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北师大版历史必修1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跟踪训练.doc
2023-04-17,文件大小: 40.00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分体现儒学的有利于官员 D.独尊地位 综合素质提升4.
魏文即帝曹丕位后,中式省正书成立;西晋以后代历,都沿袭曹魏立中书省,只有北实周行官制六
;隋朝时期,废六官制,置内史省,即中书省,隋炀帝末期,他又曾改内史省为内书省;唐朝初
期,命中书省为内史省,后复命中书省。这表明A. 曹魏
制度奠定了历代政治 格局 B. 魏晋时期三省六部制已经存在C. 君
主集权专唐代官制 D.制制度不断加强 根植于历代传统5.有
学者认唐为,代前期央中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事
,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A. 剥
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拥 B.力 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 阻隔
皇帝与各州府的成为 D.联系 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第 1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单选题1.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北宋制度设计记述出处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警,此制兵得其道也。《文献通考》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乏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子语类》A. 通过分化兵权铲除割据基础 B. 成效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C. 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 D. 致使旧弊虽除、新弊渐生2.1983年湖北张家山汉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包括《二年律令》,内称:“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这一规定A. 旨在增强中央权威维护统一 B. 目的是厉行法治突显皇权至上C. 促进了国家政务的有序运行 D. 有利于强化各级官员责任意识3.唐初进士试时务策五道,策问中加入儒家经典和历史方面的内容,在定成绩时还要看策文的辞藻。这一做法A. 表明重文抑武政策的推行 B. 立足于提高官员文化素养C. 充


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二下省名称分别改为风阁、台鸾,通加过授“同台凤鸾阁平事章”衔头
,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扩
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为官员提 权 B.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 便
于实现对朝玖的全面控制 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7.下表宋代
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下据表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
出两宋时期A. 世
家大族影响巨社会阶层流动大 B. 加强C. 宰
相权力日益下科举 降 D.制度功能弱化8.
东汉实行“郡察孝廉,州举茂才、的制度,州”郡都必须定期向
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人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一制度A. 导
致儒学独尊局 面 B. 说明察举制名存实亡 C. 利于世家大族掌严 D. 权重削弱了中央集史9.权
载:(元)世祖后忽必烈即位,委派官员到各地事署行使中,职书省在权……距离省治远较偏
的地区分道设宣慰司,边陲民族地区的宣慰司及其所辖机构,参用当地的土官任职。对此材料理解正确
的是A. 行
省是元朝管辖地方的唯中央政府加强了 B.一机构 对地方的有效管理C. 反映
了当时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D. 行省长官为蒙古人与汉人且掌握实01权.元朝的大一统
超迈前代,其疆域“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左辽,越南为海”。表实施有效
管理,在全国分设十个行省。行省的设立旨在A. 独
立民政事务,调动地方政治自主性 B. 加强中央集权,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C. 监察地
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控 制 D. 防范宰相擅权,提高中央政府行政效率11.宋代“
取士不问家世切考”“--诸试篇”,采取了弥封(糊名)、眷录等措施,出现了“婚姻不问
阀阅”“所交不限士庶”等新现象。这些新现象的出现说明,当时A. 门
第观念根深蒂固 B. 宰相权力日益社会阶层流动 萎缩. C加速 D. 科举制度功能.下表是唐代12弱化
宰相及科举入仕宰相数据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时
期初唐武则天玄宗肃宗至德宗顺宗至武宗宣宗至僖宗宰
相数9631515目639698科举
入53122仕216986科举
入7.仕%9420.5337.2933.3371.8887.76第 2

6.武


科举制度之下,君主专制强化B. 初唐
科举入仕宰相比例很低,说明世官制还有很大影响C. 唐朝
科举入仕宰相比例逐渐成上升趋势,说明科举制在选官中的作用增强D. 唐朝
科举入仕宰相比例逐渐成上升趋势,说明唐代的行政效率逐步提高二、简
答题13.阅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一 唐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括包,最基础的识字写字训练、传统道德培意识的
养、历史及日常生活知识的介绍和诗文辞赋写作的练习等等,而这些教学内容的载体则是当时的蒙学
教材。唐代的蒙学教材或沿用传统的儿童读物,如《千字文》、《急就章》、《仓颉篇》等,或直接
采用儒家经典,也有时人新编的蒙学读本。这些启蒙读物的功能往往是多元综合的,其中贯穿
了对儿童的身心惨养、处世技能、知书达理等多方面的培养。——王
利器《颜氏家训集解》材料
二 唐代的蒙学教育已不仅仅局限于官宦士大夫之家,一般的平民百姓也开始注重对儿童进行启
蒙;不仅在京师州县有官办的小学,在偏僻的乡村也有学生家长集资延师设立的小学校,如前引《太平
广记》“田先生”条的记载。唐代的墓志中更是记载了许多孤贫子弟因请不起教师只得在家中
接受母兄教育的事例:如元稹、李绅等人就是受业于母亲,韩愈更因幼年父母早丧而由兄嫂教育。正
是由于他们童年时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博览百家之
书,遂成为一代大家。唐代之所以出现这种“圣人之教”遍于乡野的现象,关键在于唐代的科举
选官制度打破了以往门阀出身的限制,扩大了统治者的阶级基础,只要是“学而优”的读书人,无
论是官宦子弟还是贫民子弟,均有可能通过科举考试这条在当时相对公平的路径步入仕途,实现自
己的人生理想。——邹志勇
《唐代蒙学述略》(1)根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蒙学教育兴盛的历史背景。(2)根
据材料二,概括蒙学教育的社会作用。综合上述料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蒙学教育担承
的社会功能。14.中国
古代皇权受到多种因素制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内一侍侯莫陈利用(注:人名)以幻术得幸,骄恣不法,赵普(宰相)按其罪请诛之。帝(
宋太宗)曰:“岂有万乘之主不能庇一人乎?”普曰:“陛下不诛则乱天下法,法可惜,此一竖子
何足惜哉!”帝不得已命诛之。——《宋史
纪事本末》卷三第 3

A. 唐朝在


二 嫔妃久不得迁,屡有干请。上(宋仁宗)答典无以故(制度)朝,延不肯。行或对曰“出圣人
口为敕,敢谁不从?”上笑曰:“汝不信,试为降旨政府。”政府奏以法无上收。嫔曰示“:
凡事必与大臣佥议(共同商议),方为诏敕。”——盛如梓
《庶斋老学丛谈材》料三 上
南(宋孝宗)因言:“览近朕《神宗纪》见是时多异甚灾,何故?”魏杞(宰相)等“天出奏:
灾异谴告人君,正如父母训饬人子者。不必问自己有过无过,但常恐惧修省而已。”上曰:“
卿之言甚善,若不恐惧修省,自取灭亡之道也。” ——《皇宋中
兴两朝圣政》卷二九请回答
: (1)
据材料一,指出宋太宗对治罪“侯莫陈利用”态。的变化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宰的相传职能统
。(2)
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对“敕诏”制度的规定。结所合学知识,指定这一度出在唐朝的制规源渊
及具体表现。(3)
据材料三,概括“魏杞等奏”体现的思想观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早完整提出一这思的儒想
学家。(4)综
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中国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参
考答案题
号123456789101112答案DDDDDCBCBBCC13.(1)
背景:社会经济的发展;科举制度的推动;放开与繁荣的社会环境;地方教育体展统的发
。(2)
作用: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社会功能:传承
儒家文化;继承优秀教育传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文化支持。14.
(1)变化:从保护到同意赐死。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事。(2)
规定:君臣共议。渊源:三省六部制;表现:中书草拟;门下审核;尚书执行。(3)观
念: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儒学家:董仲舒。(4)
因素:法律、制度、相权、传统思想、皇帝的道德自觉。第 4

材料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