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2019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pdf
2023-02-22,文件大小: 13.12M,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主编:王建 仇奔波


本套教材主编:王建 仇奔波
本套教材副主编:姜建春 赵媛
本册主编:仇奔波
本册副主编:胡唐明 陈时伟
编写人员:仇奔波 胡唐明 陈时伟 董建勋
责任编辑:于增强
装帧设计:吴江楠
统 一 图 例


目 录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分布 / 2 第二节 人口迁移 / 10 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 / 16 单元活动 学用专题地图 / 22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 
第一节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 27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 37第三节 城镇化 / 44单元活动 人文地理户外考察 / 53


    第三单元  产业区位选择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 56第二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 65第三节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 72单元活动 学用图层叠加分析法 / 80
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 85第二节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 96第三节 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 / 105第四节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114单元活动 人文地理社会调查 / 123


1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人类是地球环境演变与生命演化共同作用的产物。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以自身的聪明才智适应并改造地理环境,然而也不可避免地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发生冲突。地球上的资源环境,究竟能够养活多少人?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如何才堪称合理?让我们共同探索人文地理问题,努力开创人地和谐、互利共赢的新天地!


第 一 节 人口分布
夜间灯光的稠密程度与人类活动有关。一般来说,城市人口密集,夜晚灯火辉煌。 图1-1-1是人造卫星拍摄的夜间灯光遥感图。
图1-1-1 图示地区夜间灯光遥感图
问 题
夜间灯光遥感图反映出图示地区的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人口分布受哪些因素影响?
一、人口分布特点
世界人口分布的最显著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就区域而言,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都是人口稠密区。南极洲以及一些荒凉海岛,至今尚无人长期定居。
● 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 ●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而人口稀疏的纬度带主要是南北纬60°以上的寒冷地带、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干热地带,以及赤道两侧的湿热地带。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口分布在 主要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
带海陆位置看,沿海地从往往人口稠密,而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通常人口稀疏。据统计,目前世界人口约有一半分布在距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地区。其中,拥有良好港口条
第 一 单元
2
人口与环境


图1-1-2 世界人口分布示意(2016年)
件的工商业发达地区,以及大河中下游平原和三角洲等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的地区,人口最为稠密。● 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带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区。其中,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面积不足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4,却分布着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 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

在农业社会,绝大部分人口散居在面积广阔的乡村地区。随着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形成了一些人口稠密区和稠密带。例如,日本将近1/3的人口集中分布在以首都东京为中心的城市群。
知识窗
热带高原、山地的人口集聚地
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而在高原和山地。例如,非洲刚果盆地底部气候湿热,人口稀少,而东非高原海拔1

000~1002米的地区则人口稠密。这是因为热带高原和山地的一定海拔范围内,气候凉爽,雨量适中,排水
第 一 节
3
人口分布


通畅。此外,这一海拔超出疟蚊分布上限,人们可免受疟疾等疾病袭扰。在南美洲,海拔2

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间谷地则形成一些人口稠密的大城市。

850海拔万224人口米,31海拔万915米,人口640

630基多万168米,人口拉巴斯2海拔万275米,人口158
巴西利亚波哥大海拔2
图1-1-3 南美洲高原山地上的大城市示例
活动
图1-1-4 中国人口分布示意(2016年)
读图1-1-4,结合初中地理知识,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
第 一 单元
4
人口与环境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人类总是选择相对适宜生存与发展的地方居住并从事生产活动。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影响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和迁移,使人口分布不断发生变化。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基本因素。自然条件为人类提供了基本的生存空间和生产、生活的物质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产生重要影响。通常,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显著。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因素的影响不断减小。● 气候
布候主要通过气温、降水等影响人口分气。气候温暖、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往往较为集中。● 地形
作同地形条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所起的不用不同,进而影响着人口分布。一般来说,人类活动大多集中在平原及低山、丘陵地区;高山和高原地区气候寒冷、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甚至无人定居。● 水资源和土壤
点状、线状或片状分布。水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基本的物质条件,对人口分布影响很大。江河湖泊等天然水体能够为人类提供生活水源、便利的水运等,沿岸地区往往人口较为稠密。在干旱地区,人们往往逐水而居,人口集聚区多依水源地呈稳定的淡水土壤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由于自然肥力、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进而影响到人口分布。例如,黑土分布区土壤肥沃,往往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图1-1-5 我国黑龙江、吉林人口密度与黑土分布
第 一 节
5
人口分布


此外,森林、矿产资源等自然因素也影响到人口分布。例如,大型油田的开发,使原本人迹罕至的荒漠和莽莽草原上崛起一座座城市。
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政府政策和地方习俗等。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且稠密;经济落后地区,人口少而分散。在以自然经济为主的乡村地区,即使农业发达、人口较多,人口分布也相对分散。城镇地区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人口稠密。政府的政策以及战争等因素,有时也可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此外,历史因素等也会影响人口分布。例如,亚洲和欧洲等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经历长时期持续增长,数量多,密度大;而在美洲和大洋洲等开发历史较短的一些地区,至今人口数量少,分布稀疏。人口分布是上述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探究东南亚地区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活动
结合初中世界地理知识,回答下面问题。1. 读图1-1-6,说出东南亚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特点。2. 以东南亚地区某个国家为例,说明影响该国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图1-1-6 东南亚地区人口分布
第 一 单元
6
人口与环境


三、案例: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
1935年,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发现并提出从黑龙江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至云南腾冲之间的连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分界线。以此线为界,全国约96%的人口分布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36%的东南部地区,约4%的人口分布在约占全国土地面积64%的西北部地区。地理学界将这条界线称为“胡焕庸人口地理分界线”,简称胡焕庸线。
 图1-1-7 中国人口密度及胡焕庸线示意 
知识窗
神奇的胡焕庸线
1935年,胡焕庸对我国各县人口数据进行调查或估算,绘制出一幅中国人口密度图,在图上划定一条人口分布界线——胡焕庸线,揭示了我国人口东南多、西北少的分布格局。胡焕庸线是一条看不见但又确实存在的人文地理分界线。此线两侧不仅人口密度悬殊,自然景观及经济发展也差异显著。例如,由此线东南半壁向西北半壁,从风光秀美变成景色壮美,从青山绿水变成雪山大漠,从农耕区逐渐过渡为牧业区。
第 一 节
7
人口分布


图1-1-8 1953年、2000年中国人口密度及胡焕庸线示意
2000年,科学家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用GIS技术绘制了中国人口密度图。该图表明:胡焕庸线东南半壁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4.1%,而西北半壁的人口仅占5.9%,人口比例大约是94∶6。也就是说,几十年过去了,我国人口从4亿多增长到13亿多,而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格局依旧。
第 一 单元
8
人口与环境


探析胡焕庸线选用适当的地图,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 在地图上确定胡焕庸线。观察并说明胡焕庸线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以及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界线的关联性。2. 观察并说明胡焕庸线与人口100万以上城市分布的关系。
活动
图1-1-9 中国人口100万以上城市分布
3. 评述我国人口分布基本格局。(1)人口分布不均衡是否意味着人口分布不合理?(2)我国西北部地广人稀的现状有可能改变吗?
第 一 节
9
人口分布


第 二 节 人口迁移
15世纪到19世纪,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地是美洲“新大陆”等未开发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后,国际人口大多从贫困落��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