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当堂达标题.docx
2023-03-11,文件大小: 198.07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具D.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7.《国史新论》中论
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时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政事堂制度是唐代议政制度。唐初,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后迁至中书省,三省长官在此共议国事,执宰相之职。政事堂的变化有利于( )A.加强中央集权B.分割宰相权力C.避免决策失误D.提高工作效率2.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经历了“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相关的是( )A.“龙生龙,凤生凤”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步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汉代制度中体现“平民政权”的是( )A.九品中正制B.察举制C.世卿世禄制D.科举制4.政事堂为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联合办公场所,初设在门下省,唐高宗末移至中书省。唐玄宗时因宰相张说的奏请,改为中书门下,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于其后,分曹办事。这一制度的变化( )A.减少了决策失误B.提高了行政效率C.加强了中央集权D.平衡了中枢权力5.如下图为东晋至唐朝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中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社会阶层的流动B.门第观念的取消C.儒家思想的影响D.科举制度的实行6.《宋书》记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这说明九品中正制( )A.是对察举制的全面突破B.以“人才优劣”作为选官标准C.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


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是指 ( )A.科举制
和郡县制B.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分封制制C和科举制D.
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8.唐
太宗时,宰相不能单独与君主议政,只能集体晋见,共商军国大事,并规定:“中书、门下
及三品官入奏事,必使谏官、史官随之,有失则匡正,美恶必记之。”此举
旨 )在( A.提高行政效率B.
完善三省权力制衡C.强化
君主专权D.彰显决策的科学性9.汉代官吏
升迁除逐级而进外,还存在不按秩等次第、大幅度越级而迁或打破任期限制、
短期内晋升的“超迁”特殊形态。尹湾汉墓简牍等出土资料显示,超迁不限于京官
或地方郡县长吏,也包括郡县低级属吏甚至更基层的胥吏。这体现出( )A.察举选官制度
确立B.爵位等级观念淡化C.上
计制度不断完善D.政治环境相对开放10.唐朝中书、门下
同处北面宫城,共掌机要,二位一体,所以通谓“北省”,与主行政的尚书省
则隔着宫墙(下图),南北分开,时人称曰:“南省务疏于北省”。这种设置旨
在( )A.
促进三省分权制衡B.构建家国同构体制C.建立起三省六部制D.加强君主专制制度11.公
元780年,唐德宗接受率相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其中户税部分以征钱为主(过



以实物征收为主),农民需将自家出产的绢帛等实物变卖。这一措施 ( )A.
违背历史发展潮流B.加强对农民人身束缚C.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D.限制地主的土地兼并12.如图所
示的是中国古代某种选官制度。该 制度( )A.
促进了读书重学的风气B.主要强调人的道德水平C.以门第为
主要选拔标准D.消融了社会阶级的差别13.780年
,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推行两税法,“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
本”。材料表明两税法 ( )A.一
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量出为入,减轻农民的负担C.一
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14.唐朝初
期租庸调制-521规定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缴纳一定的绢布来替
代徭役;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征收户税,按田亩征收地税
。这一变化反映 了( )A.国家
废除了传统的人丁税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C.政
府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15.如表所
示为唐朝前期均田制下一般农户的赋税量及家庭支出、收入统计表。这可以
用来佐证当 时() 名
税(非正税(义仓税
目租庸调户
)地税数量)粟2石绢6丈绢4丈钱250文粟0.8石赋税
共石计粟2.8;绢2.5匹(10丈);钱250文支
出共计(含赋税
;绢3.5匹丈1(4);钱570文收
)粟39.1石
入共石粟54计;绢4匹丈(16);钱800文A.政
府税收比例较为合理B.国家对百姓人身控制加强C.
普通百姓生活丰富多彩D.地主向农民转嫁赋税负担
去租腐调


呈现了唐朝两税法实施前 后的变化。这一变化( )A.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遏制了土地兼并的现象C.有效
缓解了吏治的腐败D.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二
、材料分析题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一 汉代“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
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汉官
仪》材料二 今
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
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
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晋书》材料
三 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
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五尺童子,
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辰
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杜佑
《通典》(1)根据
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主要的选官制度及选官标准。(2)概
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说明其理由。(3)根据
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的意义。(4)综
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规律18.政
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每一个朝代政权的稳固都离不开统治者
的治国措施。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一 (西)周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
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
16.下图


济、文化联系材料二。 公
天下之端自秦始……秦变周法,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世
袭制下世代沿袭,虽有增减,但核心不变,这是
几千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张
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材料
三 “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
诸侯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诸侯王的权力
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材料四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
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
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
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注如“
参知政事”、“参议得失”“参知机务”、“专典机密”等)。——(宋)
欧阳修《新唐书百官志》(1)根据
材料一说出西周与夏商时期相比,在政治制度上有什么创新之处。这种创新的主要目
的是什么?(2)根据
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汉承(继承)泰制,有所损益(减少
和增加)”各主要指什么政治制度。简述汉武帝是如何解决材料三中问题的?(3)据
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期三省制指哪三省?各自分工如何,并分析三省制作
用。
的经


考答案:1.D【详
解】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的三省六部制有一定的决策程序
,而政事堂的设立使三省长官共议国事有助于简化程序,从而提高行政效率,故D项正确
;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涉及的是中枢机构的变化,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排除A项;依据题
干所给材料信息可知,这一变化主要是决策程序发生的变化,并没有涉及权力分割,排除B项
;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可知,这一变化能够提高行政效率,但不一定就能避免决策失误,
排除C项。故项选D。2.C【详
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选拔标准是考试成绩,分为进士科和明经科,因此C选
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A选项是对世官制的描述,排A除项;是对九品中正制的描述,
排除项B选;;D 项是对察举制的描述,排项除D。故选C项。3.B【详
解】结合所学可知,察举是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
或提拔任用,符合材料项中“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B正确;九品中正制是在魏晋时
期,排除A项;世卿世禄制是在先秦时期,排除C项;科举制开创于隋朝,
排除D项。故项选B。4.B【详
解】根据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