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一).pdf
2023-07-29,文件大小: 308.01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天命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3.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乐器。春秋之前,王公贵族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宫悬(四边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逾制则会招致杀身之祸。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A.等级制度森严B.宗法色彩浓厚C.文化生活丰富D.法律制度严苛4.到了秦、汉统一,由封建转为郡县,古人称“化家为国”,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只有一

天理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决定嫡庶身份

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A.辨别是非善恶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
历史必修1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


个家却变成了国家。这里“化家为国”指的是A.分封制的瓦解B.郡县制的实行C.封建制度的确立D.郡国并行制的实施5.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6.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思想控制C.防止诸侯割据D.加强中央集权7.唐中宗曾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但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被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代A.中书省和门下省形同虚设B.丞相权力得到空前强化C.三省制对皇权有一定约束D.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8.宋真宗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其回话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这说明宋代A.君弱臣强权臣擅权B.中央集权制度削弱C.官员文化素养较高D.相权仍能制衡皇权9.《后汉书·袁闳传》中记载:“(闳)服阙(即母死服丧),累征聘举召,皆不应。”针对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时实行的是察举制B.当时士人厌倦官场C.袁闳因“孝”被屡次举召


A.完善中央集权B.强化君主专制C.提高行政效率D.弥合君相矛盾二、非选择题(13题24分,14题16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边城数十……然诸
史料价值越来越小C.皇帝越来越关注自身形象D.君主专制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12.观察下图,从根本上反映了

D.察举制无法选拔出优秀人才10.张居正为明代内阁首辅,权倾一时,但在处理与内朝宦官冯保的关系方面仍是对冯曲意奉承,先后送礼达数百万两白银。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时()A.内阁已经掌握国家决策大权B.六部是内阁的下属机构C.君主利用宦官加强封建专制D.内阁首辅相当于政府的宰相11.《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不允许皇帝观看《起居注》;唐朝开启了皇帝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起居注》的历史变迁最能说明A.皇帝越来越轻视文化修养B.《起居注》


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汉书》材料三: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元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并就此作出简要评价。(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特征。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材料二: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材料三:元朝开始,宰相制度便进入衰亡期。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2)结合材料二,说明“三省体制”的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以后宰相制度进入衰亡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天命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答案】C3.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乐器。春秋之前,王公贵族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宫悬(四边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逾制则会招致杀身之祸。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A.等级制度森严B.宗法色彩浓厚C.文化生活丰富D.法律制度严苛【答案】A4.到了秦、汉统一,由封建转为郡县,古人称“化家为国”,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只有一个家却变成了国家。这里“化家为国”指的是A.分封制的瓦解B.郡县制的实行

历史必修1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孟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答案】C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决定嫡庶身份


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思想控制C.防止诸侯割据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D7.唐中宗曾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但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被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代()A.中书省和门下省形同虚设B.丞相权力得到空前强化C.三省制对皇权有一定约束D.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答案】C8.宋真宗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其回话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这说明宋代A.君弱臣强权臣擅权B.中央集权制度削弱C.官员文化素养较高D.相权仍能制衡皇权【答案】D9.《后汉书·袁闳传》中记载:“(闳)服阙(即母死服丧),累征聘举召,皆不应。”针对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时实行的是察举制

C.封建制度的确立D.郡国并行制的实施【答案】B5.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答案】D6.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


A.完善中央集权B.强化君主专制C.提高行政效率D.弥合君相矛盾【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题24分,14题16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廷尉李斯�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上传者
小布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