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一个人的遭遇》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doc
2023-08-31,文件大小: 19.00K, 下载: 0
下载
下载地址加载中.... 下载教程
提示: 此文件暂无参考内容, 请自行判断再确认下载!!
作者很懒没有写任何内容
《一个人的遭遇》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一个人的遭遇》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教学设想:本文来自苏教版必修二“和平的祈祷”专题,这个专题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深刻认识非正义战争的反人类性,认识和平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从而珍视和平环境。专题内有三个小板块:“遭遇战争”“黑暗中的心迹”“历史的画外音”。《一个人的遭遇》是本专题 “遭遇战争”的第一篇,看得出编排意图是让学生对战争的有所感受,以及对战争中人性有所感受。教学时需要考虑新课程的这种编排意图及达成目标。《一个人的遭遇》是长篇小说节选,所以学生需要对原著有所了解,还需要对该小说过去有过的影响有所了解。因为是小说的文体,需要兼顾文本的体裁特点来设计教学,人物、情节和环境的把握,应当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这个专题所选教材全部来自外国小说,文章也欠缺典范。教学中一是会给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二是西方那种冗长的叙述刻画也让学生学习中缺少趣味。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小说在历史上的影响。2、了解战争中人民的悲惨遭遇,理解并坚定和平愿望,形第 1 页


鲁日林村
的一个磨坊主家庭年。1923发表小品文《考验》、《三人》和《
钦差大臣》等年参加。1942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同
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胎记1》。926年中短篇小说
集《顿河故事》和《浅蓝色的原野》问世,同时开始构思
长篇巨著《静静的顿河》,四卷本分别于第 2 页
成良好的人文意识。3、研读文本,学会分析欣赏小说的环境、情节、人物;感受作品主人公的心灵世界,感受其坚忍不拔的性格与温情善良的品质。教学方法:文本研习与问题探讨课时设置:2教时(自习准备1课时,课堂研习探讨1课时)自习要求:1、通读全文,自我积累字词。2、故事是在怎样一个大历史背景中发生的?3、本文的主人翁有怎样的遭遇?4、本文的主人翁有怎样的心灵世界?5、结合《同步导学》《成材之路》完成有关练习。第2教时教案一、导入小说的学习要求二、了解作者及小说在历史上的影响肖洛霍夫,苏联作家,生于俄罗斯顿河维辛克镇克


出版,并且获得了斯大林文学
奖日卫1941年6。月22国战争爆发,肖洛霍夫作为随军记
者投入战斗1,942年发表《学会仇恨》。1956年发
表《一个人的遭遇》,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心灵创伤
的角度来写战争。1965年“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
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生
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部小说
曾经在全苏联乃至世界引起震动91。56年小说发表后
,广播电台播载时,莫斯科等城市的大街上行人驻足聆听
,流泪唏嘘不已,刊载小说的《真理报》被抢售一空。小说第一
次描述了为祖国作出巨大牺牲的苏联普通人的生活
,它不表现苏军的英勇奋战,而是表现苏联人民的不幸遭遇和
美好心灵。中国作家翻译这部小说时,也是含泪感动
不已。三、了解背景和环境1、二战中苏
德战争第二
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侵占了西欧、北欧和巴尔干半岛
日德1941年6月22。国纠集附国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
,以190个师团的兵力进攻苏联。苏联军民在以斯大林
为首的党和政府领导下,开始了卫国战争。第一(阶段1941年6月22日
一1942年11月18日),实行战略防御
。由于苏联对法西斯侵略战争缺乏必要的准备,德军利第 3 页
1928、1929、1933、1940年


时有利的因素,三周内击溃苏军28个师,迅速占领了立陶宛
全部、拉脱维亚大部、白俄罗斯西部和乌克兰西部,并大
举向列宁格勒、莫斯科、基辅进犯月1941。9年一1942年4月
,展开莫斯科会战,苏军获胜。希特勒“闪击战”计
划破产。此时德军在兵力和武器上9(1仍占优势42年5月德军620万
人,苏军50万5,并人)侵入乌克兰、白
俄罗斯、摩尔达维亚、波罗的海沿岸、克里米亚、顿河、北高加索
及俄联邦西部和南部等富裕地区,苏军继续进行防御
战,直至夏秋两季转入战略反攻(1942年11月19日--1943年底),1942年夏季
,德军集中主力进攻斯大林格
勒。7月中旬进入顿河河曲,会战开始。苏军先在积极防御
中消耗了德军有生力量11,月19日转入反攻,年1943至2月2日
,全歼德军主力,赢得了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
,从根本上改变了苏联卫国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局
,苏军又取得了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希特勒企图扭转败局
的希望破产。第三-(1944年1月阶段-1945年5月9日),苏
军发起总反攻年。1944对德军展开十次打击,收复
了全部沦陷区,转入敌方领土作战,迫使芬兰、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和匈牙利转而反对德年初1国。459,苏军在当
地民族解放战争配合下,攻人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大部分
领土、进占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419。5年5月2日,苏军攻
克伯林5,月8日,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第 4 页
用暂


卫国战争非常惨烈,据不完全统计,苏联人民在卫国战争中的
损失粗略估计超万过3000人,因此战后几乎家家餐桌
上都留有一个空位子,摆有一副没人动用的餐具。这是一
幅多么令人心酸的景象多。有600万苏军被俘而死于德
国的集中营里。2、本文中背景环境:
见课文前的说明。三、讨
论分析(先在自由组合的小组里讨论,再准备全班交
流1、本文的主人翁有怎样的遭遇?2)、本文的主人翁有怎样的心灵世界?(1答
案:索科洛夫遭遇 痛别爱妻,奔赴卫国前线——受伤被
俘,遭受非人折磨——俘虏少校,回到自己部队——惊悉妻死
家无,感到穿心悲痛——知道一个儿子尚存,憧憬未
来之家——儿子阵亡,埋葬最后欢乐——收养遗孤,相依
为命——遇车祸失业,到处流浪谋生)(2答
案:家破人亡,悲惨孤独,深受战争的创伤;忍受打击
,坚忍不拔,顽强地面对生活;善良慈悲,认领孤儿,满怀
一颗爱心)四
、赏析品味(先在自由组合的小组里讨论,再准备全班交
流)1、本文的叙述方
式有何特点?这种叙述有什么好处?2、本文主要
采用了人物描写的哪种手法?这种手法的运用第 5 页
苏联


什么好处?3、
你注意到了本文哪几处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你对这些
描写作何评说?4、
索科洛夫为什么没有告诉遗孤真实情况,而骗取凡尼亚相信
自己是他的爸爸?5、小说结
尾处“……什么东西在前面等待着他们呢?”和“我
希望……”分别暗示了什么?为什么 “我”对遗孤凡尼亚举
手告别时有“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我
慌忙地背过脸去”?(1答
案:第一人称的叙述,听别人讲故事的方式,有“我”的
抒情议论的介入。好处:真实感,现实感,还给读者
亲切感。)(2答
案: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好处: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从而刻画出人物的
精神世界,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3答
案:回到部队后的心理与细节:① 激动极了,因为两年
来没有受到过人的待遇; ② 我的头好一阵习惯成自然地
缩在肩膀里,仿佛怕挨打一样;③ 嗐,也不知道我怎么会
像孩子那样吹起牛来的;④可是过了两星期,却什么东西也
吃不下了;家里没有回信来,说实话,我开始发愁了,东
西根本不想吃,晚上也睡不着觉,各种古里古怪的念头尽
在脑子里转动……得
悉妻女死亡后的心理与细节:① 当时我没有把信念到底。第 6 页



眼前一片黑,心缩成一团,怎么也松不开来;② 我倒在
床上,躺了一会儿,才把信念完了;③等我的心松开了……站
了④一会儿,感到穿心的悲痛找到儿子
与儿子阵亡后的心理与细节:① 一句话,各方面都比做老子
的行多啦。我又为他感到骄傲得不得了!……②
夜里醒来,我常常做着老头儿的梦想:等到战争一结束,我
就给儿子娶个媳妇,自己就在小夫妻那儿,干干木匠活儿
,抱抱孙子;③ 我的儿子躺在那里面,可他已经不是我的
啦。我的儿子是个肩膀狭窄、脖子细长、喉结很尖的男孩子
,总是笑嘻嘻的;但现在躺着的,却是一个年轻漂亮、肩膀宽阔
的男人,眼睛半开半闭,仿佛不在看我;④但是我
没有哭,我的眼泪在心里干枯了;⑤ 我在远离故乡的德国
土地上,埋葬了自己最后的欢乐和希望;⑥ 我的心里仿佛
有样东西断裂了收
养战争遗孤凡尼亚的心理与细节:①这时候,我的热泪怎
么也忍不住了; 我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 他贴住
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②像风下的一根小草。我的眼睛
里蒙上了雾;③ 我的儿子一直紧紧地贴住我……我哪儿还顾得
到什么谷仓呢;看到他睡在我的胳肢窝下,好像一只麻雀栖
在屋檐下,我的心里快乐极了;④夜里,他熟睡了,我一会
儿摸摸他的身体,一会儿闻闻他的头发,我的心
就轻松了,变软了;⑤ 我怕有一天会在睡着的时候死去,第 7 页
我的


儿子吓坏;⑥ 差不多天天夜里梦见死去的亲人。可
是夜里醒来,整个枕头总是给泪水浸透了……几
次写到的人物流泪……)(
评说,引导展开讨论,允许有不同意见,鼓励多元解读,强
调生生师生互动;侧重对人物在具体环境中的
内容系创作者发布,涉及安全和抄袭问题属于创作者个人行为,不代表夹子盘观点,可联系客服删除。
夹子盘