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科学《地球的卫星——月球 》教案(三篇).docx
2022-05-05,文件大小: 194.93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点,对于学生终身学习有着深远意义。 小学生对计
算机非常感兴趣,尤其是上网;六年级学生也已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部分学生
会网上搜索查阅资料;学生对月球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已有相当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
意识与能力,因此本课具有网络教学的良好基础。 教学
内容分析 《地球的卫星
──月球》是一节运用已有资料理解科学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面对这样的
非动手实验的科学课,教材上提供的信息(文字资料)是很有限的,教师该怎么备课?我
想一要通读教材──补充教材的“空白点”。比如本课教材上仅仅介绍了各个时期人类探索月球的
观测工具及一些基本数据,而各个时期人类的发现,还有“人类留在月球上的第一个
足迹”的背景资料等都是教材的“空白点”。教师只有在课前从网络、书籍上广泛阅
地球的卫星——月球 教案一教学设计理念 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天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了解始于月球,我们的《宇宙》单元教学也始于月球。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交流、自主探究中培养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并能体验从中的乐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 温家宝总理说:“一个仰望星空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正因为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对“星空”的关注,才使得我们国家的空间技术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我们周围天文爱好者好像不多,教材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乐趣,更希望学生能成为天文爱好者。之前,学生对月球的认识并不是空白的,尤其是一些喜欢看课外书,喜欢天文地理的学生,但他们的认识仅限于只言片语,不成章法。通过本课的教学,通过汇报与交流活动,希望将这些零散的认识汇集成对月球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因此,课前的资料搜集准备工作很重要。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月球任何一方面的图文资料以便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而我则收集了更多的图片、视频资料,专题资料网站,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小结,补充介绍,以加深学生对月球的认识。 接受式探究学习过程与发现式探究的学习过程基本相同,学生的学习过程仍是从问题出发,带着自己的假设结论,获取(接受)前人的研究事实(结果),把它变成验证自己假设的事实依据,从而建立自己的正确认识。 搜集、查找资料就是接受式探究的必备能力之一。科学发展是一个“接力”的过程,在科学发展史上,继承前人科学成果的现象屡见不鲜。教材将学生搜集、整理、使用信息的能力作为科学探究技能训练的重


有关月球的资料,才能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整理资料、认识月球,甚至在信息产生冲突时及时判断
信息的正误并进行引导。 二
要解读学生──找准教学的“起始点”。月球在学生来看并不十分神秘的背景下,我们的教学要
走向哪里?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在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活动中建构起“人类
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在不断改进,对月球的认识不断深入、丰富,同时还有很多的
疑惑期待我们进一步探索”的观念。因此,本课的重点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月球知识,而是让学生体验
到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这也是新教材与以往教材《月球》一课的根本区别
。学生的知识储备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我们的教学起点。 教学目
标: 知
识目标:通过网络、,书籍等课堂交流中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进行等活动,初步认识月球的一
般情况,了解人类对月球的不断探索历程。学会制作“我的月球卡”。 能力目
标:经历运用多种途径收集有关信息,并按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整理的过程。 情感
目标:从人类探索月球的艰辛历程中,体会到科学的进步和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激发学生对宇宙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能关注我国升空探测技术的发展。 教学
策略: 通过书本、网
络、询问、电视等途径,集信息,整收信息理师生共资分析同料,交流合
作掌握本课的内容。 教学资
源 1.
视频剪辑 2.
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 3、网
络教学 教室准备 教
师准备: 1.
了解教参上介绍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2.
整理准备提供给学生的月球资料(远古时期、伽利略时期、近现代时期); 3.录
象资料(备课系统:人类在不同时期对月球的探索、《“嫦娥一号”探月》视频片
断);



月球卡范例(参考教材上的范例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创设,引入题主。 1、教
师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
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让我们一起乘坐“腾讯号”直播船进行“嫦娥
”探月序曲--绕月之旅吧! 学生
观看这段视频后,交流感想。 2、教
师小结:在全国人民热切的期盼中,在世界各国关注的目光里,嫦娥一号月球探
测卫星,成功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并传回月面图像,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 3、
谈话: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星球,人们仰望夜空,月球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秘密
。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
──月球》。(板题课书) [设计
意图]师生共同观看了“嫦娥”发射、绕月的3D网页,提升了学生对我国升空探
测技术发展的关注和民族的自豪感。接着师生交流、提示、评价,简要小结,引入月球主题的探究。同学们
观看“嫦娥一号”发射的壮观现场和变轨迹后可以产生壮观的立体感觉
,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同时也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探索
无穷宇宙奥秘的欲望和兴趣,这种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对提高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二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1、
阅读课本4第6页中的插球的说说图,索月在探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
发生了哪些变化?
4.


讨论后回答。 教
师适时地梳理板书: (
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登器──月考察) 2、
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3、 学生自
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
师及时地进行评价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3、教
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 (
预工设:类探月的技人与术具越来越先进;的类对月球人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
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4、师
生交流:中国、美国登月情况的比较1 。969年7月20日
,美国宇·员尼尔航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
”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登类月球,实现了人上登上球的月想梦为。图美国宇航员登 的资料图片 月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
,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
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度南纬1、50的预定撞击点。
学生


师预设:霸主美国:综合实力第一、技术全面成熟、实现了登月梦。 崛
起的中国:跨出第一步。月球探测刚起步,和美俄差距还比较大。停留在探月中“
绕”的阶段;日本“月亮女神”始于1999年,“嫦娥工程”启年动于2004。 中国
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原总指挥黄春平:在资金到位、项目按时启动等理想条件
下,中国完全有能力在15年内将载人航天器送往月球。 [设计
意图]在这样一个比较中,让学生知道──我们在发展,但是,我们跟发达国家还是有
差距的。让六年级的孩子对客观展实有全面事认识,对他们的发的意义更大一些。学生们也从
电视上看到“嫦娥撞月”的新闻都异常的兴奋,特别激动。 三
、制作我的“月球卡” 1、教
师:课前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2、学生:小
组内先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 教
师提出要求,巡视指导。 (要
求:轮流发言;说发言者要明信息的来源;有冲突的地方要记下来,然后分类整理。) 3、
各组派一名代表,汇报交流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设计
意图]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全班的成果交流,一来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科学
态度,实现学生的资源共享,放大学生的探究结果,感受探究带来的乐趣。二来让学



会合作、懂得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更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从而实现
互帮互学,共同提高。三来可以给每一位同学足够的施展空间,同时也能使学习的
氛围变得轻松和活泼起来。 4、教
师:从刚才汇报的情况以,同学们收集的看息主要集中在信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
运动; 二
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 ; 月球面
向地球的一面(正面)表面特征是具有广阔因大的岩规模熔得流变而平坦的海域
。 月球的
年龄大约亿也是46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有。月球也壳、幔、核等
分层结构外。最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公1000到里深度是月幔,它
占大了月球的部分体积。月幔�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