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教案.doc
2023-07-12,文件大小: 46.50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些东西全被作者揉进了作品之中。这首词上阕感叹世无孙权、刘裕似
的英雄。对孙权、刘裕进行赞颂。在下阕里,作者用宋文帝刘义隆北伐的典故,是对
宰相韩侂胄军事上的准备明显不足的严正警告。选用“廉颇老矣,尚能
饭否”这一典故有更深刻的用意,这就是他把个人的政治遭遇放在当时宋金民族矛盾
以及南宋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的焦点上来抒写自己的感慨,赋予词中的
形象以更丰富的内涵,从而深化了词的主题。【教
学目的】1、
理解词中典故和借古喻今的写法。2、了
解诗人人生经历,理解抗金救国的雄心壮志对和南宋屈辱求和的愤概
。 3、了
解辛词特点体,辛会苏豪放词风的异同。4、
背诵全词。【教
学重点】用典的意义。【教
学难点】注意比较,比较苏辛豪放词的差异。【学
法比较学习导 】指法 本课所选
辛弃疾的两首词,主题相同,都表现御敌抗金的爱国思想和壮志难
酬的愤慨之情。总体风格是雄健、豪放。都大量使用典故,借古讽今。两首词作于不同时期。《水龙吟》是
早期35岁作品,作者时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词中虽然用了蓝天、绿水、青山、红日等景象来陪衬、点染,但没
有柔媚繁缛之感。《永遇乐》是晚期作品,辛弃疾当时以65岁的高龄在镇江任
职,他本以为可以积极备战,积蓄军事力量,但很快发现韩侂胄为了邀功
,只想草率出兵,于是,作者有了更多的悲愤。可见,他早期的作品多些昂扬
、激奋;晚期作品则转向了苍劲、悲壮。同为
豪放派的词人,苏轼与辛弃疾的风格也同中有异。苏轼天性忠爱,自如畅达;
辛弃疾气势沉雄,豪壮悲愤。苏轼词风辛弃疾词风,旷达豪健。评论者总
是将苏、辛并称,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第
1 页
六、《辛弃疾词两首》教案汪 凯【内容感知】《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作于乾道四至六年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却投闲置散做个建康通判,无法遂报国之愿。偶有登临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抒发了诗人南渡以来,在南宋王朝的腐朽统治下,报国无门、壮志难伸的忧愤情怀,也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愤慨。这首词,上阕大段写景抒情: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下阕则是直接言志。下阕引了三个典故,表明诗人心中想念故乡,却不会贪图安逸,只是忧惧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典故引完,下面就自然地收束:“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三句是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与上阕“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英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写作该词时辛弃疾已六十五岁,经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经历了仕途的坎坎坷坷,他有太多的感慨,有太多的辛酸,而这


时学数课】3时 【教
学过程】第
一课时教
学要点:1.认识
作者,了解背景。2.整体
感知,疏通词句。3.弄清
典故,理解用意。教
学步骤一、: 导入新课
:继承苏轼把
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之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
功于辛弃疾。辛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
社会内容。二
、简介作者:辛弃疾
(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1140年五
月十一(合公卯5月2历日)8时,稼轩生于山东历城之四风闸(济
南小清河畔遥墙镇),卒于1207年九月初十,死后葬于江西上饶的铅山县
永平镇瓜山虎头门阳原山腰,坐北朝南。祖父辛赞,因累于族众,靖康之变时
未能随宋室南渡,仕于金,父辛文郁早卒,他自幼随祖父辛赞生活。出生时,中原已为
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
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
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
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
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
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辛弃疾在词人中,
算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
群多人在2019众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在起义军的几
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干了两件轰动一时的事。一件是,一个
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是,亲
骑 50 率兵,直逼驻有 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
、内奸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
,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伐北金抗一,收复中统原全国的主
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
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被迫隐退,空怀一腔
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a.率众
起义,擒贼南归年(1140-1162);b.辗转任职,筹措1(1恢复62-1181年
);c.长期闲居,一度启年1181-1用(032);d.晚年再起,参
与北伐012(3-1207年)历史典故三、。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典故1:“休
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季鹰。”,即晋人张翰。《世
说新语》载“: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阳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
,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
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作者拿张翰(季鹰)和自己作比,季鹰有乡第
2 页
【 教


归,而自己纵然乡思无限,却有乡难归,因为故乡仍在金人的铁蹄蹂躏之下呻
吟。(一说,张翰因见齐王将败而辞归,作者却耻于弃官归隐,因为他有报国的雄心壮志。
) 典故2:“求
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魏”《三国志。•志•陈登传》说
,陈登(元龙)因许汜没有志向很看不起他,自己睡大床,叫许汜睡下床。许汜
把此事告诉了刘备,刘备说,如今天下大乱,希望你能忧国忘家,你却只管买房
置地,假如我是陈登,“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辛弃疾用这个典故是
说,如果自己像许汜那样只为自己打算,那就羞见刘备那样胸怀大略的英雄了。从而表明了词人为国
忘私的广阔胸怀,也批判了那些不顾国事、钻营私利
的人。 典故3:“可
惜流年,忧愁风雨,如树犹此!”《世说新语•言语》记载,东
汉大将军桓温率军北伐,在路上看见自己从前栽种的杨柳已经有十围粗了,不
禁感叹道:“木犹如此,人何以意堪!”思是,树已经这样大了,人怎么能不
老呢!辛弃疾用这个典故,抒发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徒然
虚度年华的愤慨和苦痛 《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 典故1:“千
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字仲谋,十五岁继兄
孙策之位为东吴之主。他拒曹操南下,抵蜀汉东侵,建立了与曹魏、蜀汉鼎立
的东吴帝国。曹操顺水而下,见孙权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
孙仲谋典故”。2:“斜
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刘裕,南朝宋武帝的小
名,他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巷之中。东晋时,刘裕就是从这里起兵讨
伐桓玄,平定叛乱。又率军北伐,战胜鲜卑等军事力量,扫平中原,建立南朝刘宋王朝。作者
仰慕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人物,正说人到明了作者老年仍然壮心不已的
精神气概。典故3:“元
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二
十七年045(年),因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草率出师讨伐北魏
,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汉代霍去病
,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并在那里封山祭奠,纪念胜利。作者意在借刘义
隆落得仓皇北逃的事情,咏叹南宋近事。宋孝宗隆兴元年年1163(),张浚
北伐,在苻离(今安徽宿县)兵败。此三句典中套典,意在以古讽今,主张有
备而战,反对草率出兵 。典故4:“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
中原,追忆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
淮南归,原想凭借国力,恢复中原,没有想到南宋朝廷昏庸无能,致使英雄无
用武之地。 典故5:“佛狸祠
下,一片神鸦社鼓是北。”“佛狸祠”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
王玄漠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词下
祭神赛社,烟火不断。作者借此以古讽今,批评人们居然舍弃了被金人占领的国
土,忘记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