式记载了节日习俗的特点,充分发掘了传统节日的意
义,赋予传统节日更为丰富的人文情感。1.创设
情境,感知美点教学时,
可以充分挖掘该诗的美学价值,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想象的世界里去感受古诗的画面美,在
吟诵中体会古诗的音韵美,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领略古诗的意境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知
美、体验美、分享美,进而获得感官和精神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2.借助注
释,理解诗句课文对有些字词做了解释,
应放手让学生借助这些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没有注释的,可以让学生结
合生活经验来理解,还可以结合诗句内容和课文插图来理解。如《元日》,可以让学生结合对春节过年
习俗的亲身体会来理解。可以回顾二年级下册的课文——《传统节日》这首儿歌所介绍的中华传统节日,再
结合本课三首古诗,了解不同节日的传统习俗,收集并积累描写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古诗,感
受祖国传统文化丰厚的内涵。3.入
情入境,朗诵为主古诗教学
应彰显朗读的作用,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引读、范读、听录音模仿读等方式,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诗
句的理解,加深对诗中情感的体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促使其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做
到熟准▶教学读成诵。备1.预
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
:查找有关春节、清明节、重阳节三个传统节日习俗的资料;查找中国其他传统节日的资料;多
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3
9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


屠苏”这个词语,会写“符”字。2.读出古诗的
韵律感,读出沉郁的感情。3.背诵古诗,了解古诗
所描绘的节日情景。▶教学过程板块
疑 设揭题一诗理解,题1.猜
字:分步出示“元”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让学生感知“元”是“头、初、首”的意思。课
件出示:“元”字的
演变过程2.解
疑:为什么把正月初一叫作“元日”?3.交流:你知道家乡
在春节期间有哪些习俗活动吗?通
过“元”字的演变,理解诗题,从而引出有关春节习俗的交流,环环相扣,水到渠成。板块二
多种形式,了解诗意1.自
由读古诗,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读。(1)比
一比谁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结合生字表或工具书,自由朗读《元日》,把不流畅的地方多读
几遍。(2)
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正音。强调“屠苏”“曈曈”的读音。(3)班级
内交流、评价。教师范读。(4)
指名读。(重点检查“爆、屠、换、符”等字的读音)(5)推荐
一名同学展示读。2.读出节
奏。(1)
古诗很有节奏感。你能尝试一边打节拍一边读古诗吗?(2)
学生练习读。(3)
教师指名读,师生点评。(课件出示古诗的朗读节奏)课
件出示:4
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并理解“


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
日,总换旧符把/新桃/。(4)
组内打节拍齐3.读《元日》。了解大意。(1)圈
出习俗。朗读古诗,想一想诗人写了哪些春节习俗,试着圈出来。(2)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3)
学生交流探究。①理解“一
岁除”。(除:除去,逝去)②理解“
屠苏”。(了解“屠苏酒”,课件出示有关屠苏酒的资料)屠苏酒屠苏酒
,是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一种药酒,又名岁酒。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
,是由唐代名医孙思邈发扬光大的。饮用屠苏酒,要按照先幼后长的顺序,原因是小孩过年又长一岁
,大家要祝贺他,而老年人过年则又少了一年的生命,迟一点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③理解“
暖”字。喝了屠苏酒,有什么感受?是什么滋味?④认识“
桃符”。(课件出示“桃符”的图片)桃符
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贴桃符是中华儿女过春节的重要习俗,人们
通过挂桃符抒发美好愿望,祈祷新年新气象。(4)
指导书写“符”两个字。①观
察“符”字的字形:古代符节,一般用竹子做成,可以在上面刻写文字等,所以是竹字头。②观
察“符”字的结构:上扁下大。③师范
写,生摹写。(5)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评。【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应该学会通过看注释、图片理解诗文的大概意思,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抓关键字词理解古诗,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板块
三 读出美好,想象画面1.创设
意境,想 象画面。(1)
读这首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创设
意境,引导想象。5
爆竹/声


学生描述诗的画面。2.指
导朗读,体会意境。(1)
再读《元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字词。(2)
学生圈画交流。“暖”既指春风暖,也说明心情暖暖的;“曈曈”是指灿烂的阳光,表达了愉快
的心情;“新”指新的事物替换旧的事物,心情愉快。(3)联
系创作背景,体会诗情。(课件出示王安石简介)课
件出示: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20岁以前,他随父南北游学,了解民生疾苦2。1岁起,当过地方
官员,做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事。在王安石49岁时,宋神宗为摆脱危机,任命他为宰相,主张
变法,推行新政。此诗是诗人初为宰相执行新政时,见到新年家家忙着过春节的景象,而联想到变法开始
的新气象,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4)
说说诗人写这首诗想要表达什么。(5)
指名读全诗。3.练
习背诵古诗。要
走进诗人的内心,就要感受诗中的情感,借助古诗中的关键字词,细细品味、揣摩背后的意蕴,与
诗人感同身受,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板块
四 拓展延伸出读,情景1.课
件出示描写春节的诗句,学生自由读。儿
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半盏
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万
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2.议一议
:说说这三句诗中诗人描写的是春节的哪些难忘情景。3.课
堂作业:用田字格写“符”字。(1)
学生练写。(提醒书写姿势、字的结构布局等)(2)交流
评价。4.拓
展延伸:调查了解家乡过春节时的传统习俗,完成一份春节画报。▶板书设
计6
(3)


魂、酒、牧”3个生字,会写“欲、魂、借、酒、何、牧26个字。”.背诵古诗《清明》并默写。3.培养
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过程板块
一 谈话解题“了解,清明”1.谈谈
清明的来源。(1)板书
古诗的题目:清明。谁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2)
学生交流,教师补充介绍。(课件出示清明简介)课
件出示:清明
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4月历5日前后。这一时节
气温变暖,雨水增多,万物吐故纳新。2.介绍诗人。了解诗人
杜牧。指导书写“牧”,左边牛字旁的第三笔是提。3.说说
你们在清明节通常会做什么。(祭祖、上坟、扫墓、踏青等)板�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