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苏教版九上《18、诗人谈诗》课文内容.doc
2023-06-21,文件大小: 13.50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苏教版九上《18、诗人谈诗》课文内容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曾卓  人们谈论鲁藜的诗,一般都没有提到这一首。而我对它却很有偏爱。  这首诗写于抗战时期的延安,描写的是诗人在一个深夜醒来时所看到的情景。  从门槛下流进的月光,诗人却误以为是曙光。从梦中乍然①醒来,是容易有这样的错觉的,李白就曾将床前的月光误认为是霜。他起来了,推开门看看,原来还是深夜。可以想见,他是习惯于黎明即起的。使他惊醒的是对黎明的期待。  他不再返回屋中,而是眺望着月光下的旷野:起伏的山峦,河岸边的山峦②的巨大的暗影……大地笼罩③在沉静中。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衬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夜在沉静中进行,黎明即将到来。  他独自面对大地,他感到自己是最初醒来的人。这里用了“感觉到”这个词语,就使这句诗有了更深一层的含意: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是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这里的诗人不是指他自己,至少不仅是指他自己。  我欢喜这首小诗的宁静而又深沉的意境,这在一般新第 1 页


锋队,武汉沦陷前
夕流亡到重庆继续求学,并开始发表作品。1940年加入全国
文协,组织诗垦地社,编辑出版《诗垦地丛刊》。1943年入
重庆中央大学历史系学1944习。至1945年从事
《诗文学》编辑工作。1947年毕业后回武汉为《大刚第 2 页
诗中是少有的。它反映了生活在自由的土地上,经受过战斗洗礼的诗人的纯净、乐观的心。  附 一个深夜的记忆  鲁 藜  月光流进门槛  我以为是阳光  开门,还是深夜  不久,有风从北边来  仿佛吹动了月亮的弓弦  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  河岸被山影压着  有星流过旷野去  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  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  曾卓简介:  曾卓,原名曾庆冠(1922-2019年 )。笔名还有柳红、马莱、阿文、方宁、方萌、林薇等。原籍湖北黄陂,生于湖北武汉。1936年加入武汉市民族解放先


》主编副刊。1950年任教湖北省教育学院和武汉大学中文
系,1952年任《长江日报》副社长,当选武汉市文联、文
协副主席5195。年受胡风案牵连,被捕入狱。1957年因病保外
就医。1959年下放农村。1961年调任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编剧
。1979年底平反,调回武汉市文联工作。出版的诗
集有《门》、《悬崖边的树》、《白色花(》合集)、《
老水手的歌》等,其中《老水手的歌》》获全国第二届优秀
新诗诗集奖作者在该书的序言中这样说:“我希望朴实
地唱出心中的歌:没有喧哗,没有装腔作势,没有矫糅造作
,不是仅仅用华丽的语言将诗装饰起来,不是仅仅用智慧
的语言将诗点缀起来。我知道,读者是不容易被欺骗的。”。所
著散文集有《痛苦与欢乐》、《美的寻求者》、《
让火燃着》、《听笛人手记》等,其中《听笛人手记》获
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还有诗论集《诗人的两翼》、剧作集
《处女的心》等。诗歌真诚朴素,饱含情感,特别是在
逆境中坚持创作,如《悬崖边的树》、《有赠》等,沉
郁中透露着刚毅,在孤苦中表现积极向上精神  鲁藜  鲁藜简介:。(1914-2019)原名
许图地,福建同安人,家庭贫苦
,未读完高小即开始干各式活路,随父兄迁徒于湄公河两
岸,得一台籍落魄文人陶冶影响,获得古典文学初步知识
年回1932。国,在海外飘泊16年。“七月派”重要诗第 3 页



帝大同盟,而后参加左联。1936年在沪
入党年1938,赴延安。入延安抗大学习,结业后任晋察冀军区
民运干事、战地记者。1949年任天津文协主席,1955年,
因所谓“胡风反革命案”而蒙难二十多年远离文艺界
。1980平反后,历任天津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中
国作协第四届理事。认为:“诗不可能是自我表现,不可
能是唯美的追求,更不可能是消遣、娱乐以至追求名利的
工具。”“诗就是射向敌人的子弹,诗就是捧向人民的鲜花
。”引入阶级学说。七七事变不久,胡风创刊《七月》,
取意为二:抗战与现实主义。先后为周刊、半月刊、月
刊,皖南事变后终刊。后又办《希(1945年1望》月-1946年10月),所
刊作品收入胡风主编《七月诗丛》,人称
“七月诗派年开1932”。从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醒来的时
候》、《儿时的歌》、《鹅毛集》、《鲁藜诗选》等。第 4 页
人。1933年加入反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