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必修2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导学案.doc
2023-04-04,文件大小: 2.20M,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型的讨论,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积极性和参与性,注意把历史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讲课时应用启发式谈话法、小范围
讨论法、多媒体手段,这既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又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有利于培养和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程【学习过趣和历史思维能力。】一、报刊业1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近现代报刊产生、发展及繁荣;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的概况;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四大媒介;(2)通过对近代传媒的发展变迁,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电视迅速普及互联网所具有的优势;(3)通过学习近代传媒的发展变迁,比较出四大媒介不同的特点,探究它们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表格归纳总结和历史比较法对本课探讨和学习;(2)通过历史分期、社会调查、文字表达等方式渗透历史学习的新思维、新方法;(3)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中国近现代报刊、影视事业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优势等文化媒介的学习,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文化和生活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2)大众传媒的百年变迁,其实就是近现代中国人民社会生活发展史,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各种媒介在产生后,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样,通过辨证地认识、分析这些媒介,就能使它们为我所用,为社会造福,从而进一步明确大胆借鉴、用于创新的重要性。【重点难点】重点:报刊对近代历史发展的作用、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难点:如何认识大众媒介的变迁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学法指导】由于本课的内容更加贴近于学生生活的实际,资料容易搜集,并且也很有趣味性,因此在教学前应该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报刊、影视、网络三个媒介发展资料,以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在教学时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本基本线索的同时,充分利用学生课下找到的相关资料和教材中有关资料,


中期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9世纪70年代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世纪
前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影视业1.表现:(1)电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电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互联网1.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
链接】概
述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史实 发展
状 报刊(1况)19世纪40年代
开始,在华传教士兴起一股办报热潮,中国出现近代报刊,1872年创刊的
《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2)1873年
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3)维新运动中,国人
办报形成高潮。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等,通俗性报刊
受到民众的欢迎。(4)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青年》、新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都成为有力的思想宣传武器 。广播(1)近代
广播年代事业产生于2世纪200初。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大的“陆报—中国
无线电在司广播台公”上海开播,中国境内一第播批广电均台由外国人开办
。(2)1926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上海
新新公司开办了第一中国座私营广播电台,(3。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
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 。 电影(1)19世纪末
电影传入中国。1896年,上海放映西洋了“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放
电影。电影在中国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历程。(2)
《定军山》(1905年)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歌女红牡丹》年)是第一步有1931(声电影;《渔光曲》首次获得国际大
奖的影片(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电影《风云儿女》插曲《义勇军进行曲》
后来成为国歌。(3)新中国成立后,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纷纷搬上银幕
。(4)改革开放后,电影走向一个辉煌( 电视时代。1)1958年5月
,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91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78年改名为中
央电视台。(2)放革开改以来,电视渐逐普及,使人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 互联网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
美国,中国在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起步
虽晚,但发展速度却是一日千里势发,态展呈现出后发者的跳跃式特征
。【基
础达标】一、
选择题:1、传
统的三大媒介是:①报 ②广播纸 ③电视 ④互联网2
1.表现:(1)19世纪


中前期,在中国出现的外国报刊有:A、
《万国公报》B、《时务报》C、《昭文新报》D、《民报》3、中国
境内最早的报刊是:A、1873年
艾小梅创办的《民报》B、1873年艾小梅创办的《昭文新报C》、1875年
艾小梅创办的《民报》D、1873年艾小梅创办的《中国丛报》4、在新民
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与国民党创办的报刊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其中国民党的报刊是:A、
《解放日报》B、《新华日报》C、《人民日报》D、《中央日报》5、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A、1873年
艾小梅创办的《民报》是中国境内出现的最早报刊B、新民
主主义时期,我党与国民党创办的报刊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发挥重要作用的是《人民日报
》C、
《人民日报》等党刊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理论工具D、新中国成
立后,各专业报刊也在雨后春笋般的发展6、中国近代历时
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是:7、下
列关于新中国成
立后报刊业的
叙述
,、确的是:A正在“文化大
革命”中,很多
报纸继续发行B、报纸的内容单调雷同C、一些
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D、报
纸不可号外“以刊发”8、下
列图片反映了我国近代电影事业的发展。从图片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近代中国第一
部国人拍摄的电影B、近代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C、中国第一步
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D、插曲后来成为国歌的影片9、中国电影事业起步的标
志是:A、1905年
《定军山》的首映成B功、1906年《定军山》的首映成功C、1905年
《渔光曲》的首映成年功D、1907《渔光曲》的首映成功10、中国第一
部获得国际大奖的影片是《渔光曲》,它的导演是:A、
蔡楚生、王人B美、蔡楚生、王美 3A B 人 C D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19世纪


蔡楚生、张石川D、蔡楚雄、王人美11、
《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它是哪部片子的插曲:A、
《歌女红牡丹》B、《定军山》C、、D《渔光曲》《风云儿女》12、电视普及的重要
原因是:A、生活
水平的、新中国的成B、技术的进步C提高、生产力的发展D立13、我国电视事业诞生的标
志:A、
上海电视台开始试播B、北京电视台试播C、
天津电视台试播D、广州电视台试播14、
右图是当今互联网上最受大众欢迎场QQ的景,那么互联网有
哪些方面优势:的①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②虽然快捷
速,迅但费较用打之电话要便宜得多可 ③了以高度互动,
双向传受 ④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A、信息①②③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15、四大媒介的产生
顺序是:A、报刊、
广播、电视、网络B、网络、电视、报刊、广播C、报刊、网络、电视、
广播D、网络、电视、广播、报刊、16、下
列关于互联网的兴起表述正①确的是:互联网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使社会生活 ②交往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③使人们的生活更加
丰富多彩 ④使人们的工作突破了空间的限A、①②③④制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7、下
列有关大众传媒的影响,正确的是:①大众传媒对社会思潮的影响复杂而有新 矛盾②闻导向的作用 ③有利于人与人
之间的信息沟通 ④有利于社会化程度的加A、①②③④ B强、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18、
党和政府为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采取了很多措施。下列措施不直接A具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