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一个人的遭遇》教学实录.doc
2023-08-31,文件大小: 23.00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一个人的遭遇》教学实录  让我们敲响和平的钟 ——《一个人的遭遇》教学实录 苏教版语文课本必修二第二主题单元“和平的祈祷”第一模块“遭遇战争”中,收录了前苏联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在这部以描绘战争给普通人带来的灾难为主题的作品中,肖洛霍夫借助于一个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了战争给普通人的心灵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创伤。 教学这篇课文,我不想依照小说的要素来对文章进行条分缕析,而是希望通过文本的研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战争和战争文学,培养起学生关爱生命、珍惜和平的情感。所以,我主要是抓住文章中的“我”的情感变化来做组织教学,并在教学中适时穿插学生记忆中积累的关于战争文学的思考,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战争文学的本质。 本课授课,共用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师:提到战争,每一个人的大脑中呈现出来的,可能是各不相同的图象。有的人想到的是血肉横飞,哀鸿遍野;有的人想到的是驰骋疆场,杀敌立功。作为一个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的学生,战争对于我们来说,似乎是个遥远的过去。对于战争,我们还知道多少?提到战争,我们会想到些什第 1 页


绝人寰。我们应该牢记这
份灾难。 生:我看过《
黑太阳》,记忆中最深刻的,是日本人用中国
人做活人实验,特别残忍。当时,我就希望手中能有枝枪
,把这些日本鬼子全部打死。 师:我也看过,和你一样的心情。
日本的731部队,在中国
大地上确实犯下了滔天罪行。 生:我
没看过什么小说,电影好象也只看过《地道战》。在这部
电影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中国人的智慧。我们的人民
,运用他们的智慧,消灭了日本侵略者,保卫了家乡。 师:《地道战》是一部
经典电影啦。我小时侯看过无数遍。每
次看到民兵们在地道中用长矛戳死日本鬼子,就感到特别
痛快。 生:我看过《
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电影写了美国军人如何拯救
一个叫瑞恩的被俘士兵的故事。因为瑞恩的其他兄弟都
在战争中死去了,美国人要为这个家庭保留下一个孩子,
就组织了一支小分队带敌人后方去把他救了出来。第 2 页
么呢?请同学们调动自己的知识储蓄,看看你的记忆中,保存着什么样的战争画面?然后再想一想,这些画面,为什么会保存在你的大脑中呢? 生:我看过《南京大屠杀》,留在记忆中的,是无数的尸体,还有遍地的鲜血。对于战争,我痛恨。 师:这部片子,我也看过,确实是惨


哦,这是一部很有名的美国大片,可惜我没有看过。你认为这部
美国影片,它想表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 生:
善良吧…… 师:
善良? 生:还有
机智。在这个片子中,美国人表现的非常勇敢机智
,也非常善良。 师:
好,刚才几位同学,从他们观赏过的战争主题的影视作品出
发,带领着我们回忆了发生在中国和外国的几次不同的战争。对于战争,我们有了个
初步的印象。然而,我们的
印象毕竟是肤浅的。因为我们仅仅是个看客。战争,对战争
最有发言权的,还是那些亲身经历过战争的人。尤其
是那些在战争中身历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剧的人。下
面,我们就打开课本,共同学习前苏联伟大作家肖洛霍夫的
经典作品《一个人的遭遇》。 师:请同学们
快速阅读课文,依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整理出“我”所遭遇的主要
事件。最好是用曲线图的形式,标注
出“我”的人生起伏。另外,对文章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
方,做好标记,写好自己的批注。阅读中遇到疑问,可以
交流讨论 学生
阅读,少量同学在交流。此处1用去5分钟。 师:
谁来说说“我”都经历了哪些事件?从“我”出发上前
线开始说起,你说。第 3 页
师:


上前线,和妻子分离,“我”用力推开妻子。然后我到战场,做
运输兵。后来被德国人抓住了,受尽折磨
。后来找到机会,俘虏了一个德国少校回到了自己的队伍
。然后是接受治疗,然后写信回家。从邻居来信中,知道
妻子和女儿都被炸弹炸死了。再后来过了几个月,我又惊喜
地知道了儿子还活着,并且做了军官,正在前线和德国
人作战。然后,有一天,儿子部队的人来通知我,说儿子
牺牲了。后来战争结束,我到一个战友那去开车。偶尔的
机会,捡到一个孤儿。我收养了这个孤儿,和他相依为命。再后来,我
开车撞死了一头牛,驾驶证被没收了,我带了
孩子到别的地方去流浪。 师:
复述的很完整了。有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你有吗? 生:主要的
就是这些。另外,课文中还有少量的细节,比如
“我”回家乡探视时的悲伤;比如“我”找到儿子时的梦
想等等。我觉得这些细节对表现这个人物特别重要,比故事梗概更重
要。 师:
哦,还有很多细节。细节比梗概更重要。这样,咱们先把细
节放一放,继续研究梗概,一会研究细节时,你再继续发言
,好吗? 生
点头,坐下。 师:主要
故事梗概整理出来了。我们在一起归纳一下,看看在这个
梗概中,我的情感是怎么样变化的呢?第 4 页
生:“我”


波浪线。从课文节选这个部分看,是从
“喜”入手的,回归部队,特别高兴。后来得知亲人被炸死
,是“悲”。再后来,得知儿子还活着,并且还做了军官
,又是“喜”,课文中说是“喜气洋洋”。但是,战争的
最后一天,儿子却牺牲了,这又回到了“悲”。这种“
悲”持续了很长时间,一直到认了一个孤儿做儿子,又回到了“
喜”。后面的日子就很平常了。 师:
噢,悲喜人生。故事是在悲与喜的交织中进行的。再思考一
下。这里的“悲”与“喜”,如果我们用个坐标轴来
标注一下的话,“悲”应该在第几象限,“喜”在第几象
限? 生:“
悲”是副值,在第四象限;“喜”是正值,应该在第二象
限 师:为什么“
喜”不是在第一象限? 生:这个“
喜”并不是真正的大喜,“喜”中含有很多“
悲”的成分的。 师:
噢,“喜”中含有着很多“悲”的成分。所以,不能在
最快乐的第一象限。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不同
意这样的划分。我觉得,无论是“悲”,还是“
喜”,它们都应该在第四象限中。因为这里的“喜”,看起来是
高兴的开心的事,实际上,它还是一种悲。而且,这里的“
喜”的事情,连普通人的普通生活都比不上。如第 5 页
生:作者的情感是个


我们把普通人的正常生活看轴成Y,那么,这里的“
喜”肯定是副值。 师:
哦?为什么说这个“喜”连普通人的生活都比不上? 生:这个人所感到
欣喜的事情,一个是找到了儿子,一个是认了个
儿子。这两件事,和和平年代中的亲人生活在一起相比,
显然是可悲的事情。离散后找到了,虽然是值得高兴
的。但这个高兴,肯定比不上生活在一起没有分离这个
底线的。至于认了个儿子,更谈不上有太多的喜了。 师:我
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这里的“喜”,仅仅是一
种悲到极点后的一点点好转,它实际上还是悲。是吗 ?生:是的。 师:还有同学有不同
意见吗?大家比较认同哪种划分? 生
齐答:后面的。 师:
好,这个问题看来形成共识了。下面,我们一起回到刚才放下
来的那个话题上,研讨一下课文中的几处细节。先
请刚才那位同学继续发言,说说你在这个小说中,最喜欢
的细节是什么? 生:不是
喜欢,是感动。最感动我的细节是文中的“我”到
儿子的部队去看牺牲了的儿子。 师:这个
细节有什么地方打动了你?给大家读出来,?好吗然后你再说说你的理解。 生
朗诵课文:“我走到棺材旁边。我的儿子躺在里面,可第 6 页



已经不是我的啦。我的儿子是个肩膀狭窄、脖子细长、喉
结很尖的男孩子,总是笑嘻嘻的;但现在躺着的,却是一个年
轻漂亮、肩膀宽阔的男人,眼睛半开半闭,仿佛不在看我,而望着我所不知道的
很远的地方。只有嘴唇角上仍旧
保存着的一丝笑意,让我认出他就是我的儿子小多里……
我吻了吻他,走到一旁。中校讲话了。我的阿拿多里的同
志们,朋友们,擦着眼泪,但是我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
干枯了。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我的心才痛得那么厉害
吧。 我在远
离故乡的德国土地上,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
儿子的炮兵连鸣着礼炮,给自己的指挥员送丧。我的心里
仿佛有样东西断裂了……” 这一
处的朗读,学生读出了情感,声音哽咽,显得很激动。其他
同学受她的感染,也沉浸在默默中。我也一时无话可说。 大
约停顿了有半分钟,这个同学开始发表她的见解。生:对不起,
刚才默读这段时,我就很感动。现在一朗读,情绪
就有些控制不住了。我觉得这个段落中描绘的那种父亲的
悲哀,是一种所有希望都彻底破灭后的真正哀伤。不是有
句话叫做“哀莫大于心死”吗,这里,作为父亲的我,就
是“心”死了。“我”因为心死了,所以也麻木了,没有
眼泪了。第 7 页



段文字确实打动人心,一个父亲,在战争结束的那天
,却要去面对儿子的战死,这份老来失去唯一亲人的悲
哀,真的�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