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语文部编版高中必修下册(2019年新编)9-1《说“木叶”》教案.docx
2023-04-16,文件大小: 52.49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3.9《说“木叶”》教学案【教学目标】教学思路目标梳理教学思路核心素养文本解读研习准备情景导入题目剖析知人论世知人——林庚论世——写作背景整体感知正音讨论交流文本研读探究鉴赏随堂练习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读全文,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特质。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作者说理的层次与逻辑,学习作者是如何从材料的梳理和考证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恰当的理论去解决问题的方法。审美鉴赏与创造: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辨析诗歌精微的语言,进行文学鉴赏,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文化传承与理解: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以及对诗的热情,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文本解读本文从古诗词中多用“木叶”而不是“树叶”这一有趣的现象入手,集中大量资料深入分析,探讨现象背后的原因。作者从古代实词创作和鉴赏注重“暗示”这一角度阐释,结合创作与鉴赏的心理,作了细致而深入的研究,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解说的非常清楚。学习本文,不仅要把握基本观点,理解作者说理的层次与逻辑,还要体会文中所举诗句的意蕴。另外,还应当学习这篇研究文学现象的论文如何从材料的梳理和考证中发现问题并运用恰当的理论去加以解决。这篇文章注重考证,但写得并不枯燥,阅读时要细加体会。【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比较 “(落)木(叶)”与“树


我们的古典诗词,用
短简的几字个,造就的却是丰富的情感与博后的大境。读意满口余香,却是妙处难与君跟说。这
诗歌的语言是密不可分的。本
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咬文嚼二字,学习《说“木叶”》、题目剖析“说”是一
种文体。“说”是“
谈谈”的意思,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大多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对见解,写法比较
灵活。《说“木叶”》
就是谈谈古代诗歌中的“木叶”这个形诗象。歌中的“木”国
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野芳
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 欧阳修《醉翁亭记》月出照园
中,珍木郁苍苍。—— 刘桢《公宴诗》曲径
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破山寺后禅院》木
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荒城虚照碧山月
,古木尽入苍梧云。—— 李白《梁园吟》霜
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李白《秋下荆门》黄牛峡静滩声转
,白马江寒树影稀。—— 杜甫《送韩十四江东省觐》落叶
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马戴《灞上秋居》沉舟侧畔千帆
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落叶
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乐
建兵——朱国《也“木叶”》说木叶树叶落木落叶《全
唐》73次28诗次24次204次
(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教学难点: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解与运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文学作品中,一个字精妙与否,足以决定作品是流光溢彩,还是黯然失色。尤其是


宋次》18次1词10次47次《
元曲选82》次-------------50次93次三、知人论世知人——林庚(1910—2006)字
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319。3年出版了第
一本自由体诗集《夜》。林庚
先生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古典文学
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在唐
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年少时“清华四剑客” (吴组缃、李长之
、季羡林)之一;年老时“北大中文四老”(吴组缃、王瑶、季镇淮)之一。 北大诗歌中心主任。知行合一的学者诗人。“
喧闹时代的隐退人知者”。——写作背景本文
选自《唐诗综论》。林庚
先生的《唐诗综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把这一课题的研究提到了现代学术的高度,同时也把唐
诗风貌的系统化研究留给了后人。本文作者在“木叶”上所下的功夫,对我们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
有启发。它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该怎样欣赏古诗词,推而广之,启发我们去思考该怎样欣赏文学作品。知识
卡片-文学评论文学
评论又叫“文艺评论”,既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探讨、体会、评价的科
学研究活动,又是指反映这种研究成果的一种文章样式。其任务在于揭示艺术现象中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
义,探讨艺术创作的方法和规律,以提高文艺创作的水平;还要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作品,培养和提高读者的艺术
欣赏能力和健康的艺术情趣。文学评论必须对作品有总的评价,并且对这个评价有一定论证过程,但作品分析
就未必对作品要有总评价。文学
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四
、整体感知1.正音征戍(shù)招徕(lái)落木萧萧
(xiāo)涔阳
首cén)陇((lǒng)得筌鱼忘(quán)寒砧(zhēn)桅杆
袅wéi)秋风袅((niǎo)
《全


(xī)迢远(tiáo)灼灼其华(zhuó)亭皋(gāo)冉冉
(rǎn)门栓(shuān)2.讨论交流学
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点
拨:是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的结全文”顺序层层深入来展开的。学
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划分文章层次。点
拨:发现问题(1-3段
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木叶”是
)列
为诗人所钟爱的艺术形分析问题(象。4-6段
)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解决问题(
7段第总)结全文,一字之差,相隔千里本五、文。研读(一)发现问题1.作者
谈了一个怎样文的学现象? 点
拨:①“木叶”是
历代诗人笔下钟爱的对象。②诗歌中有用“树”,有用“叶”“树叶”“落叶”
却无人过问。 “木叶”一用再用,且有所发展(落木)
产生过许多精彩的诗句。③其中
关键在于“木”字。2.为什么
在中古典诗歌很少见到词“叶”这个树汇?(请有合结段关、落,文中语句整用合概括点答)回
拨:“树”
具有繁茂的枝叶,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树”和“叶”之间有太多的一致,
二者在概念和意味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因为古代诗人文字洗练,又习于用单字。(
二分析问题3.)文中阐释了“木”
形在象上有些哪征特?? 点
拨:“木”
在形象上有两个艺术特征:其一, “木”比“树”
更显得单纯,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其
二, “木”不但容易让我们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
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木”的这
两个特征体现了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4.结合文章有
关段的,分析“树叶”与“木叶”“落叶”落区别有哪些,成完下面表格。
窸窣


在什么场合才用“木”?2吴
均的《答柳恽》的“高木”和曹植的《野田黄雀行》中的“高树”可以互换吗?为什么?第
五段3“木”会让我们想起什么?为什么?4“树”会
让人联想到第六什么?段5“袅袅
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下落的叶子带给人怎样的感受?6曹植
《美女篇》中“落叶”有什么特点?7司
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与“木叶”相比有什么不同?8“落木”和“木叶”有
什么不同?意象颜
色触觉意味树叶褐绿
色密密层层、浓荫繁密充木叶(1)(2)实(3)落叶(4)(5)(6)落木比木叶
更显得空阔,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点
拨:(1)微
黄 (2)干燥、不疏朗(3湿润 )、飘零之意(4)繁密
绿色 (5)饱含水分春夏之 (6)交5.本文所
谈诗歌的“暗示性”对我们欣赏诗歌有什么启示?点
拨:本文
谈到“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它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
尽的言说”。所
谓“概念中的意义”,大约是指在字典、辞典上可以查到的词语的意思。有人称之为言内义,它明了
确定。而作为概念的影子的暗示性,所指的是概念以外的意义,如象征义、深层义、言外义等,这样的意
义是不确定的、有弹性的,是要依据上下文、整首诗来表达或理解的。在诗歌鉴赏中,不仅要玩味语言的言
内义,而且要玩味概念以外的意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鉴赏诗歌的旨趣。6.“然
‘则高树则’饱满,‘高木’则空阔,这就是‘木’与‘树’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如何理解句中的“
相同而又不同的地方”?点
拨:这句是说“木”和“树”
在概念上是一致的,但在形象意义上却不同,“木”一般是于秋风叶落的情景中
取得鲜明的形象:空阔、单纯。而“树”则要借助树叶的多来表达饱满的感情。“高木”比“高树”更显
得空阔。
第四段1古代诗人


而有感修的养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怎样句解理中的“敏有”和“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