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重难点13 整体把握诗歌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解析版).docx
2023-07-16,文件大小: 131.63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重难点13 整体把握诗歌阅读题如何鉴赏诗歌五个入手点:(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义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诗歌鉴赏试题,在新高考中类同于全国甲乙高考卷,设置两道试题(一道四选一的选择题,3分;一道简答题,6分;),总分9分,在整个试卷的15、16小题的位置上,考试内容就形象、语言、技巧、思想情感价值观、对比阅读等,一般情况下,不是单纯地只考查其中的一个方面,比方说,考查怎样表达出诗人的情感,既要答出抒情手法是哪一种,也要回答出抒发了怎样的情感,从哪句诗句中判断出来的。一、(济宁市名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考)阅读下面两首咏柳絮的词,按要求完成 15~16 题。


逑②。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
,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临江仙薛宝钗白
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
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注]①燕子楼,在
今徐州市,唐朝张建封为其爱妾关盼盼所建。张死后,关盼盼独居此楼十多年。②逐对成
逑:形容柳絮与柳絮碰到时,粘在一起。“逑”即“球”。15.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分
析,不正确的一项分)3 是(( )A.两首柳絮词
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将柳絮自比,来表达了内心的情感。B.好
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意思是柳絮可不断借助好风之力,直上青云。这里化用了宋朝侯蒙《临江仙》
中“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之意境。C.薛
词“蜂围蝶阵乱纷纷”一句,以蜂蝶纷飞之状,来喻写柳絮的疏狂自得,着一“乱”字,尤其传神。D.黛玉
拟的这首词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词缠绵凄恻,催人泪下。全词语多双关,明 显有借柳絮隐说人
事的用意,而又浑然无迹,表现出精美的艺术技巧。16.同是写柳絮,
但是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词却明显不一样,请比较分析两首词的不同之处。二、(河北省
唐山高2022市届三(底演练)古代诗摸阅读歌本题2首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小宋诗,完成15~16题。田家谣
(节选)倏造陈凉骤暖茧易蛾
,大妇络丝①中妇织。中
妇辍闲事铅华,不比大妇能忧家。饭熟
何曾趁时吃,仅苦辛得蚕事毕。小
妇初嫁当少宽,令阿伴姑②气顽过日。明
年原得如今年,剩贮二麦③饶丝绕。小
妇莫辞担上肩,却放大妇当姑前。【
注络】①丝:缠丝姑②阿。:丈夫的母亲③二。麦:指大麦小和麦。下15.
列赏对首诗的理解这和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气忽凉忽暖
,蚕蛹就已破茧成蛾,蚕事就进了入抽茧制丝的阶段。B.大
忙得妇不能时及吃饭中,妇却偷懒修饰扮打,这让公公有些不满。c.小
妇刚刚过门,年龄尚小,不好让她辛苦让只是,她陪着婆婆嬉戏。D.这首
民谣以公公的述口吻叙了儿媳应对蚕事的事情,读来非常亲切。16.这首
民谣人达了诗表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唐多令林黛玉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①。一团团、逐对成


案】(1)B(2)①歌
颂了田家的劳动生活。②赞美了纯朴和美的家风。③为田家丰收高兴,祝愿田家年年丰收。【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
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
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
仔细辨析。(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全诗,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并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答)(1】B.“偷懒”错误,原文是“辍闲”,是忙里偷闲的意思,不是在偷懒。故
选B。(2)
本诗先集中笔墨写农家三妇。在蚕已作茧、蚕事正忙之时,大妇绕丝,中妇织帛。中妇年轻,忙里偷闲
,不时还要用胭脂打扮一番,比不上大妇操劳顾家,忙得连吃饭都不能及时,一直辛苦到蚕事结束。小
妇刚刚过门,不好就让她辛苦,只是陪着阿婆玩笑度日。写出了田家的勤劳和劳动的热情,赞叹之意已包融
在字里行间;这田家辛劳而又和美的情景,是通过家中三位媳妇各自不同的神态举止表现出来的,赞美
了纯朴和美的家风。第
三层写对明年继续得到好收成的祝愿,“剩贮二麦饶丝绵”,农家希望辛苦劳动能结出果实。作者在这首古诗
里反映了风调雨顺年景农民一家的辛勤劳动生活,也写出了劳动之家纯朴和美的家风,以及获得丰收
的喜悦和愿望。作者的赞美田家之情是以质朴真切而又饶有情趣的笔触三表现出来的。、(2022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
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醉落魄·人
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
了翁无
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
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
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15. 下
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A. 词人在人
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B. 在人
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 这首词以
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 词人以
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16. 词人在下
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
析。
【答


答案 15. A 】16. (1)人
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2)“人”的践实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
息生生不止;(3)要懂得长幼之序,懂得天理人伦等做人的道理。【
解析】【15题
详解】本
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因
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
苦”,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故
选A。【16题
详解】本
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词的
末三句“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此词的
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首
先,作者由“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感悟到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无边春色,人情
苦向南山觅”是说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这
里可以象征为幸福、美好。“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可以看做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
追求。这是作者所肯定的。其
次,作者由人们在人日这一天的祈求丰收、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提醒人们,“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
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村村”三句,以及下片“翁前”两句,写的是农村
“人日”这一天的热闹景象,是作者“觅”春所见。“祈麦祈蚕”,就是祈求农事丰收,点出“村村箫鼓
家家笛”这项活动的目的。他们要用这尽情的箫鼓和笛声表达他们心中的祈求。“商行贾坐农耕织”,这一
组活动,由商、贾、农三种行当的人物组成,而作者用“行”、“坐”、“耕织”三个词,点明了三种
行当人物的特征,语言简练。在古代,商人们分为行商和坐商两种。“耕织”则为“农”的本业。当然
,这里不一定实写“人日”所见,而是作者由人们的祈求而联想到的各种自食其力的人所从事的争取丰收
、幸福的实践活动。第
三,作者由“翁前子后孙扶掖”,告诉我们要懂得长幼之序。“翁前子后孙扶掖”正是“来趁元正七
”的老老少少,子子孙孙。从“翁”、“子”、“孙”的排列顺序中我们可以看到魏了翁对长幼之为重视。序极四、(2022届重
庆代高三三模)古市诗歌阅读阅读下面�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