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doc
2023-06-20,文件大小: 20.00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描写出的一幅幅美妙的风景图,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学习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  2、背诵四首诗,重点理解诗词中景物描写和抒发感情的佳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古诗文修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1、体会四首诗的意思。  2、品味诗、词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  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第 1 页


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
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
首壮丽的诗篇。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
雄浑苍劲的风格  2。、朗读第 2 页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国的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分别有哪几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  生: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师: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学习《观沧海》  1、走近作者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


范读,学生听准字音、停顿  (2)生
齐读,师指导其不足之处  (
3)生自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3、研读诗歌  (1)教师
讲解: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
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
功立业的抱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
、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
,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
形,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
的气势。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
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接着写山岛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
的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
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
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面对迷
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第 3 页
  (1)教师


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
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  (2)学生
合作探究: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  教师点拨: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
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
。“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
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大海的
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
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
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
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
雄浑诗句。  小
结:“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
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
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
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
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
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
的气概。  
4、学生自由诵读并背诵全诗。第 4 页



三、研读《次北固山下》  1、解
题:  古时
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
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一联闻名。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2、朗读  
3、研习诗歌内容:  
⑴疏解诗句:  
客路,指旅途。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
客路”与“行舟”相对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
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书,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
意。  
⑵整体把握:  
①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
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
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  
③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明确:第 5 页
  


①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
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②在天将明未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
之中。“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③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
,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  
⑶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
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
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
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
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
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
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
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
上使人愁”相比,显得开朗一些。  
4、学生练习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研读《闻王昌龄左前龙标遥有此寄》  教学目标:  1.有
节奏地朗读诗歌  2.通
过自己的合理想像体会诗歌的深邃意境。第 6 页
  


头语言描绘想像的画面,营造意境。  教学
流程:  一.文学
常识介绍  
李白(字、号、年代、小李杜)  
李白及其他作家的送别作品  体裁:七言
绝句送别诗  二.释
题  人物、事
件、距离  
三.整体感知  1.初
读课文(自读、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找出压韵的字  2.再读课文,
找出文中写到的景色(杨花、子规)  3.景物的特点  
杨花: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象之一  
子规:啼叫声哀鸣(不如归去)  4.眼
见飘坠的柳絮,耳闻子规哀鸣,本已撩人愁思,却又
传来好友被贬的消息。(事件)  5小
结:此景暗含了友人漂泊远方的羁旅之苦。  6.友
人远去,诗人的情感何以寄托?(我寄愁心与明月)  7.再读课文,表
现对友人的思念与同情。  四、
拓展第 7 页
  3.用口


念之情的句子  如:明月
却多情,随人处处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假设
你是月亮,到了龙标。你将会对月亮说些什么。  五.学生小
结  
六.布置作业  
收集相关名句,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  
【二】、指导自读《天净沙秋思》  1、解
题  马
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
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所作杂剧有《汉宫秋》《
青衫泪》《荐福碑》《黄粱梦》等15种。在他的作品中,
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
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天
净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
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天净沙,是曲牌名
。  2、朗读  
补充解释:  
⑴古道,指古代通行的道路。  
⑵断肠人,指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  
3、学生默读,根据课文展开想像,写一般描述性文第 8 页
  1.借月表达思


不要增删,顺序可调整,字数在150字左右。  
例文: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
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
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
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
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
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4、探究: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什么
样的感情?请按文章的层次作简要分析。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
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