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docx
2023-06-26,文件大小: 245.37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1.把握诗词大意,背诵古诗词,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技巧。2.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阅读兴趣。3.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4.体会《咸阳城东楼》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5.体会《无题》中烘托、比喻、象征手法的运用。6.体会《行香子》中动静结合、白描和寓情于景手法的运用。7.体会《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中词人浓墨重彩的“愁”。【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教学难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四首古诗词的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资料。【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咸阳城东楼一、导入新课,走近诗歌教师:咸阳在古时候叫什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学生回答。)教师:当诗人和一个充满历史故事的城市相遇的时候,会产生怎样的情思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咸阳城东楼》。想要对一首诗有更深刻的理解,我们需要对作家及作品的写作背景有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相关内容。板书课题:咸阳城东楼(出示课件3)二、知识备查,扫清障碍1.作者简介教师:同学们,有一位唐朝的诗人,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他是谁呢?预设:(出示课件4)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晚年归润州


其,皆近体诗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
水”,故有“许浑千首湿”的美名。2.背景资料教师:了解
本,的背景资料诗有助理我们于解这首诗的内容。下面就让来们一起我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预设:(出示课件5)诗人在
宣宗大中三4(8年9年)任监察御唐的史候,大时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了。一个”秋天的傍他晚,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来,…风阵阵…凉
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即一起,于是在兴写下了这首意
蕴别致的七律。三
、初读本诗,整师感知教体: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
听读这首诗,注意读音与停顿。(出示课件6)教师
提示:注意读音。教师
提示:注意节奏划分。咸阳城东楼一
高上城/万里愁,葭蒹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欲雨来/风满楼。鸟
下绿芜/秦苑夕,宫鸣蝉叶/汉黄秋。 人行莫问/当年事,故国水来/东渭、流。四
细读本诗,精读教研细师:同学们,我们一起
仔细阅读本诗,然后做疏通赏析。(学生朗读
本诗,教师巡视()首联。出示课件7)诗句
展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洲汀。 预设1:“一
上”明触表时发诗人感情间之短瞬。
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曰《丁卯集》。


高城”指,阳城楼。咸咸阳秦代都城,在今西陕咸阳东北 。预设3:“
万里”则极言思愁空间之迢广遥大。预设4:“
蒹葭” 即芦荻(蒹,荻;葭,芦),暗诗《用·蒹葭经,》的意诗表思念心绪
。预设5:“
汀洲”指水中的小洲。教师
总结:首联第句一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教师
讲解:首联扣题,抒写景。情(出示课件8)教师:
哪位同学可以把首联两句诗翻译一下?学生:一
上登咸城阳高高,的城楼极目远眺,忽而愁出生绪。烟笼蒹葭,雾锁杨柳,那
景就像水致的中洲小。师生赏
析:沉 触低笔,景迷凄致,触景生情,伤凉苍的情感怀落笔意即,出远而势雄
。颔
联(出示课件9)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
疏通赏析颔联。(学生
默读诗句,分析讨论回答。)诗句
展示: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预楼。满设1:“
溪”指咸阳城南的磻溪。预设2:“
阁”指城西的寺慈福。教师:
哪位同学把颔联两句诗翻译一下?学生:
溪云突起,红日落在寺阁之外,山至将雨,狂风已吹咸满阳楼。教师
问提,同学们谁:试以尝可把颔联赏析?下一(出示课件10)学生1: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学生2:这是对自
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
象化勾,画形它淋漓尽而又致象入神地传“了出人诗万里愁”的真实原因。学生3:
云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蕴深刻。教师
补充:此联常比来用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张气氛紧,是千古咏传的名句。颈
联(出示课件11)教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
疏通赏析颈联。(学生
默读诗句,分析讨论回答。)诗句
展示:鸟下绿芜秦苑夕,秋鸣黄叶汉宫蝉。预设:“
芜”指丛生的杂草。
预设2:“


问提:哪学同位颈可以翻译联?学生:山
将到雨,逃鸟雀仓惶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叶黄高林。教师
总结:颈联两句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尾
联(出示课件12)教师:
哪位同学尝试把尾联疏通赏析一下?诗句
展示: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水渭流。预设1:“行人”这
里指作者自己设预。2:“当年事”
指秦、汉灭亡的往设。预事3:“东来” 指
诗人自东边而来。教师
问提:哪学位同可以尾把联两句诗翻译一下?(出示课件13)学生:
不要问秦、汉灭亡的往事,只有水渭一如既往地向东流。教师
总结:尾融作结,联情于景。教师
提问:同学们,哪位尝试把尾赏联析一下?学生1:“
问莫二字,”辞并非诫之劝,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
然景物中钩沉历史的教学;训生2:一个“流”字,
则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的语东流无景象中,既
有乡愁,也有国忧,两相交织,婉委含蓄,令人伤感。 五、
总结本诗.1 这首诗我们
经已学习完面了,下请你们概括本题的主诗。(出示课件14)教师:要
求一至两名学归生纳,最后师教指正。预设:诗人用
云、日、风、雨进层推层,又以绿芜、叶黄来渲染,勾勒个一出萧条凄凉
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2.我们一起
明晰会这首诗写法,体的它的写作特色件(出示课。15)预设1:情景交融,景中寓情。
全诗本来是抒发诗人对唐王“朝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的衰败形势的无限感慨之情的,但是诗人并直未抒胸臆,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使抽
的感情象形象化,呈现了山河的自然美,从而增强的诗了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预设歌2:诗
颔联和颈的联对仗也颇工整,给人以纵横开阖又而有构图节奏。美感的预设3:诗人
善于思索,凭着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科学总结,把风为雨之先导的自然规
律,形诗地运用入象。 无
入一、导题新课,走近诗歌
教师


蚕春到死丝方尽,炬蜡成灰泪始干”歌颂了人世间伟大的献奉精神,是谁
创作了这联千古名句?诗人又因什么而作这联诗?(学生
讨论师答。)教作:今天我们一起走
进李商隐的《无题》,去探究这些奥秘。板书课题:无
识(出示课件16)二、知题备查,扫清障碍作者简介教师要
求:置布情预习这课者的作况,在课上。流交预设:(出示课件17)李商隐
字约813-约858),(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人。阳代诗人唐
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杜李”。其诗精于用典,色彩瑰丽,寄托遥深 。 以
无题》作《为是诗的题目李商隐的独创。这类诗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婉转
沉挚,辞藻典雅精丽。三
、初读本诗,整师感知教体: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
听读这首诗,注意读音与停顿。(出示课件18)教师
提示:注意节奏划分。无
题相
见/时难/别亦难,东无/风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干灰/泪始但晓镜/。
/云愁改鬓,光吟/夜觉/月应寒。 蓬此山/去/无多路,青为/鸟殷勤/探看。四、
细读本诗,精读师研教细: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
仔细阅读本诗,然后对本诗疏做通赏析。(学生朗读
本诗,教师巡视)首联。(出示课件20)
教师:一句“


展示:相见时难别亦东,难 风无力百花残。教师:
哪位同学可以把首联两句诗翻译一下?学生:相
见时难,离别更难,东风衰弱无力,百花纷纷残凋。教师:
哪位同学能赏析首联这两句诗?(学生
默读此联,然后分析赏析。)学生1:
两个“难”字,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之苦;后者为“痛苦、难受”,写出
离别之苦(出示课件。19)学生2:
第二句诗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
花残百”造营了离别的凉悲凄伤的意境,借景抒,情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怨倍增哀,
。(出示课件20)教师
补充:融情于景,达到的情景交融了效果。颔
联(出示课件21)教师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疏通赏析颔联。(学生
默读诗句,分析讨论回答。)诗句
展示:春蚕到死丝方尽炬,蜡 成灰泪始干。教师:
哪位同学可以把颔联两句诗翻译一下?预设:“
丝这, ”与里“思”字谐音。(出示课件21)学生:
春蚕到死时,才把丝儿吐完;蜡烛直至烧成灰烬时,蜡泪才会流干2(出示课件。2)教师:同学们,
哪位可�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