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高中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当堂达标题.docx
2023-03-11,文件大小: 28.51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近代
民族工业加速发展B.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
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D.列强侵华方式
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5.《资政新
篇》的“法法类"的新道德29项措施中,第一条和最后一条都是强调天王专制的权威,其权威来源于,上帝
教的信仰。中间的大量内容展现了洪仁开理想中的以“柔远人之法”为指导的“新天新地新世界"的图景
。这些措施 ( )A.传
递了适度改革的意愿B.彻底否定了封建礼教C.
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体D.广泛传播了西方思想6.
当太平天国起义席卷清王朝半壁江山之际,列强又乘机大举入侵,清廷处于危局之中,统治者被迫逃亡。危机缓解
后,清政府( )A.
全面新政,应对民族危机B.学习西学,筹办洋务企业C.
顺应潮流,鼓励民间设厂D.调整政策,充当列强工具7.
道光年间有人指出,各省总督、巡抚常畏惧凛凛,“事权之一,纲纪之肃,推校往古,无有伦比”。光绪年间康
有为指出:“财政、兵政皆散在各省。如何筹饷,如何练兵,如何开军械局,如何开银行,如何铸钱币,一皆听各省督
、抚之各自为谋。”这一变化可推知A.列强侵略
冲击了专制政体B.农民运动影响政权结构变化C.
洋务新政动摇了清廷权威D.戊戌维新运动取得一定成效8.1851年,太平天国
颁布了《太平礼制》,其中以天王诏令的形式从称呼、服饰、仪卫舆马都有明确规定,不准逾
越,而凡“东王驾出,如各官士兵,回避不及,当跪于道旁,如敢对面行走者斩首不留”。这表明,太平天国A.
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B.具有脱离广大群众的倾向C.
打破了封建思想对人们的束缚D.代表的阶级属性发生9变化.1840—1895年
间,外国人在租界设立的现代工业包括缫丝、食品、药品、印刷、锯木、船舶修理及公共设施如电话
、电报、水厂等产年后,189业。5在华外国工业企业以矿业最多,;48.44%占食品次之;纺织再次之;电和力
自来水又次之。这一变化说明A.近代中国
民族工业发展受到阻碍B.西方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C.中国
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列强共同宰割中国局面形成10.
下表为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部分近代工业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申报》曾发表时评指出:“驻扎日本之法德俄三国公使行文日廷,不准中国土地让与日本。中国若依此拒绝割地,中日必将重新开战。面对中日再动干戈,三国公使既有此论,未必肯袖手旁观”。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战后( )A.法德俄与中国结盟B.清政府对列强本质认识模糊C.俄德法日相互勾结D.帝国主义实行门户开放政策2.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这反映了A.人们对西方事物的认识不同B.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兴起于南方C.近代新兴力量多肇始于南方D.近代中国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3.清政府将盐税作为重要税源,采用专区专卖形式严加管控。1855年,曾国藩向朝廷奏请拨给浙江盐商3万盐引作为销售凭证,自行运销至江西、湖广等地,浙盐从而跨越了传统的销售地界。此举主要缘于A.政府萌发近代盐业管理意识B.太平天国运动扰乱盐业销售C.列强发动战争加剧盐业危机D.外国商品输入加速白银外流4.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中日战争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


间创办人企业名8备注1称61年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洋务派创办
的第一家军5业186事工年李鸿章江南
制造总局当时清政府最大的军81事工业66年左宗棠福州船
政局当时清政府最大的81造船厂90年张之洞湖北
汉阳枪炮厂湖北
兵工厂的前身据
此可知,洋务运动A.以求打破列强对力量的垄断B.求富思想与日俱增C.以“中
体西用”为指导思想D.涉及行业范围广泛11.
正代某一时期,在“共同防日”的名义下,甲国诱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通过修筑中东铁路,强租旅顺大
连,将东北全境划为甲国势力范。这种局面出现的背景是A.日
军制造旅顺大系B.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C.
东北兴起义和闭.清政府甲午战争战运动D败12.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政府的官员也向光绪帝上书道:“自明治维新以来,力行西法,亦仅三十余年,而其工作之
巧,出产之多……今中国以二十二省之地,四百余兆之民,所失陷者不过六七州县。而谓不能复仇洗耻
,建我声威,必无是理。”这反映出当时A.清朝
官员对日本变法的大加赞赏B.
部分官员已具有变法图强意识C.统
治者学习西方的愿望非常强烈D.中国人对日本侵华行为的
麻木13.甲午战争前后,
章太炎、孙中山等人先后上书李鸿章,劝其革新政治,将民族命运之希望寄于李鸿章之身,这主要是
因为A.
李鸿章为晚清政府的实权派人物B.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C.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意义重大D.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14.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然而20世纪初,它们放弃直接瓜分中国的企图,实行“以华
治华”策略。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
军民顽强抵抗B.国际社会积极调停C.清政府的外
交努力D.列强之间矛盾15重重.1898年3月
,英、德两国在赫德帮助下战胜俄、法集团,与清政府签订了《续借英德洋款合同》。合同规定
:清政府向英、德万1600借款英镑,年息四厘五,45年还清,除以关税作保外,还以江浙等地厘金和湖北等处盐
厘作保。借款合同的签订A.加剧中国的半
殖民地化B.反映英德根本利益一致C.开
启列强对华资本输出D.刺激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二、材料
分析题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战”与“
和”《申报》对中法战争
进行了持续深度的关注。1882年上半年,法国攻陷河内,清廷内部战和两派争论不定。此时《申报》
即开始报道法越形势,刊发社论建言清延全面战备并入越作战。1883年底中法正式交锋后,《申报》
持续跟踪战况,刊发多篇社论,1仅884年1月即刊篇发61,主张加强两广边、海防,积极应1战。884年2月
,法军占领越南山西逼近北宁,面对主战声势持续高涨,清廷一方面增加对越的援军,另一方面令李鸿章继续



谈。《申报》则表达了对和谈的忧虑,并建言坚定主战立场。5月,《中法简明条约》签署,《申报》表达了对中法
和解的期待,但也质疑其对和平的实效。6月,法国的挑衅致中法战火再起,《申报》连发社论,在7月更是近
乎每日一篇,暗示甚至旗帜鲜明地展现主战立场。8月马尾海战爆发,清廷谕令各军迅速进兵,严防法军入侵,中国上
下主战之声进一步高涨。而《申报》却日8月3于1刊发社论《闵江战事失算失援说》,指出清军在海战中有两
大失误:一为“失算”,“一误于口岸炮台之不阻,再误于马江兵船之不备”;二为“失援”,“闽中有事”“
奈何(江浙、粤东之船)皆存坐视之心”。认为清廷军事准备不充分,不足与法军持续对抗,其对法立场
自此开始转向。-据黄飞
《由“战”转“和”:中法战争时期《申报》的舆论导向》(1)分
析指出《申报》在中法战争期间前后态度不同的原因。(2)谈谈你
对《申报》在中法战争期间作用的认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 15-17世纪
,各种重大事件和人物在文艺复兴这座大舞台,上风云聚会。只有当文艺复兴的个人主义精神
进入神学领域及基督教会的信仰层面,欧洲才爆发具有重大意义的反抗罗马教会的宗教改革。在文艺复兴巅峰
时期,通过联姻形成的西班牙国家,热衷于宗教传播,近海宜商的地理环境,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哥白尼提出的日
心说,动摇了宗教神学理论的基础,理性思考导致了科学革命,科学革命成为文艺复兴的最后表现,也是它对
现代世界观的突出贡献。米兰多拉创作了《论人的尊严演说》成为文艺复兴的人道主义宣言,为后来以理性为基础
的政治哲学引导社会政治革命方向、确定以个人权利和社会契约为核心的政治形式奠定基础。文艺复兴推动了一
场自发的、越来越广泛地革命意识产生,它真正影响到西方文化的每一个方面,西方文化发展毫无疑问的发生
了一次质的飞跃。”——摘编
自上海社科出版社出版《西方思想史材料二》 自19世纪70年代以
来,许多比较开明的英美新教传教士开始认为,他们的工作应当是“世俗化”,由宗教
宣传扩展到对西方知识和文化的介绍。以前的重点一直是“把异教徒从地狱的苦难中解救出来。”而现在的
问题则是要“把异教徒从现实苦难的地狱中解救出来。”在中国沿海通商口岸,有许多传教士设教堂、办学校
,发表公开演讲,开办图书馆、博物馆和医院,出版报纸和杂志,传播西方文化。——摘编
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
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促进宗教发展的史实和影响。(2)根据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