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八年级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复习题.doc
2021-10-31,文件大小: 371.50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全国初中(初二)数学竞赛辅导第十七讲* 集合与简易逻辑§17.1集合  我们考察某些事物的时候,常常要考虑由这些事物组成的群体,我们把这个群体叫作集合.组成某个集合的事物,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大写字母A,B,C…等表示集合,小写字母a,b,c,…等表示元素.如果m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m属于A,记作m∈A.如果n  (i)你的家庭中所有成员组成一个集合,你和你的家庭中的其他各个成员都是这个集合中的元素.  (ii)自然数全体1,2,3,…组成一个集合(通常把它叫作自然数集).  (iii)如果A,B是平面上两个不同的点,那么A,B两点所确定的直线上的点组成一个集合,这条直线上每个点都是这个集合的元素.  总之,集合是数学中一个最基本、最常用的概念,下面进一步给同学们介绍一些关于集合的基本知识.  1.集合的描述方法  (1)列举法  当一个集合所含元素个数较少时,一个最简单的描述方法就是把它所含的每个元素都列举出来,这叫列举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通常是将这个集合的每个元素一一填写在{}中,每个元素之间用逗点隔开.填写集合的元素时,与元素的排列次序无关.例如:  (i)由a,b,c,d,e五个小写字母组成的集合A,记作A={a,b,c,d,e},  也可记作A={b,a,c,d,e).  (ii)由小于40的质数组成的集合B,记作B={2,3,5,7,11,13,17,19,23,29,31,37}.


  (iii)平方等于1的有理数集合C,记作C={1,-1}.  (iv)三条直线l1,l2,l3组成的集合D,记作D={l1,l2,l3}.  (2)特征性质描述法  当一个集合所含元素较多时,用列举法描述很麻烦,这就要用到特征性质描述法.  所谓特征性质是指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性质,即:(i)这个集合中每个元素都具有这些性质;(ii)具有这些性质的事物都是这个集合的元素.  例如,集合={1,-1}用特征性质描述法表示就是A={x│x2=1},  或者A={x││x│=1}.  全体偶数组成的集合B,用特征性质描述法表示就是B={x│x是能被2整除的整数},  或者B={2n│n是整数}.  全体奇数组成的集合C,用特征性质描述法表示就是C={x│x是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  或者C={2n+1│n是整数},C={2n-1│n是整数}.  一般地,用特征性质α表示集合A的形式是:A={x│x具有性质α}.


  2.集合之间的关系和运算  (1)包含与子集  (i)你班上的同学的集合和你学校的同学的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前者是后者的子集,后者包含前者.  (ii)设集合  例1 设A={1,2,3,4},试写出A的所有子集.  {1,3},{1,4},{2,3},{2,4},{3,4},{1,2,3},{1,2,4},{2,3,4},{1,3,4},{1,2,3,4}.  (2)交集运算


  对于给定的集合A,B,由它们的公共元素所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与B的交集.我们用A∩B表示A,B的交集(图2-88).例如  (i)如图2-89,设A={x│x是12的正因数},B={x│5<x<13,x是整数},  则  A={1,2,3,4,6,12},B={6,7,8,9,10,11,12}.  所以 A∩B={6,12}.  (ii)设l1,l2是平面上两条不同的直线,则l1∩l2就是由它们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如果l1与l2相交于一点P,则l1∩l2={P}(图2-90);     (3)并集运算  对于给定的两个集合A,B,把它们所含的元素合并起来所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A,B的并集,我们用符号A∪B表示A,B的并集(图2-92).例如


  (i)设M,N分别表示你班上男生、女生的集合,那么M∪N就是你班上同学的集合.  (ii)设A={1,3,5,7,9},B={2,3,4,5,6},  则 A∪B={1,2,3,4,5,6,7,9}.  注意 在求上述集合A,B的并集时,虽然在A,B中都有3和5,但在A∪B中,3,5只取一次.  (iii)设E={x│x是实数,且x≥4},  F={x│x是实数,且x≤-4},G={x│x2≥16}.  则 E∪F=G.  一般地说,如果α,β分别是集合A,B的特征性质,即  A={x│x具有性质α} ,B={x│x具有性质β},则A∪B就是那些具有性质α或性质β的元素组成的集合,也就是A∪B={x│x具有性质α或β},  或者A∪B={x│x∈A或x∈B}.  例2 设  A={x│x是12的正因数},B={x│x是18的正因数},C={x│0≤x≤5,且x∈Z}.  求:(1)A∩B∩C;(2)A∪B∪C.


  解 根据已知条件,用填文氏图各区域的元素的方法来解决(如图2-93(a),(b)).  (1)A∩B∩C={1,2,3};  (2)A∪B∪C={0,1,2,3,4,5,6,9,12,18}.  例3 设A={1,a,a2} ,B={1,a,b),假定A,B中的元素都是整数,并且A∩B={1,3},A∪B={1,a,2a,3a},求a,b的值.  解 因为A={1,a,a2},B={1,a,b},所以A∩B={1,a}.  已知A∩B={1,3}.所以a=3.又由于  A∪B={1,a,b,a2}={1,a,2a,3a}={1,3,6,9},所以b=6.  


密切,在此,对逻辑知识做一些初步介绍.  1.
推{关系  如果设A=出x│x是4的
倍{},B=数x│x是2的倍数},则A中元素具有性质α——4的
倍——B中元素具有性质β数;2的倍数.我们知道
:如果某元素x是4的倍的x一定是数,那么2倍数,即具有性质  一般地说,如果具有性质α的元素也具有性质β,我们
便说由α推  下面
再举一个例子.
  §17.2简易逻辑  逻辑一词是LOGIC的音译,它是研究思维法则的一门学科.数学和逻辑的关系非常


命题和  明证(1)命题
和逆命题  
人们在思维活动中,经常要对客观事物做出判断.例如:
     2.


是白的;  (ii)如果
∠1和∠2是对顶角,那么;1=∠2∠  (iii)3+4=6;    上述所列都是对
客观事物做出判断的语句.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情况做
出判断可能是正确的(真),也可能是错误.我们把的(假)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语句
叫作命题.上述(i),(ii),语句(iii),(iv)都是命题.  关于
命题的真假性,有些容易判断是(i),(,如i)i真命题,(iii)是假命题
.但对(iv)的真假性就不是显然可判断的.可通过x=设1,y=0(x>y),那么  因
此,v)(i命题为假命题(注意:证明一个命题为真命题,必须通过逻辑
推演,但要证明一个命题为假命题只须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数学
命题具有多种形式,经常采用的命题形式是“若α,则β”,“
如果α,那么β”.  
命题“若α,则β”或是真命题,或是假命题,二者必居其一.“若  当由α不可能
推出β时,便α“若β”,则是假命题.  在
叫作这个α,则β”中,α命题“若命题的条件,β叫作这个命题的
结论.如果将α,则命题“若β”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就得到一个题“若β新命,则α”,这两个
命题之间具有互连关系,其中一个叫作原命题时,则
另一个命题就叫作这个原命题的逆命题.  当
“α,则如果β”为真命题时,它的逆命题“如果β,则α”不一定是
真命题3  (i)“如果2×.例如:=6,那么6÷3=2”是
真命题.它的逆命题“6÷3=2如果,那么2×3=6”也是
真命题  (ii)“若a=0.并且b=0,则ab=0”是
真命题,但它的aab=0,则逆命题“若=0并且b=0”就不是
真命题.
  (i)雪


∠1,∠2是对顶角,那么是1=∠2”∠真命题,但它的逆命题“∠1=∠2,那么
∠1,∠2是对顶角”就是假命题.    (2)证明  我们要说
是α,则β”明“若真命题时,以什么方式来推证呢?最常用的基本
格式就是推出关系的传递  如果  那么性,即:  例如,(i)若  
1和∠是对∠2顶角,①  对
顶角相等,②  则
∠1=∠2.③  (ii) 张
三是人,①  
凡人必有死,②  所以
张三必有死.③  上述
推理格式叫作三段论式,推理中的①,②是两个前提条件,①叫小前
提,②叫大前提,③是由①,②推出的结论.  实
际上,三段论式和推出关系的传递性是一致的.例如“对顶角相等
”的证明过程,可以像下面这样来理解.  已知:
∠1是∠2的对,求(图2顶角-98)证:∠1=∠2.
  (iii)“如果


证  
从上述证明过程可知,要,我们α,则证明“若”β先设法找出一  
应用已经被确认的正确命题和已知条件作根据,经过推演,导出某一
命题成立,这种方法就叫作演绎推理法(简称演绎法).演绎法是证明数学
问题的重      =                 要方法.a2+b2+c2
   


同学获得了前
八名,老师叫他们猜一下谁是第一名.A说:“或者F,或者H是第一
名.”B说:“我是第一名.”C说:是第一G“名.”D说:“B不是第一
名.说:E”说的不对.“A”F说:“我不是第一名.G说”:“C不是第一
名.说:”H“的意我同意A见.”老师说八个人中有三人猜
对了,那么试问第一名是与  分解谁?解 由已知条件可知:A与H同
真假,E与F同真假,B与D必
定一真  (i)一假.如果A与H猜
对了,那么D与G也都猜对了.这样就有四人猜对,不合
题意,因此与A,H必定都猜错了  .(ii)如果E与F猜
对了与F,即H都不是第一名,这时猜B若对了,那么D就
猜错了,C也猜错了,G猜对了,这样,就有E,F,B,G四人猜
对,也与题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