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找规律.doc
2023-08-29,文件大小: 18.00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找规律  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任何事物都有它固有的规律,抓住了事物的规律才是认识了事物,才能科学地利用和改造事物,使它更好地为人的生存服务。学生学习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当然是重要的,但不应是惟一的目的。学习数学要学会用数学的视角看世界,用数学的方法去认识客观世界中各式各样的事物,学会通过数学思考去把握千变万化的现象。因此,新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找规律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数与代数”领域里设计了“探索规律”的培养目标,并作为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他们认识规律的过程,任何一个重要数学概念的形成,计算方法的习得都是对有关具体对象的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在数学教学中凸现找规律的内容,能切实地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方面的目标有机融合起来,学生获得的才是真知,才能为持续发展积蓄能量。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一个“找规律”单元,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学生在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让学生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探第 1 页


历寻找规律的过程。
如果把规律直接告诉学生,就失去了找规律的教学价值
。本单元的第一部分教材中
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设计了多样的“找”规律的活动,
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把学习活动设计成
三个层次。(
1) 观察若干个具体现象,体会它们的相同特点,初步感
受间隔规律。第
48页例题呈现了一个生动的情境,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学生
研究情境里的数学内容。从9块手帕、10个夹子,第 2 页
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本单元教学间隔现象的规律。间隔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接触过间隔现象,间隔现象的要素不多,规律比较浅显,适宜四年级学生探究。全单元编排了两道例题、两次“试一试”、两个“想想做做”,分成两部分:先是体会间隔现象,发现它的规律;然后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 由表及里逐渐认识规律,以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突出数学化过程。事物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又往往是隐含并可以发现的。只有对十分丰富的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认识规律。找规律的教学要点是“找”,要让学生经


个蘑菇、8只兔子,12片篱笆、13根木桩这三组数据
中,发现同组的两个数相差1,这是对规律的初步体验。教学
这道例题,学生看图回答三个问题很容易,初步发现规律可能有些
困难。为此,在学生回答三个问题后,可以指
点他们把手帕的块数和夹子的个数比一比,想想为什么相差1
。再分别把蘑菇个数与兔子只数、篱笆片数与木桩根
数比一比,想想为什么也相差1。这样,学生就看到了规律,体会了规律的合理性。要让学生
充分地说出自己的发现与思考,他们
这时的发现仅是初步的,只要讲述基本正确就
可以了。(
2) 摆学具,体会规律的必然性。“试一试”是
操作题,既有十分具体的一面,也有比较抽象的一面。具体的一面
指小棒根数与圆片的个数,同组的两个数量
仍然有相差1的规律。抽象的一面指如果用小棒代表例题里的
夹子、兔子、木桩,那么圆就能代表例题里的手帕
、蘑菇、篱笆。小棒与圆的关系,可以代表例题里相应的关系。教材
安排的学习活动,先让学生理解问题具体的一面,数数
根数与个数,看看有什么关系。再通过“这些关系与
前面发现的规律一致吗”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这
两题抽象的一面。这样,学生就经历了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上升的过程,
这时他们对规律的认识已具有普遍意义
。第 3 页



3) 带着初步认识的规律重返生活,发展数学的眼光。第
48页“想一想”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有这样规律的其他事例。
这个活动有两点意义:(1) 有意识地关注过去没
有注意的现象。前面曾经说过,几乎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
遇到过间隔现象,大多数学生都没有研究过间隔现象。现在他们初步认识了间隔现象,去
回忆、寻找曾经见过的间隔现象的事例,
这就是数学意识的一种表现,是数学教学
所期望和应该培养的。(2)进一步加深对间隔现象规律的体会。找到了一些具体事例,
说说各个事例的间隔规律,学生的感性材
料就更充实了,对规律的理性认识必定更
清楚、更牢固。教学“想一想”的时候,教师应有充分的
预案。如果学生暂时打不开思路、找不到这类事例,教师
可列举若干,给予启示和引导“。想想做做”第3、4题从
沿着一段河堤植树到沿着圆形池塘
的一周植树,是间隔情境的变式。看到它们间的不同,能
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间隔现象。2? 举
一反三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规律的稳定性和应用时的灵
活性。在第一部分教学中,通过
许多具体事例,夹子与手帕、蘑菇
与兔子……柳树与桃树,学生初步理解了间隔现象共有的规律。在第
二部分教学中,继续利用种树、排队、放盆花等
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间隔现象的普遍规律,体会第 4 页



灵活应用规律。(
1) 由少到多、由看到算,体会规律是不变的。第
50页例题配合要解决的问题呈现了完整的情境图。题目
说“林阴道上栽了7棵树”,图上就画出7棵树;题目说
“5只兔子排队做操”,图中就画了5只兔。这样,7棵树栽
成一行有6个间隔,5只兔子排成一队有4个间隔,既
能从图中直接看到,也能通过7-1=6,5-1=4算得。“试一试”有
10只兔子像这样排成一排,学生就不能从
图中看到有几个间隔,只能按10-1=9算得。从
5只兔到10只兔,从图中能直接看到间隔个数到必须按
间隔现象的规律算得,不只是量的增多,而是质的提高。学生能从中体会,不
管兔子只数、树的棵数是多还是少,棵
数(只数)与间隔的个数始终相差1。(
2) 从求路的长度到求摆花的盆数,从两端摆花到两端不
摆花,体会应用规律时的灵活性。第
50页例题求得林阴道全长18米后,“试一试”从这条林阴
道的一端到另一端摆盆花,这是间隔现象实际问题的变式。它们的
已知条件与要求的问题不同:前者已知栽树
的棵数和相邻两棵树的间隔米数,求路的长度;后者已知
路的长度和相邻两盆花的间隔米数,求花的盆数。它们的数量关系和解
答方法不同: 前者要从树的棵数减1算得第 5 页
与间隔现象有关的实际问题是多样的,解决各个具体问题要


者要从间隔个数加1算得花的盆数。这两个实际问题有一
致的间隔现象规律,但对规律的具体应用又是不
同的。学生既能认识到间隔现象规律的稳定性,又能
灵活应用规律。“想想做做”在
走廊放花,求放花的盆数。走廊的长度和相邻
两盆花的间距保持不变,创设了走廊的两端放花与不放花
的情境变式。学生通过画一画来体会,或是经过想一想来理解,对应用间隔现象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
灵活性必定
有自己的感受。(
3) 在开放的设计活动中体会应用规律要灵活。在第一步的教学中,学生初步知道
沿河堤植树与沿圆形池塘
的边植树是不同的情境。第51页第2题通过在直跑道的一
边植树与在正方形草坪的四周植树,再次体会两种有差异
的间隔情境。“开放”是这道题的特点,学生的植树方
案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设计。相邻两棵树的间距可以
保持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相邻两棵树的间距都相同,间隔的
米数由学生自定。可以在直跑道的两端都植树,可以两
端都不植树,还可以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正方形的四个
顶点可以植树,也可以不植。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些开放
因素,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要鼓励学生按自己的主张大胆
设计,要认真组织各种方案的交流,要抓住各个方案中的间隔现象的本质
特征,要评价各个方案对间隔规律的具第 6 页
间隔的个数,后


体应用。 -第 7 页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