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单元检测题.docx
2023-03-11,文件大小: 40.77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辽东御史刘台上疏称:“自内阁大学士张居正专政以来,每每自道
,必曰‘吾相天下,何事不可作止?何人不可进退?’……夫其进退人也,威逼人也,
宰相之实也。”据此可知A.内阁首辅
等同于宰相B.内阁掌控人事大权C.内阁的权
势有所扩大D.内阁成为行政机构5.明朝
初期,内阁大学士只是侍从顾问之臣,只有“献替可否,奉陈规诲”的职权,但“
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经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
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一转变说明内阁
( )A.成为法定的中
枢权力机构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C.对皇权
具有显著制约作用D.地位和权力得到提高6.明朝正德、
嘉靖之际的吏部尚书王琼形容当时的政治状况时说:“六部之权渐轻,凡
事多禀受内阁风旨而后行。”据此可知,明代A.六部
受内阁的直管B.阁臣权力逐渐增强
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单元检测题1.传统相权可分为“决策”和“执行”。明中期之后,内阁通过“票拟”参与国家重大决策,但不能控制法定最高执行机构六部。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在内阁之下设立六科给事中,以此监察六部行政,间接获取执行权。据此可知,张居正改革A.使得内阁有效制衡皇权B.有利于中央行政效率提高C.让首辅实质上掌握相权D.推动了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关于建文帝的下落是明史一大疑案,《明史》对此有不同的叙述。《明史·成祖本纪》、《明史·方孝孺传》记载,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的。而《明史·姚广孝传》和《胡濙传》则称,朱棣称帝后对建文帝自焚而死的说法产生过怀疑;也有人告诉他,朱允炆已潜逃,可能逃往西洋。这反映出A.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B.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C.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3.明洪武十七年铸铁牌,文日:“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铁牌宣德间尚存,后来宦官王振盗去。孟森认为明代流弊之首乃“信用宦官”。明代太监滥用批红权,批红被当作“包鱼包肉的废纸用”。上述材料反映问题的实质是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可调和B.明朝政治制度尚不完善C.中国古代政治人治色彩浓厚D.明朝宦官干政问题严重4.明万历四年,巡按


职得以重新设置D.皇权受到内阁制约7.明朝中期以后,内阁权
威逐渐扩大,到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内阁不但掌握“票拟”,
地位也凌驾于六部之上。内阁权威扩大的同时,代天子“批红”的司礼监太监权
力也不断上升,一度出现了宦官专权。对这一历史现象理解准确的是A.内阁首辅成为事实上的
宰相B.内阁和宦官分权制衡,有利于
民主政治C.明朝皇权
较前朝有所加强D.内阁和宦官权
力的扩大破坏了君主专制8.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在不断巩固和发展。下面表格内容能充分说明西藏(  )时
期 机构或重大事件 唐
朝文成公主和亲 元朝
宣政院辖地 明朝乌思藏
都司A.和
亲是交往的主B要形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C.
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D.注重藏族上层人士作用9.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说道,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以司礼监太监对
其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年不上朝的“近30荒诞奇迹”。这种现象表明A.君主权
力受到制约B.君权加强的结果C.中央集权遭到破坏D.内阁权力至上10.明成祖建立内阁制,
把宰相决策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议政权给内阁,行政权给六部,
地方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国家最高行政命令从紫禁城
出,通过全国 1936处驿站,层层下发帝国每个角落。这说明A.成祖
具有分权制衡思维B.君权专制得到空前强化C.中国
近代政治开始形成D.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11.中国古代
某地发生洪灾,内阁大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
所学知识判断,上述情境最有可能出现于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明朝12.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
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
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两三件事,件3共计912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
C.相


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朝的措施是A.设立中朝B.设立
丞相.设立C殿阁大.设立军机学士D处13.明朝在中央机构中废中
书省和丞相,分相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属
皇帝,其目的是A.提高
办事效率B.
扩大统治基础C.
加强专制统治D.
增强六部权力14.中国古代建立与废
除宰相制度的朝代是A.
秦朝 西汉B.西汉 明朝C.秦朝 明朝D.西汉 .清明15
雍正帝为了把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自己手中实行的措施是A.废
除丞相B.实行“推
恩令”C.实行行
省制度D.设
置军机处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
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选
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下册材料
二 郑和下西洋同欧洲航海家远航列表比较如下:航海家郑
和哥伦布达·伽马范围下“西洋”到达
过好望角,到达
美洲绕
印度时
间1405~1433年1492~1504年1497~1498年次数7次4次1次人
数27800人1000~1500人160人船数大
(共计63艘号宝船(一说3艘
百余艘17艘)4艘)船
只大,661.宽米旗舰100吨,长24.5米、100吨
小长151.8米,吨6宽120米、50吨——选
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用书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主席
411件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近5年来,作为推动中国与
世界共享发展成果,同时也为全球可持续增长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的伟大实
践,“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并取得积极成果。——摘
自人民日报(1)阅读
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唐朝主动对外友好交往的两个事例。我国四大
名著中的哪一部取材来源于其中的一个事例?(2)阅读
材料二通过比较,指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伟大壮举的原因。(3)阅读
材料三,什么是“一带一路”?根据所学知识,写出西汉时期两次出使西域,为“
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的人是谁?(4)
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融入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这一潮流?17.历代王朝不
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郡举贤良
,对策百余,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
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
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
数诎。——《
汉书严助传》材料
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鞠(
审问)其事。本立宣赦示祎之,帏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
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材料
( 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观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
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
中康(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
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挨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
职官一》(1)
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3)
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
等同于丞相。
提出


考答:1.B2案.A3.C4.C5.D6.B7.C8.B9.B10.B11.D12.C13.C14.C15.D16.
(1)鉴真东渡、玄奘西游;《西游记》。(2)规
模大、次数多。(或时间早、人数多、船只多、船只大)(3)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张骞。(4)
①重视科技,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②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③制定防范
风险的政策,趋利避害;④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抓住机遇,加强合作,迎接挑战,坚持
改革开放;⑤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等。17.
(1)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近臣;让他们参与政事;让他们制衡大臣(2)
敕书需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违背三省六部制。(3)职责
:①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朝盛衰和改革②起草、传达诏令③审查大臣意见
,上报皇帝。说明:内阁只是一个内侍机构,不是法定决策机构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