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短歌行》教学设计.doc
2023-06-21,文件大小: 18.50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短歌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意象鉴赏并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教学方法】  诵读和鉴赏  【教学设想】  通过诵读、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具体教学步骤】  一、导语  毛主席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诚然,以毛主席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关于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第 1 页


都许,从此“挟天子
以令诸侯”。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
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
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
,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
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当时四
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  作为军事家:实
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
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
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
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
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
之管弦,皆成乐章”)。他继承并发扬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
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始创“以古题写时事”的诗风,
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第 2 页
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


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
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
繁荣。  曹操感
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实……  三、
整体感知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吟诵《短歌行》的相关
片段。学生读诗、交流。  
四、课文讲读  导析:这
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
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曾大力
强调“唯才是举”,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
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
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  
释忧:诗言志,歌咏怀,曹操的心情如何呢?唯一“忧”字可
总曹公心境。“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酒
真的能化解曹公之忧吗?通览《短歌行》全篇,可知好酒
并未使曹操真正地解忧,那么是什么样的忧愁令这位有着
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举杯消愁愁更愁”呢?  
朗读、讨论、交流、明确:一忧“人生苦短”。二忧“
求贤不得”。三忧“功业未就”。  析
结构析诗句: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分
解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第 3 页



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激疑:在里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那么愁的是什么呢?格调
(风骨)如何?  “对
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情调
悲凉,慨叹人生短促和年华消逝;更重要的是全诗洋溢着
高昂的情绪,蕴藏着及时努力的思想。而与诗人求贤未得
、功业未就有密切关系。  在这
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
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
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
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
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
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
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
恰当的历史评价。  
警醒:人生只有一次,我们总觉得时间还很多,其实,人生
苦短,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所以要珍惜生
命中的每一天,好好创造条件,把握现在,服务明天。  分
解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设
疑:这里引用的哪些诗句?表达了什么内容?运用的是
什么手法?第 4 页



朗读、讨论、交流。明确: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
。“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子?风衿》中的话,原诗是
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
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
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传给我
音信?)曹操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
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用典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
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
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
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
”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
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
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鹿鸣·雅》中的四句,描写宾主
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竭
诚待以“嘉宾”之礼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
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
,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即含蓄的表达方式
)。  分析3 明明
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
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第 5 页
  


问:这组诗句与前面诗段是怎样关联并发展诗意的?  
朗读、思考、交流。提示: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
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
,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
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因此使全
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
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
含有深意的(继而多样解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  第一
种说法: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
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
辍”,即停止的意思);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
的。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
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第二
种说法:“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天上
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这里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比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
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
从中来,不可断绝”。  分析4 月
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
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设
疑:前四句诗的内容可作哪些解读?第 6 页
  设


交流、小结:是自然环境描写。相传这首诗写于曹操与
孙权对战前夕,曹操在长江边宴请诸将,其实月近
中天,使诗人豪兴大发。同时这也是社会环境描写(可理解
为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也可理解为在三国鼎立的
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似乎
后者更贴切一些。  
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
,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
。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徬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
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
些人的关心和同情。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
和争取人才。而象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
有的感染作用。  设
问:最后四句是怎样表达主旨的?  分析提
示: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
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周公吐哺
”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
,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个
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
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第 7 页
  讨论、


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  小
结:《短歌�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