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单元检测题.docx
2023-03-11,文件大小: 208.07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是指A.地
主阶级 洋务派 B.资产阶级地 C维新派.主阶级顽资产阶级固派 D .革命派下文是近代中国某一不5.
平等条约的内容摘录,该条约 “大
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上以后所述之.谕颁行布告:一、西
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
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单元检测题第十八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1.学者陈旭麓指出:“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以下各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晚清政府拒绝通过改革挽救其统治B.维新运动宣传新思想促进国人觉醒C.百日维新首次实践了君主立宪制度D.戊戌政变导致变法措施完全被废除2.甲午战争前夕,民间商报《直报》已开始反思洋务得失,提出废科举、设议院等多种维新主张。《直报》还抨击清廷对北京强学会的弹劾,利用读者来信为维新造势、转载中外新闻、代售进步书籍。据此可推断,《直报》A.起到思想宜传和信息传播的作用B.是近代中国最早的一份商业报纸C.是维新派创办的理论宣传工具D.宣传的维新思想成为社会共识3.“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失败,但作为更广阔意义的一场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改变了君主专制政体 B.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宣传了民主共和思想4.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


、德、法、俄等八国签订要1900 年 于 .B求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C.割地面积
和赔款数额都超过了之前的 条约 D.刺激列强瓜分中国野心,掀起了瓜分狂潮6.义和
团运动期间,各处流传着这样的话:“今……教传义和团神会,特借人力,扶保中华,逐去外洋,扫
除别邦鬼象之流。”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义和
团运动打击了列强的利中国革命益B.任务具有双重性C.中外民族
矛盾开始占主导地位D.义和团对社会形势认识不清7.“日
本福岛少将遂到英军司令部会见盖斯里中将。中将日:“英美两军愿随贵军行动,一起向北京进军。”这一场
景出现的背景是A.太
平天国运动爆俄 发B.法德三国干涉还义和辽 C.团运动的扩展辛亥 D. 革命推翻了清88.189朝年6月11日清廷
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
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A.利用
儒家思想宣扬变法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侧重
提倡务实之对“中体西用”的风D.继承9.下
表反映了清末民初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这一时期思想81界65年李鸿章
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1894年郑观应
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1903年章
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1913年梁
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反
侵略逐渐成为共识B.对西方的学习不断深入C.盛行崇
洋媚外的风气D.提倡学习西方政治制度10.据统
计年严复1898,《天演论》出版后,十多年间发行过三十多种版本,发行量据西学译著首位,“
天演”“物竞”“天择”等新名词充斥报刊流行。社会上有以《天演论》为教材的,有以“物竞天择”
A.与英


竞存”、“适之”等为字号的。这一现象说明A.《
天演论》思想契合了时代的B特点.维新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C.近代国人具有推
崇译著的猎奇心态D.西学的广泛传播促进了民族觉醒11.“由传统意识所维
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
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这一论述A.表明
了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态度B.体现了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朝的反应C.反
映了《辛丑条约》签订后的现实D.揭示了武昌起义爆发后政府的心12态.1902年梁
启超发表了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其中创设了以下情景:在中国维新50周年的祝典
日上,英、日、俄等各国元首及夫人来南京参加“万国太平会议”,在上海开设的大博览会上“处处有演
说坛,日日开讲论会”。这反映出梁启超A.主张学
习西方先进制度B.认为中国领先于世界C.鼓
动民众参与救亡图存D.对变法改良心存希望13.1902年梁
启超发表了政治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其中创设了以下情景:在中国维新50周年的祝典
日上,英、日、俄等各国元首及夫人来南京参加“万国太平会议”,在上海开设的大博览会上“处处有演
说坛,日日开讲论会”。梁启超主要目的是A.提
倡平等的外交方式B.肯定改良的重要作用C.旨
在激发民众爱国精致神D.力于挽救民族的危亡14.某论文
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
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A.工业文
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B.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C.工业革命
在亚洲的扩D散.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15.《八国
联军侵华史》中指出:“八国联军在纠合之初就不是奉各国事先的协议行动,也缺乏各国驻华公
使的统一调度,各国在联合侵华期间又一直增兵不止,出兵无序,京、津、保、沽各主要战区便呈现出军
队调动频繁和战事曲折多态的复杂局面。”这表明了八国联军
为作文题的,有以“


个松散的军事联盟B.侵华的直接目的是瓜分中国C.侵华
具有突发性的特点D.争夺中国政治中心的控制权16.有学者指出:“戊戌政变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
……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新学家们带来的最
深远的“解放作用”是A.唤
醒全国民众救亡图存的精传播西B神.方政治学说的启蒙意义C.维新变法的成功实践
经验D.启示知识分子继承改良道路17.英
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说:“我们在‘暴乱’中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可以肯
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
样密切”。莫理循的“话语”应出现在A.鸦片
战争爆发B时.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C.甲午中日战争中D.八国
联军侵华战争后18.下
表是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及签订的条约。其共同之处是鸦片
联军侵华《
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A.给
中国人民带来灾难B.都是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C.各
条约均涉及到割地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19.维新派
倡导科学、自由、民主、平等等观念,强调要克服国民奴性劣根,提倡自尊、自爱、自立的人格尊
严,要求克服国民柔懦谨畏性格,重振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据此可知,维新派认为A.西
方的制度文化比中国先进B.民主革命要培育近代民族精神.C.改造中国
必须废弃儒D家思想.民族的振兴离不开国民性重建20.1898年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一经出版,即对国人心理产生震憾性效应;“物竞天择”、“适者
A.是一


存”、“优胜劣败”等词汇,也成为当时人们的口头禅。这主要是因为该书A.揭示
了生物界发展演变指导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开规律B.展C.适应
了当时救亡图存的需宣传了自由D要.平等的思想主张21.《
东京朝日新闻》评论:“由于战争而被嗤笑为弱兵的清兵,在天津城防御战中是如何地勇敢,被联军
伤亡之惨重所证明。”《日本》新闻也如此评论:“吾人在数日的战斗中确认清兵不可辱。以战争之清兵
推测今日之清兵,是极大的错误。”据此判断,以上评论可能出现于A.鸦片
战争 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C时期.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京2.2
师大学堂筹办于戊戌新政时期,是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其办学方针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
并用,观其会道”,宗旨是“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主张设立京师大学堂的主要政治派
别是:A.地
主阶级抵抗 派 B.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洋务派C.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山东巡抚毓3.2
贤在奏折中指出,“窃思(山)东省民教不和,实由近来教堂收纳教民,不分良莠。奸民混
入教堂,即倚教堂为护符,鱼肉良懦,凌轹乡邻”,而教士又“不察虚实,遂开单迫令地方官指拿(乡民
)”,且诬乡民为“大刀会匪”。遂使民教“结怨既久”。这表明毓贤A.意
图为��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