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教案.doc
2023-04-18,文件大小: 31.00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孔雀东南飞》教案教学目的1.认识汉乐府民歌主要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两汉及魏晋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重要阶段。认识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2.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3.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重难点1.学习本诗通过人物对话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的特点。2.学习本诗的铺陈、比、兴手法。教学设想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具有相对完整的情节,诗中人物的对话极富个性,拟采取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进而理解全诗主旨,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简介乐府诗,简介本诗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2.初读全诗,把握全诗情节。教学过程一、导入。谁记得,《木兰诗》选自何处?提示:北朝民歌。师:单元知识短文指出:“两汉及南北朝是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古乐府民歌是文学史上的珍品,《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齐名,与之并誉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这是迄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叙事诗有相对完整的情节,有具第 1 页


徐陵编》,是《诗经选、《楚辞》之后最早的一
部古诗总集。3.
学生默读“预习提示”,思考问题。①从表达
方式的角度看雀歌的发展,《孔诗东南飞》与《诗经》、《
江涉》有什么(不?同《诗经》、《涉江》是抒,诗情《孔雀东南飞》是叙事诗。
)②本诗的主题
思想是什么?作者怎样来表达主题思想的?(
过塑造通卿焦仲兰刘、芝的人物象形)作品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刻画
人物形象的?(曲折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人物对话。)叙事诗和
抒情诗的主要区别在于:抒作诗,情者直接借景(或物
)抒情。叙事诗借助于故来情节塑事的人物形象,造抒发作者的思想
感情,表歌诗现的主题思想。着我让循们叙事诗这条表达主题的线索
,来读这一首长篇叙事诗。古诗也常常寓抒情于叙事。二
、初读。1.圈画
出读不准的字,不理解的词及古今异义的词。2.找
出文中的十九个“相”字。(只作上记号,备用)3.标
出全诗各自然段序号。4.对
照小序及书下注释读懂全诗。三
、把握情节。第 2 页
体的人物形象。(板书课题)1、什么叫乐府呢?乐府诗是指一种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置的音乐机关,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用于朝廷典礼和宴会上演唱。这些歌谣和文人的诗歌,后来就叫“乐府诗”,成为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乐府诗的范围逐渐扩大,一些虽未合乐而袭用古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的作品,也统称为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构。以备朝廷之用。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2、《玉台新咏》由南朝陈朝


用一句话概括本诗故事发生时的间、地点、人物及起因、经过、
结果吗?例
:东汉末期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官卿仲焦之妻被焦母休后拒婚不嫁
与仲卿双双殉情。2.本诗
共有33个自然的,具有相对段整完故事情节,请按开端——
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理清全诗情节。学
生讨论,教师归纳:第(1)段
—(2)段 开端第(3)段
—(12)段 发展第(13)段
—(22)段 再发展第(23)段
—(32)段 高潮、结局(33)段
尾声(此
时学生如未将第1自然段单独列出,教师不必强加,待到最后研
读时再解决第1自然段的起兴问题。)3.师:
请为每部分(包括每部分内的拟一)层次小标题。“兰
芝自诉”——“兰芝遣归”——兰“芝拒婚”——“兰芝殉情”
——“合葬化鸟”四
、朗读全诗(教师大声带读,学生跟读)。注意
读准:箜篌、襦、葳蕤、蹑、玳瑁、珰、便誓愆) ( (pi á n)言
、 否 (pǐ)泰、鹄、幡、骢、赍、鲑五
、同桌互译。译前
示一:提正正确确“姥公”(偏指“姥作”、“)息”(偏“指作“)、”
父兄”(偏指“兄”)、“父母偏”(指母)、“弟兄”(偏指“
兄)”等偏义复词。揣摩的窍门是根据句意、文意理解偏指义。提示
二:注意有些词的古今意义差别。如”“自由:,今义为“自由自在”,古义为“自作主
张”;“可怜”,今义为“值得同情”,古义
却可作“可爱”讲;“却”今为转折连词,古义却有“退”,“回头
“;“要”今义为”义需要、要求”,古义却可作“约定”讲;“适”今第 3 页
1.你能


适合”,古义“有“刚才”义;“劳劳”今不用,古义作“怅惘若失
”讲;“奄奄”今义作“气息将绝”讲,古义却可作“暗沉沉”讲。六
、作业本课后整理:诗中“相”、“
谢”、“见”、“迎”、“自”、“
适”的用法。第
二课时教学要点1.学习本诗所用的铺陈、比兴
表现的手法。2.了解本诗现实主义与
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3.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本诗塑造人物的手段。辨
析词义以设
疑析、疑、疑释方的式,分析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汉乐府常
用的表现手法:赋、比、兴。1.
本诗开头两句(第1段)游离开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明确
:不能删诗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它为全法制造一种徘徊顾恋
的剧氛悲围,又提有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这是《诗经》中
常用的“兴”,托物起兴。第1段可独立为“序曲”。2.①
第2段13从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烦太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
系?明确
: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就是细致铺叙,称为“赋”。这
里写得简练有而次层,意在强调兰小从芝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
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②要
求学生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明确
:第13段是第2段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
养,但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第9段
写兰芝临别“严妆”,着意装饰,穿的,戴的,披的,挂的,
都一一陈,铺意在表兰现芝被逐离开焦家前临事不乱、从容镇定、第 4 页
义为“


端倔强、可爱的性格。既突出了“妙精世无双”,反衬封建势力的罪恶
,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③第2段
从时间上岁13(—17岁)作了纵段铺陈,第的9则从妆束
、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无论那一种铺陈,都塑对造人物形象、
推动故事情节起了积极的作用。(
《中时学过的乐府诗初陌上桑》,在描写秦罗敷的美貌时,也是用了
横的铺陈: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须髭。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
五马立踟蹰)3.
文中用了哪些比喻?本体、喻体有哪些相似点?提示:
写兰芝美“,用葱削根”喻手的白、嫩、尖;用“含朱丹”喻嘴
的红润。写他们对爱情忠贞,用“石磐”喻仲卿的坚定,用“蒲苇
”喻兰芝的柔韧。小结
:赋乐比、兴是、府诗常用的表对现法。它手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
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学习乐府诗时应予以重。视4. 本诗是以现实
生活中的人和来事表现现实生活本质用,主要的了现实主义
创在手法,为什作么尾声中又写了“化鸟?一节呢”这岂不破坏
了全诗的统一示?提风格:最后一节“
化鸟”表现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封建制度
的抗议和嘲弄全与,诗的主旨,歌颂贞忠不渝爱情及对压迫的反抗精神
一是致一的。这节满充浪漫主义的色彩。 如果说经诗《》中的民歌是
我国歌实主义诗现传统中的源头,屈原的《涉江》具有浓郁的浪漫
主义色彩。那雀,《孔雀东南飞》么孔以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
结,满充了漫浪色主义彩。而中间叙述焦、刘爱情剧悲,多则用现实主义
描写手法。统观全文,作者使开头统中间、传、很好地结合起来,
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和体。这是一整现实主义篇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
杰作。六
、布置作业:第 5 页



里人讲述故事《孔雀东南飞》。第
三课时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
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诗事叙表现主题的方法和作品的
思想内涵。教学过程一、分析人物形象
焦仲卿:1.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焦仲卿
和刘兰芝2.从
上文语言和语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样一个人?1 ).
联系上下文,理解“黄泉共为友”的含义。明确
:在揭示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后,确仲卿明焦地表示要与兰芝“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以此来向母求焦情。卿说仲明对爱情的珍
惜和忠贞。2).
联系全文,理解“黄泉共为友”。明确
:①向焦母求,情时仲卿表示与兰芝永不分离的决心:“结发
同枕席,黄泉共为友。”②在
焦母的压力下——“遣去慎莫留!”仲卿则表示了他坚定的信念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③在
母焦的淫威,下卿仲仍未改变初衷,对幸福生活还存一线希望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④在
送别兰芝的途中,仲卿还是信誓旦旦:“不久当还归,誓天不
相负!”⑤在得知兰
芝改嫁的消息后,一线希望已绝,他毅然表示:“吾独
向黄泉!”⑥兰
芝已死,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于是他——“自挂�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