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延伸阅读“孝”》教学设计.doc
2023-07-13,文件大小: 61.00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1 页
百善孝为先——《<论语>延伸阅读――“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探讨孔子论孝2、观看《孔子》电影,认识一个全新的孔子3、了解灞桥的孝文化:汉薄太后孝文化的典范4、现实生活中孝的体现:学生发言讨论重难点1、探讨孔子论孝2、观看《孔子》电影,认识一个全新的孔子3、现实生活中孝的体现:学生发言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语:“孝”字在《论语》中曾经出现了19次,给了我们许多的理念与智慧。简要梳理。二、教师展示相关内容:师生共同翻译《论语》经典语段。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孝,教导弟子说:弟子们进到父母那里就要孝敬,离开了父母那里就要爱护兄弟们;谨慎而讲信用,博爱大众,亲近仁德的人。这样实行以后还有余力的话,那么就再去学习文献。这里讲到人生在世,几件要事:(1)在家里,对父母尽孝,对兄弟爱护;(2)在社会上把这种孝悌扩展开来,博爱大众,亲近仁者;(3)先学做人,后学专业本领。2、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说:父亲活着,就观察作为儿子的志向;父去世了,就观察做儿子的作为;三年对于父亲合理的地方不改变,可以说是孝了。这里的理念是对孝子的“两观”:(1)子女的“肖”与“不肖”,也就是善与不善,父亲活着的时候,主要观察他的志向;(2)父亲去世了,主要观察他的行为,如果三年继承其父合理的地方不改变,那就是孝子了。当然,今天人们会重新审视,因为时势在变化,父辈的东西不一定就谨遵不变,而是继承其是者,否定其非者。3、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孟武伯是仲孙彘,是孟懿子的儿子;“武”,是其谥号。孟武伯问孝,孔子说:“父母只是为孝子的疾病忧愁。”王充《论衡?问孔篇》说:“武伯善忧父母,故曰‘唯其疾之忧’。”这是说孝子对父母疾病的担忧。另一说,如马融云:“言孝子不妄为非,唯疾病然后使父母忧。”这两第


法可以说通。我们采用马融的说法,那么孝子不要胡作非为,让自己遭受疾病,使
得父母担忧。这里给我们的
启示是:孝子之孝,不要让父母来担忧自己,而其中最要紧的是
自己不要胡来乱为而招来疾病。这深层意思就是孝子要好好保护好自己的身
体与生命。4、子
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子
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如今的孝,就是
能够养父母罢了。至于犬和马,皆能够有所饲养;不孝敬父母的话,还有
什么区别呢?”这段话
很深刻:(1)孔子批评了当时人们普遍的理念错误,即孝等于能够赡养
父母。(2)孔子有力反驳,家里饲养犬和马也是养,难道可以等同对父母的
侍奉吗?因此孝子不仅要赡养,在深层更应当敬重父母,那就是情感上的孝敬。(3)于是
揭示了孝的层次,表层是养,深层是敬。只是养,而没有敬,不
能算是真正的孝;完美的是既能养,又能敬,所以有“孝敬”一词深入人
心,也有“孝养”一词。5、子
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
乎?”子
夏,孔子的弟子。先生,指尊者,或认为也指父母。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有
好看的脸色很难。有事情,弟子去服务劳动;有酒食,让年长的先生
饮用,做到这些就可以认为孝了吗?”这里也有几点可
析:(1)孔子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孝的理念――“色难”,而“
色难”的深层就是孝敬,有孝敬就能和颜悦色对待父母。但是这又很难做到,因为不是一时一事,也不是
表面的做作。后来从这里人们又提炼出一个“
色养”的理念,即要好好地从内心到脸色、态度去孝敬父母、孝养父母。(2)孔子再次
批评了那两种孝的理念:一是在体力上去服务父母、长辈,去劳动干
活,二是让他们有酒有食。这番话可以同上面一段同观共悟。6、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子曰:“何”?临之以庄,则敬;孝
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季康
子,姓季孙,名肥,鲁哀公时的宰相。季康子问:“要使得民众敬重我、尽
忠而努力干活,怎么办?”孔子说:“用庄严的态度来对待他们,那么就会敬重
你;你能孝敬,又能慈爱,那么民众就会忠诚;推举善人,而教育那些
没有才能的人,那么民众就会努力。”这一段关于孝的
启示是:当一个领导者能够对上孝敬、对下慈爱,那么风气
就会延伸出去,对民众产生积极的影响,他们也就因此能对你忠诚。孝,又一次与
管理关联。这也就是“孝治”的理念,可以和《孝经》对照理解。7、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施於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政?”《
书》,指《尚书》,但是孔子在这里引用的话,在今文《尚书》中已经见
不到了。意思是,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从政?”孔子说:“《尚第
2 页
种说


》说,‘孝,唯有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便可以延伸影响到政治上去。’这也就是
从政,为什么一定是那种做官的从政呢?”这里有几点
启发:(1)孔子对
历史上的“孝”的理念有过深入的研究与继承,这里提到《
尚书》的论孝,就是一例。因此可以推知,《孝经》是吸收了历史上的有关孝的
成果以及加上孔子本人的研究,从而结晶出来的经典文献。(
2)孔子点明了孝与政治的关系,一个家庭的孝,可以逐步影响开来,这种
风气影响到政治上,这就是“孝治”的内容之一。此也可以和《孝经?孝治章
》互观。8、子曰;“
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
,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间
然:找空子,批评的意思;间,空隙。黻冕,祭祀穿的衣服称为黻,戴的
礼帽称为冕。沟洫,沟渠。孔子说,对于大禹,我没有什么可挑剔了。他饮食菲
薄,然而尽量孝敬鬼神;平时穿的衣服很简朴,而祭祀时候穿戴的礼服很讲
究;他住的宫室很低矮,却尽力治水。大禹,我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了。大
禹是孔子心目中备受崇敬的又一榜样,从孝来说,这段话突出了他的“
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孔子重视对鬼神的祭祀,这也是孝的一个理念。其中的
原因,就如《孝经?孝治章》所说的“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这是对
死者的怀念与继续尽孝。再看《论语?八佾篇第三》:“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
吾不与祭,如不祭。’”这话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孔子的理念。教师
总结1、我们可看到孔子对孝的
深刻理解与体悟,而《孝经》应该是孔子对孝的理论
概括与升华。2、孔子
针对不同人的不同提问,灵活地做出了不同角度的“孝”的解读,这
既是孔子的大教育家的风采展示,也是“孝”解读角度的灵活选择的启示。在我们看来
似乎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然而孔子谈孝,主要不作理论的论说,而是要
让人们去实践,因此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3、孔子的理念,不
能照搬,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东西,如果亦步亦趋,那是
傻瓜。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就有问
题,时势在变、世事在变,尤其当今世界、眼前社会不断地变化,如果不与时
俱进,那就完蛋了。“父母在,不
远游,游必有方。”这是说,父母还在,做子女的就不出
远门,假使出游也要有一定的地方。如果
照这样的话,人人不出远门求学、工作,就守候在爹妈身边,那中国不知道还要
落后到什么地步!但是我们可以批判地继承,从中汲取精华为现代人所运
用。比如孔子所说的合理的内核还是可以吸取的,“游必有方”,其中一个道理,就是
你远游,要有一个相对确定的地方,这样便于联系,否则你到处漫游
也不给家里人一个地点,父母没完没了地牵挂着,这就不是孝行了。第
3 页



补充灞桥孝文化的典范1、汉薄太后
南陵是汉文帝刘恒的母亲薄氏之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
狄寨街道鲍旗寨西北一公里处。薄太后陵因在汉文帝霸陵之南,故南陵"称"。据
《汉外戚传书·》记载,文帝于孝母亲薄太后"景前元二年(公元葬155年)前南陵","以
吕后是正嫡,故不得合葬也"。陵封土形似复斗,底东西宽一百五十米
,南北长二百米,高四十多米,底面积四十四亩,上顶而积三亩多,原陵园占
地一百一十多亩。现墓基四周尽成农田,陵园现仅存有陕西巡抚毕源立碑,上有"汉薄太后
南陵"六字。原陵园南侧有卵石铺砌的陵园大道一条,现池边可见
卵石和道旁镶边花砖碎块。该陵系西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香积寺塔,又名汉塔、薄太后塔、望母塔,位于陕西省礼泉县烽火镇刘
家村。相传汉文帝刘恒为纪念他的母亲薄太后而建的。现已列入陕西省第三批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香积寺,原来很兴盛早已废毁。还有薄太后曾经居
住过的行宫--红觉院,已于1972年拆毁,夷为平地。礼泉县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