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重难点14 诗歌阅读之选择题-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解析版).docx
2023-07-16,文件大小: 160.83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重难点14 诗歌阅读试题之选择题(客观题)思考角度一 是否错析形象(特点)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通常指形象身份理解错误,人物形象特点概括不当,形象作用分析不当,画面描绘不当,意境概括不当等。特别是诗歌意境和意象的分析有误。思考角度二 是否错析内容情感通常指诗歌情感或主旨表述有误。思考角度三 是否错析语言(风格)通常指词语解释错误、语言特色错误、语言风格错误等。思考角度四 是否错析技巧(艺术手法)通常指表达技巧判断错误,表达技巧的作用分析不当等。表达技巧在诗歌里包含的内容很广,所有在表达方面的技巧都包括在内。思考角度五 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解题步骤:第一步,看标题、析注释,整体感知明选项初步理解诗句意思,明确诗歌写了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思路写的。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情语、意象、题材是帮助我们理解诗歌大意的最佳切入点。在整体阅读诗歌的基础上,仔细阅读选项,并借助选项进一步全面理解诗歌,然后再解题。第二步,抓情语、品意象,启动情思巧筛选初步感知诗歌后,或联想,或想象,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同时对选项进行大胆筛选。比如,选项中对一些典故或前人诗句的解释,有些比较冷僻,有些比较牵强,则可以排除;对作者的评价过高或过低,或武断,或偏激的,大概率也是不恰当的。第三步,画重点、明要求,逐项核对再排除选项中有的是解释或分析单项内容的,如对诗歌中词句的理解、修辞手法的解释等,我们就可以与诗句逐一核对,排除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的选项。第四步,辨真伪、细分析,对照诗句作判断针对不同的考查点和命题方式,考生在分析比对时应有不同的策略。在试题提供的选项中,有时会出现似是而非的情况,有时会出现前是后非的情况,有时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有时会出现曲解原意的情况。如选项中出现“都”“全部”之类的判断词时,我们就要注意它是否能自圆其说,结合全诗内容辨别其真伪。


更加侧重对诗句意思的准确理解,特别是对诗句中关键词的理解是近几年的命题新趋势
。选择题和主观题只是题型的区别,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因此,答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
找到选项的设误点,仔细分析,认真比对,就可以顺利作答。一、(
河北省邯郸市2022届拟三5高模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读李
杜诗集因题卷后 白居易翰林江左日
,员外剑南时。不
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暮年逋
客①恨,浮世谪仙悲。吟咏流千古
,声名动四夷。文场
供②秀句,乐府待新词。天
意君须会,人间要好逋[注]①诗。(bū)客:隐居
或无官失意的人。②供:供奉,即传诵之意。15. 下列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前四句客观
地叙述了李白和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生逢乱世、仕途多艰、到处流离的生活状况。B. 五
六句以极精练的诗句,概括了李白、杜甫一生的不幸遭遇。一“恨”,一“悲”,着力表现二人抱负不
得实现的痛苦心情。C. 七八
句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李杜诗歌成就及其影响,表达了对两位诗人的仰慕之情。D. 全诗读其诗,思其人,感其
遇,既感叹、同情李杜二人人生境遇,又庆幸他们创作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诗
篇。16. 有人
认为本诗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文学创作的某些规律,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5. C
选择题(4选1)这一命题形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诗歌全面理解、扩大考点覆盖面的同时,也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命题人设置选项时常采用的设误手段有:错析形象(特点)、错析内容情感、错析语言(风格)、错析技巧、错析基础内容。有的将多个错误点杂糅在一个选项中。艺术技巧判断错误和诗人观点态度理解错误是选择题的高频设错点,


命达”“诗穷而后工”,许多诗人正是因为抱负不得施展,有了坎坷的生活际遇,才创作出一
系列脍炙人口的诗篇。②伟大诗人及其伟大诗篇的出现,都是“天意”,是时代的产物。③人民对优秀作
家和优秀作品充满喜爱和期待。④经典的作品往往可以经受时间和空间的检验,经久不衰,广为流传。【
解析】【15题
详解】本
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
“七八句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李杜诗歌成就及其影响”分析错误,“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写李
白、杜甫的诗章将被千古传诵,诗人的名字将遍播天涯海角。没有使用“夸。故选C张”手法。【16题
详解】本
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分析鉴赏及评价作者观点的能力。(1)诗的
首联“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记述李白和杜甫晚年流落异乡的悲惨状况。第二联“不得高
官职,仍逢苦乱离”是首联的进一步延伸,谓李杜二人生逢离乱时代,一生不得志,而且到处流离,过着穷困潦倒
的生活。第三联“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以极精练的诗句,概括了李白、杜甫一生的不幸遭遇
。许多诗人就是因为抱负不得施展,有了坎坷的生活际遇,才创作出一系列脍炙人口的诗篇,所谓“
文章憎命达”“诗穷而后工”,从李杜二人身上就能体现出来。(2)而
伟大诗人及其伟大诗篇的出现,也正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天意”,是上苍的安排。安史之乱是动
乱时代,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培育了一代优秀的作家,培养和造就了李白、杜甫
这样的文学家。(3)结合诗歌第五联“
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词”,在肯定李杜二人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地位之后,说明社
会对他们文学创作的高度期望。末联“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郑重地指出,就因为他们二人这样的不
幸遭遇,才使他们创作出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忠实地表现广大人民愿望的“好诗”来,这也正是广大人
民热爱这两位诗人、喜爱他们的“好诗”的缘故。这在一定程度上总结了文学发展的一个规律:人民最
喜爱优秀诗篇,最热爱优秀作家,这是时代的要求,是人民的愿望;(4)结合诗歌第四联“
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则是从另一面阐明,生活虽然悲惨,命运尽管不幸
,但李杜二人都创作出不朽的诗篇。“吟咏”句谓二人的诗作可传至千秋万代,“声名”句谓二人的诗名传
布天下四方。唐朝海外交通发达,李白、王维等诗人就和日本人阿部仲麻吕为好友,李白诗多有流传入
国外者。二、(辽宁
省抚顺市2022年高三模拟阅读考)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秋
日偶成(
宋)程颢①闲
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
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
通天地有形外②,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
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注】①程颢,宋代大儒,著名理学家、哲学家。②道,世界运转的原理、规律。形,物质。有形外,即
16. ①“文章憎


物质的存在。15. 下列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
诗题目中的“偶成”,表明诗人的题材是在生活中信手拈来,而非刻意探求,是心灵品质的自然流露
。B. 诗人
认为,闲暇有助于心灵恢复自由,酣睡到东窗红日高升才悠然转醒,事事从容,心态闲静安适。C. 在诗人
眼中,万物静止皆呈圆满自得之态,欣赏春夏秋冬四时的景致兴味盎然,人与自然流通不隔。D. 诗人
化用孟子文句,提出当心灵不受困于外在的条件限制时,最终能够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君子。16. 作
为一位伟大的理学家,程颢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生活家。作者在此诗的尾联提出了修身成人的道理,
请结合全诗谈一谈,诗人是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感悟这个道理的。【15~16题
答案】【答案】15. B 16. ①作者在
尾身联出的修提成的人道理是处富贵而不淫,安贫贱而自乐,这就是作者认为
的英雄豪杰的精神境界。②首
联作者由自己心境清闲,事事从容,睡醒之时,红日高照的日常生活中,感悟这均是修身养性的结果
,是清静无为的化境,这种清静无为即处富贵而不淫,安贫贱而自乐的境界。③颔
联和颈联作者从观察世间万事万物、“四时”、天地形体、风云变态中感悟虽然世事、自然纷纭变幻
,千奇百态,但只要静静地观察,就能穷极物理、格物致知,才能达到处富贵而不淫,安贫贱而自乐的境
界。【
解析】【15题
详解】本
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闲暇
有助于心灵恢复自由”错误,首联说自己心境清闲,事事从容,睡醒之时,红日高照。此处的“
闲”,是佛、道两家宣扬的“心气和平”“收心忍性”,从心灵中清除七情六欲,是谓“无生”,不是“
闲暇。故选B”。【16题
详解】本
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回
答此题,应先明确尾联提出的修身成人的道理是什么,根据“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可知,作者
认为修身成人的道理是处富贵而不淫,安贫贱而自乐。做到如此才称得上是英雄豪杰。首
联,“睡觉东窗日已红”是作者的日常生活,作者从中悟到心境清闲,事事从容,“心气和平”“收心忍性
”,从心灵中清除七情六欲方能达到修道的精神�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