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原文.doc
2023-06-20,文件大小: 12.50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原文  谈读书  作者:培根  读书之用有三: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  怡神旷心最见于蛰伏幽居,增趣添雅最见于高谈雄辩,而长才益智则最见于处事辨理。虽说有经验才能就一事一理进行处置或分辨,但若要通观全局并运筹帷幄,则还是博览群书者能胜任。  读书费时太多者皆因懒散,寻章摘句过甚者显矫揉造作,全凭书中教条断事者则乃学究书痴。天资之改善须靠读书,而学识之完美须靠实践;因天生资质犹如自然花木,需要用学识对其加以修剪,而书中所示则往往漫无边际,必须用经验和阅历界定其经纬。  讲究实际者鄙薄读书,头脑简单者仰慕读书,惟英明睿智者运用读书,这并非由于书不示人其用法,而是因为其用法乃一种在书之外并高于书本的智慧,只有靠观察方可得之。  读书不可存心吹毛求疵,不可尽信书中之论,亦不可为己言掠辞夺句,而应该斟酌推敲,钩深致远。  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枣,但有少量书则须细细咀嚼,慢慢消化;换言之,有些书可只读其章节,第 1 页


敏锐,笔记可使人严谨;故
不常作笔记者须有过目不忘之记忆,不常讨论者须有通权达变
之天资,而不读书者则须有狡诈诡谲之伎俩,方可显其无
知为卓有见识。  读
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
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
云:学皆成性;不仅如此,连心智上的各种障碍都可以读适
当之书而令其开豁。  不求甚解  作者:
马南  一
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
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
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
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
》这篇短文中写道好:"每读书,不求甚解;有会意,便欣然
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
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
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第 2 页
有些书可大致浏览,有少量书则须通篇细读并认真领悟。有些书还可以请人代阅,只取代阅人所作摘录节要;但此法只适用于次要和无关紧要的书,因浓缩之收如蒸馏之水淡而无味。  读书可使人充实,讨论可使人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
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
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
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
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
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
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
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
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
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
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
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
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
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
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
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
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
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第 3 页
常清楚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