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课题18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教案.doc
2023-04-24,文件大小: 654.50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课题18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戊戌维新运动1.背景:(1)政治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的发展。(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的壮大。(4)思想基础: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倡导改革。(5)支持者:维新变法得到了光绪帝和一部分官僚的支持。2.过程:3.结果: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外,均被废止。4.失败原因:1


(1)客观上:守旧势力强大。(2)主观上:维新派力量弱小,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寄希望于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5.影响:(1)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2)经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思想:推动新思想的传播,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维新派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不尽相同,主要差别在于是否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差别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影响,认识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二、义和团运动1.原因:(1)根本原因:《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2)直接原因:山东民众的反洋教斗争。2


性:盲目排外,没有先进阶级领无;导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对
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1)“灭
洋”,说明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触及了
时代救亡的主题,但也带有盲目排外的色彩。(2)“扶清”,具有爱国主义的
色彩,但将“中国”和“朝廷”“大清”等观念混同,对清
政府的阶级本质认识不清,说明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①从
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和不屈精神。②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是中外反动势力
联合绞杀的结果,体会
农民运动的局限性。三
、八国联军侵华3
2.经过:3.评价:(1)进步性: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向,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迫使列强改变瓜分中国的侵略计划。(2)局限


义和团运动。2.经过:(1)北
方。(2)南
方: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根基。四
、民族危机的加深——《辛丑19011.签订:条约》年9月7日,清
政府被迫签订《辛丑.2条约》。内容:条约主要
内容主要危害惩办“首祸诸臣”,禁
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
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赔偿各
国仇敌之会”清
国白银本息共加剧了中国计约9.82亿两贫困和经济衰败将北
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
为 “国中之国侵”(华大本营)4
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成
1.原因:(1)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直接原因:镇压


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
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个沿铁路12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
重要地区驻扎军队严重
辛丑条约》尽管没有割地、开埠通商的规但它定,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
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特别是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的规定,标志着清
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使中国完全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
辛丑条约》的内容,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列强侵华的影响。探究点
一 戊戌维新运动1.维新变法的背景5



料天下皆知朝廷之 自台事一 ( 割让台湾 ) 后 ,不可,人恃无固志奸宄生心,。加……
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蹙乱,官差于下,乱机即无遍伏,强揭竿斩木 , 敌之逼 , 已
可忧危!——康有为《上
清帝第五书》【
思维交互】:(1)根据史料一分析康有为上书的主要背景。【微点拨】核心素养历
史解释关
键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关
键信息根据画线部分从内外两方面:提示分析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
内阶级矛盾不
断激化。史
料二今 变行固新法,为治强之计,然臣窃闻谓政有本末,不先定其本而徒从事于其末,无当也
。……立行宪 法, 大开以庶 国会①, 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
中国之治强 , 可计日待也 。②——康有为《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思维交互】:(2)据史料二归纳康有为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及其目的。【微点拨】核心素养历
史解释6



键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关
据画线部分①关键信息“立行宪法”可知其主张;根据画线
键信息根
部分②关键信息可知其目的提示:核心内容:实
行君主立宪制。目变法的:图强。2.对
维新变法的评价史
料一 救亡、革新与革命是近代中国三大急迫而突出的课题 , 救亡与革新曾激 扬
起历史的 波涛, 而启蒙之激发理启性 , 迪民智反 , 对迷信 , 反对愚昧 改 ,的思维方式和造几千年
生活方式,是一切变革与革命的前提。——马
洪林《戊戌维新的历史思考——纪
念戊戌维新100周年》【
思维交互】:(1)从史料一的观点出发,说明戊戌维新的历史意义。【微点拨】核心素养历
史解释关
键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关
键信息根据画线部分信息从民族觉醒、思想启蒙的角度归纳提示:促
进民族觉醒,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史
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 ,的中国政治体制 为现 代国
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7



是……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史学,如此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
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危
兆盖《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思维交互】:(2)据史料二和所学知简识,要评价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微点拨】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关
键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关
据画线部分归纳戊戌维新运动的积极;作用根据所学知
键信息根
识分析其局限性提示:变法
触动了传统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是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
点;但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以及资产阶级力量的薄弱,变法最终
以失败告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戊戌维新在推动中国
近代化进程中的意1.义政治上:维新派
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
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8



提倡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创造了有利条件3.。思想上:对
激发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为近代思想启蒙
运动的兴起开辟了促道路,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4.文
化教育上:百日维新中改革科举制,废除八股及设立新式学堂,为改革封建教
育制度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5.社会
生活上:维新派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对
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也起了重要作用。6.军事
:推动了上军事近有利于代化,军事力量的增强。【
名家评史】材
更多 甲午战后,料的人开始以宽容的态度,接受西学。谈西学不再如以往那样被
诋毁为“士林败类”“名教罪人”,而是“识者渐知西法之不能尽拒,谈洋务者不
以为深耻”……维新人士试图建构的全新内涵的“中体西用”思想是在曲折
中不断得到认同的。康、梁等人倡导的“中体西用其”,内涵上大大超过了洋务派所主
张的学习西方的器械、技艺的表层。——摘编
自刘长生、郑征成《中体西用思想与维新运动》9
2.经济上:维新派在经济上


读:维新派引入了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主张利用西方的宪政改造中国旧政体,超过了洋务派;但
没有从思想上清算“中体”旧思想,仍然以维护君主制为中心,具有一定的
局限性。探究点
二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义和团运动史
料一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全是教堂止焦干,住天。……
仙出神洞,下附山,着人体把拳传。——《山东义和团
调查资料选编》【
思维交互】:(1)据史料一分析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体现了。什么特点?【微点拨】核心素养史
料实证关
键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关
据画线部分信息“只因鬼子闹中原”说明了兴起原因;“全是教堂止
键信息根
住天”“仙”“神”等体现了:提示迷信色彩原因:列强侵略中国,中国
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特点:具有反帝爱国性
质;没有先进思想指导,具有落后性。10



料有二 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洋一支纸一便张,被乱刀拿还下。
有一家因有一根 火柴 , 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 。——《
微历历:1840—史1949史现场》【
思维交互】:(2)史料二反映了什么怎样问题?认识其影响?【微点拨】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关
键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关
据画线部分信息“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一根火柴”都
键信息根
是洋货,因此被杀,体现义和团盲目排外、落后和残:提示暴问题:义和团运动
盲目排外,抵制外来事比较残物;暴、落后。影响:盲目
抵制西方先进文,明不利于中国的发展和进步。2.八
国联军侵华战争史
料一 凡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人民,掠夺中国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
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商口岸以便它们长时期地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从间
接的影响��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