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202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单元复习提升.docx
2023-06-15,文件大小: 29.12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单元复习提升易混易错练易错点1 对民族交融的认识1.(2022安徽安庆一中期中)魏晋时期,匈奴贵族刘渊认为自己是汉匈和亲的后裔,并将汉高祖、汉光武帝、蜀汉昭烈帝(刘备)列为“三祖”。北魏皇帝更是认为自己是黄帝的后裔。这(  )A.反映了民族交融成为历史趋势B.体现了少数民族彻底抛弃旧俗C.导致了西晋末年的北方大动荡D.促使了内迁各族习俗影响汉族易错点2 选官制度与阶层流动2.(2022福建福州期中)东晋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擅长书法,但迷信鬼神,没有军事才能,却因为出身按照惯例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这说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A.以门第作为主要的标准B.通过考试来公平录取C.由地方官自下而上推荐


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
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然敕字,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表
明,唐代三省六部制 (  )A.杜绝
了皇帝主观臆断B.一
定程度减少了失误C.有
效制约了君主专制D.开始
出现分权与制衡
D.以道德品行作为标准3.柳芳的《氏族传》记载,隋代实行分科取士政策之后,时人称此举导致了“士无乡里,里无衣冠,人无廉耻,士族乱而庶人僭矣”。这说明科举制的实施(  )A.扩大了隋朝的统治基础B.彻底地打击了士族势力C.导致了隋朝的迅速灭亡D.推动了社会生活世俗化易错点3 三省六部制与皇权的关系4.(2022湖南三湘名校联盟期中)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


年间,唐太宗曾签署一份向未满十八岁的强壮男子征兵的敕书,但魏征不肯签署,导致
该敕书最后作废。这表(明当时  )A.官
僚体制尚可制约皇权B.三公制度
发展到巅峰C.门下省
掌控最高决策权D.科举制提升了官员
素质易错点4 
租庸调制与两税法6.唐朝
前期,租庸调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唐代宗大历年间,国家财政收入
的重点开始转向田亩税。赋税征收重点转变是由于当时(  )A.小农经济
的发展壮大B.实行“
不抑兼并”的政策C.商
品经济的日益发展D.国
家无法直接控制人丁7.(2022辽宁
六校协年)780作体期中,唐德宗开始实施两税法,规定“凡百役之费,一钱之
敛”,由此大量农民开始走出家门还产去市场盈利,生大量富民阶层,因此
两税(  法)A.促
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
5.贞观


生经济领域的新因素C.改变小农经济
主导地位D.缓解城市用工困难局面答案
与分层梯度.易混易错练1.A2.A3.A4式解析B5.A6.D7.A1.A 
材料“匈奴贵族刘渊认为自己是汉匈和亲的后裔”“北魏皇帝更是认为自己是黄帝的后裔”体现的是少数民族对汉
文化的认同,说明当时民族交融趋势的
项,A项正确,C加强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汉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D项
错误。易错分
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的表:经济现魏晋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与当地汉人错
居杂处,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
汉族学习农业技艺,逐渐脱离了游牧生活。而汉族人民也向少数民族学习畜牧经验,接受他们
的食物、服装等。
B.催


,与汉族士人者合沿袭作,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
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文
化:西晋时期,内迁少数民族大多已使用汉北魏语;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
用语言。西北少数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民族
心理: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胡交流“,”“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
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2.A 
根据“没有军事才能,却因为出身按照惯例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
可得出当时的选官制度以门第作为主要的标准,A项正确。3.A 
据题干士族乱而庶人僭矣”,里无衣冠,人无廉耻“士无乡里,可知,隋代废除
乡举里选,使得世家大族垄断选官的特权被打破,而底层庶人可以通过参加考试
做官,这体现的是官僚政治的发展,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扩大了统治,制基础,故
选A项。易错分
析 科举制的历史作用(1)科举制打
破了世家大族对选官权的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有利于
中央集权的加强。(2)科举制的实行提高了官员的
文化素质,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政治:这一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


进了古代教育的发展,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气。4.B 唐代实行宰相
集体议政,政事堂是最高议事机关。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的政
府法令,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然决,后由皇帝敕批,再由政事堂盖上中书、门下的
印章,然后下发,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的失误,B项正确。“杜绝了皇帝主
观臆断”的说法过于绝项对,A错误;唐代中枢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C项错
误;材料无法体现“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项”D,错误。5.A 
据材料“唐太宗曾签署一份……敕书,但魏征不肯签署,导致该敕书最后作废
”可知,此时的官僚体制对皇权形成一定程度的制故约,选A项;材料只涉及唐太宗
时期,没有与其他时期进行对比,无法得出三公制度发展到巅峰的结,故排除论B项;门下省
负责审,故排除议C项;材料未涉及科举制,故排除D项。易错分
析 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作模式(1) 职
权分明,分工合作,行政效率高。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
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尚(行书省),经由三省处理。三省之间既能互
相牵制,也能分工合从作,而提高行政效率。(2) 节
制君权,减少施政失误。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
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
(3)科举制促


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建立制约机制,有利于减少统治
者的决策失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走向成熟。6.D 
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度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
授田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人
口大量逃散,按人丁征收赋税无法得到保障,于是政府只好按,田亩征税故D项正确
。小农经济的发展壮大不是赋税征收重点转变的原项,因故A错误;宋朝时实行“
不抑兼并”的土项,故地政策B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材料现象无关联直接,故C项
错误。7.A 
根据材料“大量农民开始走出家门还产去市场盈利,生大量富民阶层”可知两税
法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经济领域的新因素,B项错
误。唐朝仍以小农经济为主导,并项,未改变C错误。材料并未强调“缓解城市用工困难局面
”,D项错误。易错分
析 两税法的实施特点及其影响(1)新的
背景: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被破租庸调,坏制无法维持,为增加政府的
财政收入而推行。
(3) 三省六部制有


的主要标准为财产,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人身
依附关系。(3)新的对
象:贵族、官僚、商人均要按财产纳扩大了税,纳税面,使赋税负担相对
比较公平。
(2)新的标准:征税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